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游人如織的南京總統府大堂,人們總會注意到墻壁上懸掛的6幅巨幅油畫。
這6幅油畫分別是《赦治兩江》《天國風云》《共和肇始》《國府西遷》《國共和談》《煦園曙光》,藝術地再現了一百多年來中國近代史上曾經在南京總統府叱咤風云的歷史人物和重大歷史事件。
其中,第一幅油畫《赦治兩江》,是以5位有代表性的兩江名督為主角。他們跨越時空地站在了兩江總督署西轅門前面,目光深邃,神態各異,反映出各自的性格特點。
赦治兩江
他們從前至后,分別是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劉坤一。前面四人,素有晚清四大中興名臣之稱,劉坤一則是清朝末期的軍政重臣。
在這5名兩江總督中,曾國藩最為大家所熟悉。他是湖南湘鄉人,在太平天國運動中奉命組建了湘軍,力挽狂瀾,經過多年鏖戰后攻滅太平天國。在這個過程里,他一手打造了在晚清政局發揮極大作用的湘系集團——李鴻章、左宗棠兩位中興名臣,以及曾國荃、郭嵩燾、劉長佑、劉坤一等名噪一時的人物,都從這個集團脫穎而出。
曾國藩
難能可貴的是,曾國藩還積極主辦洋務運動,創辦了中國第一家近代兵工廠——安慶內軍械所,造出了中國第一艘輪船“黃鵠號”。他在晚年聯合李鴻章,推動留美幼童成行,為中國現代化作出了極大貢獻。
李鴻章是安徽合肥人,是曾國藩的學生,并奉命組建了淮軍。雖然淮軍脫胎于湘軍,卻與使用土法土器、以書生自任教練的湘軍有極大差別。淮軍大規模使用洋槍洋炮,任用西洋軍官擔任教官,采用西洋操法訓練軍隊,成為中國軍隊近代化的開端。所以,從戰斗力來說,淮軍是要超過湘軍的。
李鴻章
在洋務運動上,李鴻章比恩師曾國藩走得更遠。李鴻章創辦了江南制造局、輪船招商局、上海機器織布局、上海廣方言館、開平礦務局、上海機器織布局等洋務機構。中國近代早期的四大軍工企業中,李鴻章一人獨占三個。他推動修建鐵路、開辦礦務、架設電報,創辦新式學校,這些頗具開創性的洋務成果,遙遙領先于風雨飄搖的晚清時代。他看到了海防的重要性,提出了“海防論”,創建了一度排名亞洲第一、世界第九的近代化海軍艦隊北洋水師。
左宗棠是湖南湘陰人,舉人出身,三次參加會試名落孫山,以給兩任湖南巡撫張亮基、駱秉章擔任幕僚而起家。別人當幕僚,是幕主的助手、參謀;左宗棠當幕僚,卻反客為主,占據主導地位,幕主反而成了他的助手。后來,他奉命組建楚軍,與曾國藩湘軍、李鴻章淮軍并駕齊驅,平定了浙江、福建、廣東等地,又揮師北上,平定了陜甘,并以一年半時間,收復了除伊犁之外的新疆全境,創造了晚清歷史上領土失而復得的傳奇記錄。
左宗棠
在洋務運動上,左宗棠興辦福州船政局,對建立中國近代造船工業、近代學堂以及近代海軍起到開創與奠基作用。在陜甘地區,他先后興辦西安機器局、蘭州機器局等軍工企業,開中國西北近代工業之先河。
張之洞是直隸南皮人,是晚清四大中興名臣中唯一沒有沒有上過戰場的人。他的主要成就,是興辦洋務。
他非常注重教育的作用,每到一個地方任職,總會留下幾所新式學校。在廣州,他創辦廣雅書局和廣雅書院。他在湖北,他創辦了自強學堂(今武漢大學前身)、方言學堂、農務學堂(今華中農業大學前身)、工藝學堂(今武漢科技大學前身)、武備學堂。在南京,他設立了三江師范學堂。這些學堂培養了政治經濟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大量人才。
張之洞
他覺察到交通的重要性,推動了中國第一條南北交通大動脈蘆漢鐵路(京廣鐵路)前身的修建。他致力于發展基礎工業,興辦了中國第一家、也是當時亞洲最大的鋼鐵聯合企業漢陽鐵廠。他不以戰功起家,卻注意訓練軍隊。他擔任兩江總督時,在徐州編練過一支1萬人的江南自強軍,軍官全部用德國人擔任,采用西法操練。
劉坤一是湖南新寧人,以參與平定太平天國運動起家,屢獲戰功,以廩生身份躋身督撫之列。慈禧太后對劉坤一頗為賞識禮遇,曾稱其操守為天下督撫第一。這樣的評價是很高的。
在中日甲午戰爭爆發之前,劉坤一被任命為兩江總督。他一邊整頓軍務、吏治,一邊積極經辦修鐵路、開礦、發展農工商等洋務項目,并提倡西學,改革教育,成為這一時期的洋務運動領導者。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后,他奉命兼署江寧將軍。這是清朝歷史上第一次把江寧將軍這樣的職務授給漢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