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臺至今日,有些尷尬。
茅臺至今日,有點著急。
景區
不久前,貴州省政府突然拿下茅臺集團董事長丁雄軍,召回茅臺老人張德芹。
當時情形之突然,令人錯愕。
實際上,這三個月以來情形的變化與發展,倒也證明了貴州省政府領導的高瞻遠矚。
茅臺酒市場價格一路下行,引起市場一定程度的恐慌;張德芹陸續祭出組合拳,一定程度上穩住了茅臺酒價格。
茅臺廠內
白酒磚家茅小福認為,茅臺酒價格的下行有三方面因素。社會經濟大環境的下行是其一,白酒行業小環境的低迷是其二,茅臺酒自身不斷擴產及推新是其三。
前二者不能改變,唯有第三點從自己做起。
你還記得嗎?
曾幾何時,茅臺一直告訴我們,離開茅臺鎮釀不出茅臺酒。這也是為人們所公認的事實,所以有了7.5公里茅臺核心產區的概念。
但是現在越來越少聽到了,或許是貴州省政府為了帶動更大區域的產業發展,現在更多的宣傳赤水河上游、赤水河下游,講金沙產區、習水產區了。
如此一段時間以來,茅臺酒的產地優勢日漸縮小。
曾幾何時,茅臺酒一直講的是稀缺性。老人家千叮嚀萬囑咐,要把茅臺酒搞到一萬噸,他到去世也沒能見到茅臺酒能產一萬噸時候。
可是近十年來,茅臺酒產量提升了2萬噸也不止。
參觀茅臺
茅臺酒產能增長的大致數據如下:
在很久以前,茅臺確實是非常稀缺的。1978年茅臺的產量突破1000噸,到1998年茅臺的產量才突破5000噸,2004年茅臺產量才達到10000噸。但是之后茅臺產量增長迅速:2008年突破20000噸、2011年突破30000噸、2017年突破40000噸、2020年突破50000噸,2023年產量接近60000噸。
連年增產這么多,再講稀缺性自己也臉紅。
產能增長一方面對供求關系產生了影響,高端需求就那么點或許還有所萎縮;供應卻大幅增長。會不會從供不應求轉為供過于求?那么必然引起價格的變化。
產能增長還讓茅小福有另一個擔心,那就是專業工匠、操作技能是否隨之增長;產品品質是不是受到影響,會不會品質下降?
茅臺的今天,是在為昨天的外行買單!說好聽了是買單,不好聽是還債!
袁仁國
茅臺的外行領導內行是從2015年李保芳空降茅臺開始的,李保芳從貴州省經信委主任的崗位轉戰茅臺,度過了退休前的最后幾年。
其最大特點是,四平八穩。
2020年,來自交通運輸廳的廳長高衛東接棒李保芳,少帥政策多變、爭議不斷,一年后東窗事發。
2021年,丁雄軍從貴州省能源局一把手變成了茅臺集團一把手。
最近的調整,便是茅臺老人張德芹回歸茅臺,算是內行“趕”走了外行。
五千年來,老祖宗都告訴我們,外行指導內行是大忌。
可是就在茅臺酒發展過程中,我們卻發現茅臺集團前三任領導人都是典型的外行!
從李保芳2018年正式成為茅臺一把手開始,到現在的6年間茅臺集團連續換了5任董事長!其中2個進去了!其中3個是外行!
赤水河
外行們一邊熟悉著企業,一邊打出各種莫名其妙的“牌”。
茅臺走了多少彎路?!
今天的茅臺,回到了內行人的手中;
今天的茅臺,回到了正軌!
今天的茅臺,還在為前面的外行們買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