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球商業評論
然而,我早已看穿了一切
【岳陽樓前的浩淼洞庭/攝自王千馬】
吾球商業地理:
洞庭湖決堤絕對不是上天跟我們過不去,更多的在于我們忽略了水也需要自己的天地!長江文明的發達,讓四川盆地成天府,讓湖廣熟天下足,更讓長三角成中國經濟發展的引擎!但它也會用災難提醒我們,該如何和長江和諧共處?好在中國民族是個迎難而上的民族,當年景好時,君住長江頭,我住長江尾。日夜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年景動蕩,君住長江頭,我住長江尾。日夜思君不見君,共迎長江水!
采寫+主編/王千馬
圖片/王千馬+網絡;編制/大腰精+牛兒響叮當+喲嚯
君住長江頭,我住長江尾。日夜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這曾是古時的浪漫,但今天的長江水,似乎來得多了點!
我的老家桐城最早也是沿江城市,當年的桐城縣治就在今日樅陽,大概是樅陽濱江,水患頻發,所以沿著龍眠河(長江支流)向上游遷移,方才有了今天的桐城縣城(1996年改為縣級市)!多年后,因為某種原因,樅陽從桐城分裂出去,不僅導致桐城文化被割裂,更重要的是讓桐城差點喪失了沿江城市的身份(幸好還留了塊“飛地”鱘魚鎮),但不管如何,“樅陽發大水,淹死來尿鬼”還是我小時候的童謠,至今印象深刻!
不過,對很多人來說,長江大多數時候是美好的!正如歷史學大師許倬云“對于整個長江的印象:江水有時青碧,有時渾濁;沙洲上滿眼蘆草,遍地果蔬;沙鷗悠然劃過,一片寧靜祥和。”許老的長江記憶,令人神往。雖然1930年出生于福建廈門,但老家卻在無錫的大師,整個童年都是在江南長大,隨家人輾轉于長江沿岸!不得不說,大江之美讓他對長江充滿著別樣的感情,但是在這條大江上,他也閱盡了人生苦難。這種苦難不僅和當時的國家有關,也跟這條江的脾氣有關!
【“小風美圖”用ai繪畫的長江三峽/來自網絡】
說起來,比起黃河之水天上來的黃河,長江的脾氣要好很多,最起碼,在我們中華文明的苦難史中,黃河多次決堤,不是奪淮出海,就是侵占濟水古道,而下游在南北之間如龍尾一樣擺動,導致出海口變動不居,直至清末才大致固定下來!這也是黃河流域在今天很難做強的原因!相反,擁有了一個相對固定的出海口,長江才會在中華文明中后來居上,成為南方經濟的重要支撐,而南通、上海更是在不斷地淤積成陸中發展壯大,終成今日之面目!
【九江潯陽樓旁長江江面,頭上有一橋飛架南北,橋下貨輪往來/攝自王千馬】
此前,我因為創作《城市戰爭2》,曾經比較深入地關注過長江文明!相比較“中國”最早起源之地:今天的河洛以及關中等地,長江給這個民族帶來的驚喜也同樣讓人“驚喜”!從下游的良渚文化,到中游的屈家嶺文化及石家河文化,再到上游的寶墩文化,無不充分證明了長江流域也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說明了中華文明是“多元一體”的,特別是在稻作文明方面長江流域貢獻巨大。而最近為眾人著迷甚至去往博物館打卡的三星堆文物,更是讓很多人猜想,今天的三星堆是不是就是夏的國都?!
三星堆出土的牙璋跟夏有著密切的關聯!讓人聯想非非的是,今天與三星堆所在廣漢不遠的汶川,大打大禹故里的旗號!岷江正穿過汶川,一路歡奔,于宜賓入長江!
