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卡夫卡的《變形記》中,主人公格里高爾·薩姆沙的悲慘境遇,引發了本人對個人犧牲與家庭責任深深地反思。
在小說中,有著過度責任感的旅行推銷員格里高爾,堅信自己是家庭的支柱,因而不懈努力,在工作中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甚至犧牲了自己的健康和幸福。然而,當他因過度勞累而異化成一只甲蟲后,卻驚訝地發現,家人在他缺席的情況下,不僅能夠維持住基本生活,甚至比以前過得更好。尤為明顯的是,原本已老態龍鐘的父親,身體竟變得健康起來,精力也愈發充沛,雙眼炯炯有神。而變形后的格里高爾,反倒成了家庭的“累贅”。
這一諷刺性的轉變揭示了一個重要的生活哲理:我們不必為了家庭而過度犧牲自己。如果格里高爾在早期能夠更"自我"一些,堅定的拒絕承擔超出自己能力范圍的家庭責任,雖然可能會暫時引起家人的不滿,但長遠來看,這不僅能夠保護他的身心健康,還可能促使家人學會獨立和自我成長。
我們既不需要,也不能過度地去幫助他人扛起生活的重擔。
哪怕是家人也不可以。甚至可以說,越是家人越不應該這樣做。
過度地承擔責任,不管是對自己,還是對家庭,都不是什么好事兒。首先,這種行為折磨了一個靈魂,那就是自己;其次,不利于家庭成員的健康成長。
人是有惰性的,惰性變成習慣是可怕的。看看格里高爾的父母就知道了。他們是壞人嗎?當然不是,他們只是正常的普通人。至于他們為什么心安理得的享受格里高爾的付出,也不難理解。有可能格里高爾找到工作時告訴他們,他已經能賺錢了,二老可以享享清福了之類的。也可能是他們認為兒子大了,能賺錢了,自己可以退休養老了之類的。這種現象在我們生活中不是很常見嗎?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十字架要背,這樣才能長大成熟。人如果放下擔子,即便已經成年了,退化起來也很快,可一旦重新挑起擔子,也會迅速恢復成年人該有的樣子。這一點也可以參看格里高爾的父母,他們在格里高爾的照顧下,虛弱得如同廢人;可當他們決心行動起來,即便是老年了,也能把女兒照顧好。
因此,我們不能把所有的事情替兒女扛了,然后郁悶他們為什么長不大、不懂得感恩。兒女們習慣了享受我們的付出,當然不會長大,也不會覺得別人對他們好有什么值得感謝的,畢竟與生俱來的生活經歷真真切切的告訴他們,那是理所當然的。而且,感恩這個詞用到這里有點奇怪,感恩是孩子自發的由衷的感激,而不是家長感覺上的“應該”。其實,不管對誰,如果做點什么,只要想得到對方的感激,基本上就可以把它當成一種情感上的交易,而非出于愛與關懷。
言歸正傳,在不能替兒女扛的事情中,最重要的是思想和內心成長上的。父母提供愛和支持,鑄就最堅實的后盾。讓孩子敢于去嘗試,給孩子即便在社會上輸得徹底,回家還有碗飯吃的底氣。只要孩子不犯原則性的諸如霸凌、偷竊之類的錯誤,那些為了避免孩子走彎路、但孩子們又不愿意聽的大道理,讓孩子在成長中自己去體會,需要的時候點到即可。更何況,現在的孩子借助于先進的科技,比過去的我們更能獲取更多的信息,比我們跟現代社會的關系更緊密,智慧開啟較早。有時候,我們的見識可能不見得比他們更高明。
家庭的和諧幸福,是所有成員努力的結果。
在一個成長良好的家庭里,每個人都有要做的事情,每個人都在按照自己的方式成長。你弱的時候,我能夠撐起重擔,你強的時候,我可以稍作休息。
每個家庭都是一個小型的組織結構,和其他組織機構有著共通的地方。那就是它有自己的成長規律。
如果把家庭按照時間順序劃分為四個時期,新生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或者融合期,那么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任務。
以一個小家庭為例,新生期可以理解成新婚,一個小小的家庭建立起來了。
就像每個組織機構都有自己的客戶、供應商一樣,小家庭也有自己的社會聯系,最密切的就是夫妻雙方的父母。
要保持新成立的小家庭的健康成長,父母不能過度干涉,也不能完全放任。就像教會孩子走路一樣,不能一直扶著,也不能完全放手。如果非要二選一,過度干涉可能還不如完全放手。腳不沾地的孩子是無法學會走路的,但趴在地上亂爬的孩子,倒是有可能自己學會走路。
小夫妻兩個就像學走路的孩子的兩條腿,在整體上處于一個動態的均衡狀態、協調一致才能走得好、走得穩。一條腿抬起來的時候,它雖然會變得高一些,但需要另一條腿支撐全部的重量,兩個人交替著發力,支撐著沉重的身體和頭部,才是最和諧的。
