在瞬息萬變的廚電市場,企業的每一次戰略決策都如同棋盤上的落子,關聯著著未來的發展格局。
近日,小熊電器擬以 1.54 億元現金收購曾經在新三板掛牌的廣東羅曼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這一重磅消息瞬間在行業內掀起波瀾,引發無數的猜測與思考。
究竟是怎樣的戰略考量,讓小熊電器做出這一決策?這背后又隱藏著怎樣的發展“熊心”?讓我們一同深入剖析。
一、小熊電器斥資1.5億收購羅曼智能
7月4日,小熊電器發布公告稱,擬以現金1.54億元收購廣東羅曼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羅曼智能”)61.78%的股權(對應注冊資本3,633.12萬元)。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將擁有羅曼智能控股權地位,羅曼智能將納入公司合并報表范圍。
相關資料顯示,羅曼智能成立于2010年8月,曾在2016年8月到2018年8月在新三板上市。終止掛牌后,公司一直未有重新上市的消息。對此,業內人士表示:這是家電圈少有的收并購案例。
根據公告,小熊電器表示,羅曼智能主營業務為個人護理小家電(簡稱“個護小家電”)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與公司具有顯著的互補和協同效應。本次收購后,公司將深度布局個護小家電產品,通過整合、賦能后,公司逐步將個護小家電業務做大做強。
羅曼智能已連續 15 年深耕于個護小家電行業,建立了全品類個護小家電產品成熟完善的研發、生產和銷售體系。研發團隊超 120 人,新產品快速迭代研發能力和創新能力較強。其擁有授權專利超 900 項,其中發明專利超 20 項。羅曼智能已建立了成熟、高效的產品生產供應鏈體系,其中關鍵核心部件高速無刷馬達已實現自研自產。
羅曼智能銷售模式包括 ODM/OEM 代工和自主品牌業務,ODM/OEM 代工業務為主,2023 年代工業務的收入占比為 80%。羅曼智能代工業務已經建立了競爭優勢,研發實力和產品品質已獲客戶認可,代工客戶來自日本、歐洲、美國、南美、中東地區等地,包括荷蘭飛利浦、日本松下、日本雅萌、法國賽博等全球知名品牌商均為其客戶。
羅曼智能自主品牌業務規模較小,該業務收入占 2023 年收入比例為 20%。由于該項業務自投入運營以來持續虧損,對羅曼智能整體業績拖累較大,導致其2023 年凈利潤為負數。
二、收購意圖:瞄準個護小家電“藍海”市場
當下,國內小家電消費逐步歸于理性,市場步入存量競爭時代。據奧維云網(AVC)2023年全渠道推總數據顯示,廚房小家電整體零售額為549.3億元,同比下降9.6%,零售量26543萬臺,同比下降1.8%。
作為支柱產業的廚房小家電,走過三年疫情刺激提前透支之后,開始“退燒”。據奧維云網(AVC)統計,2023年廚房小家電整體零售額549.3億元,同比下降9.6%;零售量26543萬臺,同比下降1.8%。
這一年,小熊電器的廚房小家電業務增速降至個位數,營收占比5年來首次跌破80%。對此境遇,曾有業內人士如此評價:市值跌去一半,小熊電器“困”于廚房電器。
廚房小家電遇冷,個護小家電卻迎來升溫。維云網(AVC)線上推總數據顯示,2023年電吹風零售額90.6億元,同比增加29.9%;電動剃須刀零售額93.7億元,同比增加11.2%。
奧維云網(AVC)小家電大數據事業部研究經理表示,在悅己經濟的推動下,個護小家電正處于蓬勃發展之中,前景廣闊。
在此背景下,尋求新業務增長點也成為小熊電器的迫切需求。而羅曼智能,是去年3月收購油煙機品牌布克廚衛之后,小熊電器擴張版圖、開拓新市場的又一重要標的。
通過此次收購,小熊電器不僅能夠將羅曼智能現有的產品線納入囊中,實現產品線的快速延伸,還能借助羅曼智能在個人護理電器領域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經驗,為自身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相關證券機構指出:首先,小熊電器以創意小家電起家,在廚房電器等領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在個人護理電器領域尚處于空白。通過收購羅曼智能,小熊電器能夠迅速填補這一空白,將產品線拓展至個人護理領域,為消費者提供從廚房到個人護理的全方位家電解決方案。