但不管如何,長江的奔騰不息,讓長江文明成了這個世界的美好!盡管在二里頭(位于今洛陽偃師)文化時期,它所代表的中原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核心,但是中原王朝對長江無疑也是青眼有加的,因為這里除了稻米之外,還有無數的礦產!正是為控制或者獲取長江沿岸的銅礦資源,商王朝在長江中游設立了一個軍事據點——盤龍城。它也成了武漢的前前前……身!以盤龍城為中心,商文化向長江中游南部推進,一直影響到湖南、江西等地。
2024年6月份,當我在湖北大冶的銅綠山古銅礦遺址博物館,看著它發掘出來的采礦、煉銅等各種造型,以及銅斧、銅錛、鐵鏟等各類生產工具,不僅感嘆前人的辛勞和智慧!某種意義上,楚國之所以能獨霸一方,敢在周天子面前稱王,不僅在于它作為蠻霸的血性,更在于以荊州為統治中心的它,占領了銅綠山的銅礦資源,而且控制了隨棗走廊,掐斷了南銅北輸的通道!
【大冶北站前的雕塑,正反映先民冶煉主題/攝自王千馬】
在此之前,我還曾去過鄂州!這個曾以“武昌”為名的城市,當年似乎不僅出產鱷魚,也出產銅和鐵!所以東吳孫權定都于此,不僅對西邊的劉備政權施加壓力,而且還能借此促進整個吳軍的發展。只不過,日后的武昌之名,落到了今天的武漢頭頂上,并成了它的三鎮之一!
前面說了,武漢的前前前……身是盤龍城,但它真正成型,還得等一個大澤的萎縮!那就是云夢澤!這個帶有沼澤意味的大澤,是長江和漢水(夏水)合力的結果!然而,盡管不似黃河那樣泥沙俱下,長江也是帶動著無數“小朋友”向前奔跑的,所以最終在云夢澤身上淤積出了今天的江漢平原!
今天,我們很多人想當然地將洞庭湖當成云夢澤萎縮后的“遺跡”!當然,這樣話也不盡然全錯!事實上,云夢澤主要在江北,和今日洞庭隔江而望!之所以云夢澤會被淤塞,因為相比地勢較高、有湘水贛水自南而來匯入長江的南岸,北岸地勢比較低洼!
【幾個階段的洞庭湖(依次為1644-1825;1826-1915;1916-1949;1950-1958)/來自網絡】
彭蠡澤也大致是這個命運!泥沙的淤積,讓同樣位于長江以北的它,與長江主河道逐漸分離,終被分割為江北的若干小湖。
著名文史大家譚其驤先生就對彭蠡澤的變遷有過精彩的論述,那就是自西漢至隋唐,長江水逐步南移,終在古贛江河道之上逐漸形成了一片全新的斷陷水域,由此造就了鄱陽湖北湖!這一片水域也長期被稱作彭蠡澤,但其與剛開始所提的彭蠡澤實為地理位置與形成原因皆不同的兩片獨立水域。所以我們可以把前面那個彭蠡澤,稱之為彭蠡古澤!自隋唐以后,氣候變化導致長江徑流量增加,上游的云夢澤以及彭蠡古澤的消失,使得大量江水奔涌至鄱陽湖附近,在江水作用之下,鄱陽湖繼續南擴,形成了新的鄱陽南湖。由此,鄱陽湖南北湖的分布樣態基本形成。明清之際,鄱陽湖形成了湖汊交錯的局面,伴隨著時令性來水變化,鄱陽湖的湖體面積長期搖擺不定。兩千年來,鄱陽湖從無到有,從小變大,經歷了人類與江水之間的長期互動。
今天,我們常常將洞庭湖和鄱陽湖形容為長江的兩肺,用以調節長江的水量!豐水期存,枯水期出!也正得益于這兩湖,長江才沒有像黃河一怒,伏流千里!
但問題是,這兩湖的存在,是長江不得已而為之!換句話說,它的形成是江水被逐的結果,是長江的次優選擇,所以它們很難替代云夢澤和彭蠡古澤的作用和價值!
更要命的是,以前的鄱陽湖和洞庭湖很是壯觀,范仲淹從“前人之述備矣”中就能想象“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的場景!
我亦曾站在后人重建的岳陽樓前,感受著其“北通巫峽,南極瀟湘”的氣概!
