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9月,國民黨政府國防部在南京召開軍事會議,決定加強各戰區重點防御的部署,集中兵力組建野戰兵團。在華中地區,決定將嫡系中央軍序列的第18軍等4個軍,搭配火力強勁的第4快速縱隊,組建第12兵團。該兵團不僅是華中“剿總”所屬精銳部隊,也是關內國民黨軍隊中戰斗力最為強悍的精銳機動兵團,僅次于東北戰場下轄新1軍、新6軍兩大王牌的廖耀湘第9兵團。
胡璉
胡璉是敵軍悍將
第12兵團組建時,無論威望還是能力,兵團司令的位子,非第18軍軍長胡璉莫屬。他畢業于黃埔軍校四期,從北伐結束后就一直在第18軍及其前身第11師中任職,靠著戰功一步步從連長升至軍長,深受蔣介石及參謀總長陳誠等人的信任。由于其作戰風格十分兇猛,又善于隨機應變,因此也被我軍評價胡璉“狡如狐,猛如虎”。
不過,因為胡璉出身嫡系中央軍,因此素來與出身桂系的華中“剿總”總司令白崇禧不和,雙方矛盾很深,所以第12兵團成立后,白崇禧竭力反對胡璉出任司令,蔣介石又不愿該兵團大權旁落,左思右想之后,選中了黃埔一期將領黃維前來頂坑。黃維與胡璉一樣,都是出身第18軍的嫡系將領,抗戰期間也曾擔任該軍軍長。
黃維劇照
第12兵團大都是胡璉舊部
不過,黃維從1939年開始就調離第18軍,后來干脆調入軍委會擔任高參,脫離了作戰部隊。因此,黃維任職的命令下達后,第12兵團內部一片嘩然,不僅胡璉本人以父親病重為由請假回了武漢基地,兵團所屬4個軍另1個快速縱隊,除了國防部長何應欽派系的85軍外,其余的第18軍、第10軍、第14軍等部都牢騷滿腹。
因為第10軍早在1946年8月就在定陶戰役中被殲滅,后來重建時主要干部和骨干部隊都是從第18軍調來的;第14軍從1947年7月奉命圍剿大別山開始,就一直與第18軍并肩作戰,并接受胡璉指揮,軍長熊綬春等人與胡璉關系十分融洽;至于第4快速縱隊,本就是從第18軍中抽調1個步兵師,加強了第1戰車團2營的20輛美制M3“斯圖亞特”輕型坦克等重裝備才建成的,因此全縱隊大部都是胡璉舊部。
楊伯濤劇照
因此,當胡璉當不上兵團司令的消息傳來,第10軍、第14軍、第4快速縱隊軍官們也都感到十分不服氣。當然,更不服氣的還是第18軍的弟兄們,該軍軍長楊伯濤干脆稱病住院,把部隊直接撒手不管了。加上黃維本人近10年來長期主持軍隊訓練和軍官培養,缺乏大兵團指揮經驗,更缺乏與解放軍作戰的經驗,這也為后來淮海戰場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黃維兵團調入淮海戰場
黃維兵團覆滅的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