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在職場中經常發現一個現象:一個人越是努力,“掛”得就越快!
有的人總是努力表現自己,總是力爭上游,勤勤懇懇,但到了35歲裁員時,這些人卻是最早被劃入“裁員名單”的。這是為何呢?
《道德經》有云:“事成則極,極則變?!币馑际钦f,事物發展到極致,就會發生異變。
所以,真正有大智慧的人,都懂得這樣一個道理:凡事不可過猶不及,做事要保持平衡,才能走得長遠。下面3條做事心得,將讓你重新正視自己應該如何用努力帶來回報。切記,即便你的出發點再好,也不能越了這條界!
一、努力到極點,就會走向衰敗。
2004年,美國舊金山金門大橋下,一名名叫邁克·馬龍的25歲青年,結束了自己短暫的一生。
就在幾個月前,他剛剛從大學畢業,和大多數同齡人一樣,對未來充滿了憧憬,然而,僅僅幾個月后,他卻選擇結束生命。他的死因是:抑郁癥。
為何呢?
因為在工作期間,他覺得自己和同學們相比,還有差距,于是每天忙于備課,批改作業,甚至為了節省時間,一日三餐都在圖書館解決。
然而由于過度勞累,致使神經緊繃,另外,過分努力,也讓同事對這個“顯眼包”嫉妒厭煩,辦公室內沒有人愿意幫忙。最終患上抑郁癥,草草了結了生命。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原因其實很簡單。
《道德經》里說:“反者,道之動?!笔侵甘挛锞拖褚桓鶑椈?,拉伸到一定程度,就會迅猛地彈回去。所以,凡事不可過猶不及,一定要把握一個度。
二、反者道之動,別把自己累到“廢掉”。
佛教認為,人有無數個妄念,但只有一個終極妄念,那就是追求快樂。當一個人的妄念越來越多時,這個人就會變得痛苦不堪。那如何擺脫煩惱,離苦得樂呢?
佛家講,凡事要“反觀內照”。所謂“反觀內照”,就是從內心出發,去感知自己身體的每一個細微感覺,然后,根據這些感覺,去調整自己的情緒和行為。
所以,當一個人努力工作時,要記得時時“反觀內照”,去感受自身對現有狀態的評估,該休息就休息,該運動運動。別累到身體虛脫,精神崩潰,才想起要自己的心態。
總結起來就2個字:放下。
《道德經》里也說:“道常無為而無不為?!比f事萬物都有它的規律,順著規律去做,才能有所作為。
只有這樣,你才能保持精力充沛,才能在別人休息的時候,繼續努力。
三、大器晚成,是智者。
什么樣的快樂,最讓人開心,是瞬間的快樂么?肯定不是,而是那些源遠流長的快樂。
而比瞬間的快感更可貴的是:大器晚成。
如果一個人年少成績優異,青年事業有成,那他的一生,太短暫了。而相反,如果年少平庸,青年落魄,但中年開竅,大器晚成,那這樣的一生,才是漫長而輝煌的。
為什么年少得志的人,很少有將成就延續到晚年的?
因為成功得太容易,自然就沒了努力專研的動力,也因為快速的成功,缺乏人世間的磨礪。這樣的人會產生一種錯覺:自認為是天之驕子。
可以說,他們的確是天之驕子,但他們更像是“幸運兒”,早早地發現了一個別人沒有發現的事物,但為什么能發現,發現的邏輯與步驟,卻沒有完善的過程,這就讓他們的成功變得沒那么腳踏實地。
四、結語。
在這里,筆者要強調下,并非說一個人不能努力,或者一個人過早成功是壞事。而是我們要學會協調,協調的不僅是自己的身體,身邊的人事物,還要協調我們與上天的安排。
《道德經》有云:“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努力未必是最重要的,但方向一定是。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慢一點也會到達。但一旦方向錯了,那么,努力越多,“掛”得越快。
好了,先說到這,關注并在后臺私信 “666”,免費領取100本財商秘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