然而,正如城市的建設,讓以前江邊的岳陽樓,也變成了城市的一部分!我們人類對湖區的挺近和墾殖,也一步步壓縮了它們的生存空間!漢代時期,洞庭湖總面積為6000平方公里,到清道光時期,總面積就剩3500平方公里了!到2022年9月29日,洞庭湖水域面積則為436.09平方公里(衛星影像實測)……鄱陽湖的遭遇也大差不差!怪不得譚其驤先生會說,鄱陽湖兩千年的變遷既是氣候變化的歷史,也是人類活動的歷史。
朋友玄奘在朋友圈中寫,這些年來,長江流域的生態系統,經歷了巨大的變化。前有大壩將江流攔腰截斷,讓長江中游的洞庭、鄱陽兩個大湖,因為失去水源,水域面積嚴重縮小。后有填湖開墾農田,農田又形成很多城鎮,如今想退耕還濕,恐怕也是不易。在他看來,其實,洪水中的洞庭湖,才是它本來的樣子。類似的情形,也發生在錢塘江雙浦三江口的長安沙島上……
但,誰又希望看到這種人水兩敗俱傷的樣子?!
除此之外,我還看到了另外一種說法,那就是從近來洞庭湖發生決堤的大致位置,可以看出我們行政區劃的一些弊端!比如我們中國的很多區劃都是犬牙交錯,這不僅大幅提高行政成本,讓居民辦事有時也會增加不便,而且容易導致顧此失彼,或者熟視無睹!像江西北部的區域,景德鎮被上饒夾成了一塊夾心餅干,而九江又將鄱陽湖的主體一切兩半,與上饒一人一半!同樣,洞庭湖也被岳陽、益陽、常德三分天下,可憐的華容縣雖然塊頭不小,境內有內湖21個,但只是“擦掛”洞庭湖,然而,正是位于地圖上不起眼的地方——華容縣團洲垸洞庭湖一線堤防在7月5日下午發生決口,造成了當地沿線居民重大損失!
【今日的岳陽市華容縣和君山區大致地理/來自截圖】
天災無情人有情!中華民族從來都不是被困難嚇怕的民族!無疑,自古以來的災難,塑造了我們的萬眾一心!但是,面對災情,我們需要反思的,平時的治理是否到位,除了要做到有備無患,要注意到任何細枝末節,還有就是“一視同仁”!朋友提到,相比較華容縣,附近的君山區臨湖岸線更長,但安然無恙。畢竟,區是市的“親兒子”。新劃的不算。所以,今天在涉及到公共安全上,大部分縣域公共投入不足,儼然要值得重視!
更重要的是,我們是否抑制住了向湖求“發展”的沖動!譚先生說,未來,鄱陽湖還將繼續面臨自南向北萎縮的過程。控制人類活動,增強鄱陽湖的蓄洪與分洪作用,是解決鄱陽湖問題的關鍵。這對洞庭同理!
還需要提及的是,就像黃河干流橫跨青、川、陜、甘、晉、豫、魯數省,長江干流也橫穿青、川、藏、云、渝、鄂、湘、贛、皖、蘇、滬……所以治理兩河絕對不是一個省一個市的事情,而改造洞庭湖、鄱陽湖也同樣不是一個省一個市的事情!它需要上下同心,東西呼應,而不能以鄰為壑!這也進一步需要打破行政壁壘!
許倬云說,我非常盼望“大江入海”的時候,中國是輝煌的、光明的。
好的時候,君住長江頭,我住長江尾。日夜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不好的時候,君住長江頭,我住長江尾。日夜思君不見君,共迎長江水!
附件
《城市戰爭:
國運、時代及世界三重奏下的中國區域沉浮》
入選:
“新華薦書”2023年度十大好書
中國出版集團2023年度優秀主題出版物
及2024年度全民閱讀書單
長安街讀書會第20230103期干部學習新書書單
春風悅讀榜2月書單
北京書評2023年01期優秀圖書推薦書單
第五屆“全民閱讀·書店之選”人文社科類
十佳圖書候選作品
人民日報圖書館2023年6月“金臺好書榜”
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23第一季度影響力圖書
中國出版傳媒商報“中國式現代化”主題重點推薦書單
今日頭條“頭條好書精選”2023年2月書單
2023年2月百道好書榜
當當、京東、文軒網,以及線下各大書店均有售。
- THE END -
吾球商業地理
見城市生長和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