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雖然連續(xù)的降雨讓氣溫小降,但伏天已至,全國氣溫預報圖仍會再次火紅一片,熱和悶又開始讓人印象無比深刻!這時宅在現(xiàn)代高科技室內(nèi)躲避酷暑的人們不禁好奇,古代的大暑天,古人如何消暑納涼?
《槐蔭消夏圖》宋代佚名畫家 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圖中文人閑適避暑、閉目養(yǎng)神,怡然自得。
隱香一炷 暑意消融
香道,是歷史悠久的漢族傳統(tǒng)藝術(shù)。古人認為,香的芬芳之氣源于自然,燃香于書齋琴房,既可怡情助興,又可調(diào)動心智靈性、安神開竅。在宋代,焚香與點茶、插花、掛畫一起,被視為宋人精致生活中的“四般閑事”。
芳香養(yǎng)鼻,香不僅有清神之效,盛夏燃香也是平心靜氣、消夏避暑的妙法。古人夏日會用焚香來祛濕熱、解煩暑。宋代周邦彥的《蘇幕遮?燎沉香》中就有“燎沉香,消溽暑”的句子。講的就是細焚沉香,消除夏天悶熱潮濕的暑氣,讓人舒適放松、怡然自得。
清芬滿殿 靜氣安神
宋人周密在《禁中納涼》中所述杭州城達官貴人消夏避暑的方法更是讓人羨慕不已。文中描述:禁中避暑,多御復古、選德等殿及翠寒堂納涼。長松修竹,濃翠蔽日,層巒奇岫,靜窈縈深,寒瀑飛空,下注大池可十畝。池中紅白菡萏萬柄,蓋園丁以瓦盎別種,分列水底,時易新者,庶幾美觀。又置茉莉、素馨、建蘭、麝香藤、朱槿、玉桂、紅蕉、阇婆、薝葡等南花數(shù)百盆于廣庭,鼓以風輪,清芬滿殿。御笐兩旁,各設(shè)金盆數(shù)十架,積雪如山;紗廚后先,皆懸掛伽藍木、真臘龍涎等香珠百斛;蔗漿金碗,珍果玉壺,初不知人間有塵暑也……。其中的南花數(shù)百盆于廣庭,鼓以風輪吹之,清芬滿殿,講的就是皇宮中采用的冷水循環(huán)法,用扇輪轉(zhuǎn)搖產(chǎn)生風力,將冷氣和花香一起送入殿中,同時機械動力又將冷水送向屋頂,任其沿檐直下形成人造水簾,激起涼氣來自然消暑,不知人間有塵暑。
漢唐清涼殿里的制冷系統(tǒng)“扇車”
消暑香食 香妙非常
《紅樓夢》里,賈府中人享有的解暑佳品讓人垂涎欲滴。第三十三回,寶玉被賈環(huán)誣賴,挨了父親一頓打,王夫人擔心寶玉急火攻心會弄出病來,便吩咐把前幾天送來的一些香露給寶玉送去。王夫人囑咐襲人:“你給他帶去兩瓶,一碗水配上一茶匙香露,就香得不得了!”再看王夫人遞給襲人的兩個三寸玻璃小瓶,一個寫著“木樨清露”,另一個寫著“玫瑰清露”。寶玉甚喜,即命調(diào)來吃,果然香妙非常。原文中提到的“木樨清露”和“玫瑰清露”,即是用桂花(即木樨)和玫瑰花精制的兩種香露。
桂花露為桂花蒸餾所得香液,有疏肝理氣醒脾開胃的功能。《本草綱目拾遺》中記載:味微苦。桂花露制法,清人顧仲《養(yǎng)小錄》有記載:充分發(fā)揮燒酒錫甑、木桶減小樣,制一具,蒸煮香露。凡諸花及諸葉香者,俱可蒸露。入湯代茶,種種益人。
玫瑰露的主要成分是香茅醇、橙花醇、丁香油酚等揮發(fā)性物質(zhì),它們所散發(fā)出的濃郁芳香,能夠作用于人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特別在夏季可起到解暑降壓的功效。寶玉挨打,肝氣受抑,胸懷郁結(jié),宜飲此露疏理,故服后更覺“香妙非常”。
“利汗紅粉” 豐腴之美
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楊貴妃,花容月貌,能歌善舞,妙解音律,深受唐玄宗寵愛。但她體態(tài)豐腴,每到夏天,怕熱多汗。據(jù)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記載:“貴妃每至夏月,常衣輕綃,使侍兒交扇鼓風,猶不解其熱。每有汗出,紅膩而多香,或拭之于巾帕之上,其色如桃紅也”。貴妃一出汗,粉汗香膩,因為用了一種紅色脂粉,香肌利汗。紅粉,據(jù)明人周嘉胄《香乘》中介紹,大致是:滑石、心紅、輕粉、麝香等。幾種原料同研極細,用之調(diào)粉如肉色為度,涂在身上,有香肌、利汗之功效。故貴妃傅身以香粉,既吸收汗液、滑爽皮膚,又凸顯肌膚紅潤細膩,在夏日輕紗若隱若現(xiàn)間,流露出膚若凝脂的豐腴之美。
編輯:溫英杰
圖片丨網(wǎng)絡(luò)
東方財經(jīng)雜志 東方文化雜志
如需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
東方文化雜志(ID:dfwh_hk)
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