其次,羅曼智能在個人護理電器領域積累了豐富的技術和研發經驗,擁有多項核心技術和專利。小熊電器通過收購,可以充分吸收和整合這些技術資源,提升自身在個護品類方面的研發能力和創新水平。
此外,借助羅曼智能海外To B客戶拓展海外市場,或可提升小熊電器的海外市場市占率。
在今年5月6日召開的業績說明會上,小熊電器時任財務總監馮勇衛也表示,小熊電器將國內積累的品牌力、產品力、制造力優勢拓展至海外市場,海外業務取得突破。公司未來會繼續加大海外品牌建設和推廣力度,加強跨境電商和各國當地的主流渠道建設。
三、小熊電器的困局與破局
拉長時間線來看,在小家電領域,小熊電器的發展值得肯定與稱贊。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中國小家電市場長期被“蘇美九”三巨頭把持。“蘇美九”三巨頭皆創立于21世紀前,美的1980年進入家電業,蘇泊爾和九陽創立于1994年。而小熊電器的異軍突起,為小家電市場注入了年輕活力。
基于小家電巨頭的規模,業績普遍認為“品牌玩家”的門檻是20億的營收規模,1億的凈利潤。2006年創立的小熊電器用18年時間,便成功躋身品牌玩家行列,擁有了和“蘇美九”三巨頭同臺競技的資格。
起初,小熊電器洞察當代消費者對酸奶的需求已經從“喝到”提升到“喝好”的趨勢,開始投入酸奶機的研發。而后至2011年,小熊電器用6年時間“實現從0到1個億的突破”,品牌正式進入快速成長期。
在此之后的6年,小熊電器借助電商平臺,快速擴充產品線,帶來豆芽機、煮蛋器、電燉盅、打蛋器等一系列現象級爆品。借此,小熊電器的銷售額再上一個臺階,實現了從1億到10億的突破,到2017年銷售額已高達16億。
2018年至今,在當代年輕消費群體品質需求集中爆發的背景下,被稱為“網紅的”小熊電器力求從“網紅”變“長紅”,并進一步明確了“做強剛需品類,做大新興品類”的產品策略。在剛需品類上帶來變壓電飯煲、冰川泉飲水機、可拆洗破壁機等;在新興品類上帶來咖啡機、煮茶器等。
據相關資料顯示,目前,小熊電器已擁有超80個品類、900多款產品型號。品類不斷擴充之下,小熊電器也實現了持續向上。
財報數據顯示,2019 年至 2022 年,小熊電器的營業收入分別為 26.88 億元、36.60 億元、36.06 億元和 41.18 億元,凈利潤分別為 2.68 億元、4.28 億元、3.42 億元和 3.86 億元。總體來看,營業收入和凈利潤保持了增長態勢,品牌知名度不斷提升,市場份額逐步擴大。
然而,在小家電整體“退燒”背景下,即使作為家電第一股的小熊也遭遇下滑。數據顯示,2024 年第一季度,小熊電器實現營業收入 11.94 億元,同比下滑 4.58%;凈利潤 1.51 億元,同比下降 8.53%。
其業績下滑主要原因:一方面,2023 年一季度業績基數較高。2023 年同期,小熊電器的營收和凈利潤均實現了顯著增長,這使得 2024 年一季度的業績增長面臨較大壓力。
另一方面,小家電國內市場整體需求不振。根據國聯證券的研究報告,這是小熊電器業績下滑的重要原因。
同時,小熊電器在市場競爭中也面臨著嚴峻挑戰,不僅要面對小家電老牌“美蘇九”,還要與同為“網紅”品牌的摩飛同臺競技。
壓力之下,小熊電器多元化布局也在提速,繼布克廚衛之后,收購羅曼智能便是最好的證明。但是,從目前來看,主營品類小廚電之外,小熊電器在其他品類的規模還相對較低。此外,業內人士認為,“護城河”不深或許是最大軟肋;與此同時,其“重營銷輕研發”的模式也被不少人質疑。
可見,收購羅曼智能,布局個護小家電市場,是小熊電器多元化戰略的又一步重要棋子。但,多元化嘗試戰略成功也并非必然。
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敏銳捕捉消費需求的同時,以硬核創新技術為底座提升產品極致是核心。唯有持續的技術革新與前瞻的市場洞察力,才是企業增長的不二法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