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9月,新中國舉行了歷史上首次“大授銜”儀式,共授予元帥10人、大將10人、上將55人、中將175人、少將802名。在首次授予的175名開國中將中,最年輕的是原軍委炮兵政治委員——張池明將軍,他出生于1917年8月24日,當時只有38歲。
但事實上,在當時還有這樣一位老革命,憑他的資歷是完全可以被授予中將軍銜的,而且當時的他只有36歲,如果授銜的話,將是我軍歷史上最年輕的開國中將。
然而事與愿違,這位老革命不僅沒有被授銜,反而還差點因一事被槍斃。那么,此人是誰?他有什么故事呢?
此人名叫戴鏡元,福建省永定縣人,1919年出生。
戴鏡元參加革命的時間非常早,早到甚至有點讓人驚訝,他9歲就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0歲正式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要知道,10歲的我們還在上小學,但戴鏡元卻已經走上了革命道路,成為一名光榮的革命者了。
當然了,在我黨歷史上,小小年紀就投身革命的人還有很多,比如開國少將江騰蛟,他11歲就參加了紅軍;還有賀龍元帥的外甥向軒,他更是7歲就參加了紅軍,被譽為“中國最小的紅軍戰士”。
戴鏡元雖然年紀尚小,但干起革命工作來卻表現得成熟穩重,入黨后歷任兒童團團長、共青團永定縣委書記、共青團龍巖縣委書記、共青團連城縣委書記等職。
1933年春,年僅14歲的戴鏡元參加了紅軍,后被調到中央軍委二局任研究員,從事技偵情報工作,成為了我軍技偵情報工作的重要創始人之一。
軍委二局組建于1931年,是當時我軍重要的技術偵查情報部門,一向被毛主席、朱老總等中央領導所重視,戴鏡元能進入這樣的重要機構工作,足以證明組織上對他的信任和器重。
當然了,戴鏡元也沒有辜負組織上的這一份信任,在軍委二局工作期間,他表現得相當出色,多次受到上級領導的表揚。
比如在長征期間,戴鏡元就曾先后破獲了多起敵軍情報,避免我軍遭受更大損失的同時,也相應取得了一些勝利,如四渡赤水、二戰遵義、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等,最終成功跳出了敵人的圍追堵截,取得了萬里長征的偉大勝利。
正因如此,戴鏡元他們還被毛主席譽為是——“長征路上的燈籠”。
抗戰爆發后,戴鏡元歷任二局副科長、科長、處長、副局長、代局長等職。
然而,隨著職位的提升,戴鏡元身上的擔子也越來越重,為了減少抗日前線官兵的傷亡,以最小的犧牲換取最大的勝利,戴鏡元整天盯著敵人的電臺,殫精竭慮、夜以繼日,身體狀況一天比一天差。但盡管如此,戴鏡元和戰友們始終沒有松懈。
由于他工作認真、表現出色,多次受到上級領導的嘉獎,朱老總甚至還把斯大林送的望遠鏡轉送給他,毛主席也為他題詞“步步前進,就是步步勝利!”
而戴鏡元也沒有辜負組織上期望,他在抗戰期間破獲了日偽軍的很多重要情報,甚至還截獲了日軍偷襲珍珠港的情報,但可惜的是,該情報并未引起美國人的重視,最終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抗戰勝利后,戴鏡元原以為可以休息一段時間,怎料,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反動派又悍然發動了內戰,戴鏡元和戰友們又開始了忙碌的工作。
解放戰爭時期,戴鏡元擔任軍委二局局長兼政委,期間參與了幾乎所有的大型戰役戰斗的情報保障任務,為解放戰爭的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
戴鏡元雖然沒有直接上過戰場,但他在后方的貢獻卻一點也不小,倘若沒有他們提供準確的情報,我軍將很難取得戰爭的勝利。所以,他們的貢獻,不亞于殲滅百萬敵軍。
正因如此,戴鏡元在新中國成立后也備受重用,擔任軍委總情報副部長,可謂位高權重。
然而,讓人萬萬沒有想到的是,身居高位的戴鏡元竟漸漸忘記了初心和信念。
1950年,戴鏡元私自挪用了一批進口材料,在香山建起了別墅。不料,次年“三反五反”運動開始后,戴鏡元就被舉報了。
毛主席得知此事后,大為震怒,當即就要下令槍斃戴鏡元,最后還是周總理和聶帥說情,戴鏡元才免于一死,之后被派到工廠去接受改造。
事實上,按照戴鏡元的資歷和功勞,是可以被授予中將軍銜的,如此一來,他就是我軍歷史上最年輕的開國中將,但此事一出,他就再也沒有這個機會了。
但功是功、過是過,戴鏡元雖然犯了錯誤,但國家和人民并沒有忘記他為中國革命做出的貢獻,更何況我黨向來主張“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一貫方針,只要知錯能改,還是好同志。
所以后來戴鏡元離休時,仍被批準享受副大軍區職待遇。2008年4月3日,戴鏡元因病去世,享年89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