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強|文
一邊是緊急的災情搶險,一邊是收費站不予免費通行,如此荒誕的劇情為何屢次上演?
近日,湖南省岳陽市平江縣發生洪澇災害,據媒體報道,受強降雨影響,這是一次有氣象記錄以來當地發生的持續時間最長、強度最大、雨量最多的汛情,湖南平江九峰水庫大壩發生滲漏險情,城區街道,轄區居民區大部分被淹。武漢云豹救援隊??應當地邀約趕赴現場進行搶險救災。
在救援隊返程途經漢蔡高速琴臺收費站時卻被“卡”住了。
琴臺收費站的工作人員要求救援隊必須足額繳納高速費才允許通行,救援隊向收費站工作人員出具了平江縣防汛抗旱指揮部蓋章的聯系函,并解釋稱按照國家規定,救災車輛應當免費通行。但工作人員仍表示,達不到免費級別,沒預約的不能免費。
“給他們看公函,據理力爭,都沒有用!隊員們都辛苦了,不想再扯,只好交錢讓大家早點回家休息算了。”云豹救援隊的隊員對收費站的做法表達了質疑。
這確實讓人很難理解,在湖南災區暢行無阻的救援隊回到家鄉武漢后卻因為“高速費”被“卡”住了。
琴臺收費站的工作人員是這樣解釋的:
“這個達不到收費站免費的級別,執行這種搶險救災的車輛,需要向應急中心報備,然后應急中心會下發文件,報備車牌給到收費站,然后把線路給到收費站,收費站再按照文件來執行,是快速放行或者免費放行。”
如此“照章辦事”在某種制度的范疇內似乎特別順理成章,你不預約,對不起,你不能參與搶險救援任務;你不報備,對不起,你不能享受相應的便捷優惠政策;我沒有接到上方文件通知,對不起,你的證明文件我不能認可。
記得2008年初,南方多個城市發生了有史以來最為嚴重的冰凍災害,同樣是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河北唐山曾經“派出”了一支純民間、純業余的救援隊伍,13個玉田縣的農民自費到湖南郴州參與救災。他們不是官方的,更不會有什么“邀請函”,那個時候,其實也不需要什么“邀請函”,至于報備,到當地指揮部登記聽從指揮就完事。
2013年雅安蘆山地震,我在媒體做記者,當時和特稿部的幾位同事連夜飛往震區,從成都下飛機,聯系了當地的神州租車,那會兒神州租車給媒體提供了一個便捷服務,所有來采訪的記者都可以免費使用他們的車,拿記者證登記就可以領車,押金都不需要,一路從成都開到雅安的蘆山縣,卡在收費站?不存在的,直接放行。而先于我們到達災區的“免費午餐”基金的志愿者們,已經開始為當地災民提供每日餐食了。
到現在看來,那時的便捷是超乎想象的。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邀請函”、“報備件”變得比救援本身更重要?!沒有這些東西,別說到現場救援,你可能真的都下不了高速。
去年的北京洪水、涿州洪水,有兩支原計劃支援北京的山西救援隊轉到涿州,因為手續不全,在向當地應急管理局申請邀請函時被拒。一家山東救援隊也因為等待相關部門的批準在距離涿州還有6個小時車程的一地等待命令。記得當時有干部也曾抱怨,受災鄉鎮都被淹,公章都不知道沖到哪里,大家都在忙著救人,怎么開這個“邀請函”?
其實,國家出臺應急管理報備的政策,主旨是為了方便在災情發生時,能最大限度的統一調配各方資源,方便管理,避免出現混亂,但總有一些地方的個別部門把這些政策“念歪”,于是”便捷管理“變成”渠道不暢“,救援人員屢次遭遇“腸梗阻”。
像武漢琴臺收費站這樣,連當地防汛指揮部蓋章的公函都不認可的,那就純粹屬于人為刁難。而他們的工作人員一再強調的所謂救援隊達不到“免費級別”,我就不能按照常規思維去理解了,是因為他們的行政級別不夠?還是災情的等級不夠?可能在他們眼里,錢比救命更重要吧。
在后續的媒體采訪中,他們的負責人是這樣回復輿論質疑的:
“聯系函確實是有平江縣防汛指揮部的蓋章,我剛剛也對我們的工作人員進行了一個培訓和教育,所有這三臺車輛的費用我們把這個錢退給他們。”
“咱們對這個平江縣現在的災情,咱們也會特事特辦,這個是沒有問題的。”
在這段簡單的回復中,說實話,我沒有看到他們有一絲一毫糾正錯誤的態度,一件本該順理成章的事,在他們看來還需要“特事特辦”。
其實,我有一個疑問:救災需要達到什么級別才能免費通行呢?
也許,當救災這種事不再“特事特辦”了,人就比錢重要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