這個階段的主要任務是磨合,磨合成功后,家庭就進入成熟期。無法順利完成的話,直接進入衰退期,后果就是直接離婚,或者先湊合過幾年,等孩子大了迫不及待地離婚。磨合期的時長因人而異,但一般需要持續數年。
進入成熟期后,家庭相對穩定。這個時候要非常警惕一個東西——厭倦。也就是要想辦法保持持久的新鮮感,以防進入衰退期。就像一個人一樣,已經是成年人了,有自己的主見和見解了。這個時候,家庭關系已經很牢固,除了發生驚天動地的大事,父母已經干涉不了了,有事只能他們自己內部解決。
如果順利度過成熟期,和組織機構不同的是,它還能繼續成長,進入融合期。即高度和諧的時期,這個時候,就是夫妻合一的時候,兩個人比一個人相處還更愉快,相伴走完余生。這樣的家庭長大的孩子,往往也會很幸福。而且,這種來源于原生家庭的幸福有很強的力量,會幫助孩子將幸福延續下去。
如果遲遲不能進入融合期,那說明這個家庭在這個階段沒能成長,即沒有新的發展。長時間處于靜態狀態,可能會導致提前進入衰退期——沒有哪個人能在僵死的婚姻中撐太久。
一個家庭的成長,需要每個人的共同努力。每個家庭成立之初,基本都是相愛的。但只有相愛是不夠的,家庭成長,需要每個人通過切實的行動,注入更多的關懷。否則,只有消耗沒有進賬的話,愛的“小金庫”遲早會虧空。
像任何一個運行良好的機構一樣,每個人都要有事做。家庭事務由家庭成員協調相商,各司其職。
家庭問題的覺察和處理,需要所有成員共同努力。
如若一個人要是頂替了其他人的工作,不僅剝奪了這個人為家庭貢獻的機會,也剝奪了他個人成長的機會。人要通過“事”才能成長。一個丈夫不能無緣無故地不讓妻子上班,盡管他的出發點是好的,不想讓妻子受累。不上班也不是不行,條件是妻子必須以其他的方式成長。比如,發展自己的業余愛好之類的,提升自己的思維和認知。如果夫妻中不得不離職一個人照顧孩子的話,具體誰離職,以綜合考慮家庭利益的最大化(包括物質方面和精神方面)為佳,不應該以性別為理由,讓妻子的辭職。如果妻子不得不辭職照顧家庭,那丈夫有責任在工作不太忙的時候,盡可能的幫忙,讓妻子空出點時間自我提升,起碼在認知層面上,夫妻不能把差距拉太大。反過來也一樣,出去工作的妻子,有責任帶著做家庭“煮”夫的丈夫一起成長。照顧孩子,比想象中的累得多。起碼一般小孩的精力比大人多很多,僅僅看護著他們不受傷就很消耗精力。而且,大人照顧小孩的時候,要耐心,不能有情緒問題。因為孩子的內心很容易被影響到的。
一部電影很好的反映了這種情況,作為全職家庭主婦的妻子出了心理問題。《82年生的金智英》。婆婆的干涉,讓問題更加激化。其實這個時候,父母雙方應該認真的了解情況,力所能及的提供支持和幫助,而不是居高臨下擺著長輩的姿態去批評教育。
如果遇到長輩不明就里的指責,小家庭要做的,是分析清楚情況,想辦法讓父母知道實際困難,并爭取支持。如果行不通,可暫時遠離一點,先內部協調,把小家庭調好。千萬不能內部矛盾一團麻了,外部再增加新的矛盾。
既然是婆婆這邊的問題,最安全的做法是丈夫出馬,先安撫自己的母親,讓她暫時不要干涉小家庭,自己解決問題。如果是娘家的問題,則需要妻子那邊出馬,安撫自己的父母。一般來說,血緣關系相對非血緣關系,更穩固一些,也更容易理解、體諒一些。
夫妻中的一方千萬不可和自己的父母站在一邊,把另一方推向對立面,這相當于把矛盾擴大化。用組織機構作比喻,本來只有組織內部矛盾,這樣一折騰,內外矛盾都有了,就更棘手了。
那部片子里面,夫妻兩個人都很好,但也都有問題。丈夫沒能及時察覺妻子隱藏的情緒,妻子也沒有把自己的不愉快及時反饋給丈夫。默默地付出、承擔,并不總是好事兒。如果妻子“自私”點,及時向丈夫“抱怨”自己的辛苦和不被了解,相信丈夫會一起想解決的方式的。
夫妻是一個團體,成長應該是一起的,好事一起分享,厄運一起分擔。兩個人共同撐起一片天,如果一方承壓太多,塌了怎么辦呢?
不僅夫妻之間是這樣,等到家庭規模變大了,道理也是一樣的。
學會適時放手,卸下部分重擔,給每個家庭成員承擔自己生活的機會。
如果把每個家庭成員比作承重柱,可能更直觀一些。如果每根柱子承擔各自的重量,柱子之間用堅固的鋼筋水泥連接接起來,那這個建筑會非常的穩固。如果一根柱子承擔兩根或者多根柱子的重量,承擔得越多,建筑倒塌的危險性也越大。
這并不意味著每個家庭成員必須出去賺錢養家,對于家庭來說,承重是一個綜合考量。還是那句話,各司其職。每個家庭成員都有自己的核心任務,把這個任務做好,就是承擔了自己的生活重量。能工作的努力工作,讀書的認真讀書,患病的安心養病。
一個穩固和諧的家庭,即便暫時處在不幸之中,也會有堅實的力量能夠一起渡過難關——這種力量來自每個“頂梁柱”之間的相互扶持。
千萬不能像《變形記》中的格里高爾,一根柱子頂住了一個家庭的所有的重量,不塌才怪。格里高爾的家庭成員明明都很正常,每個人都可以做事,但偏偏所有的事情都落在了他一個人頭上。可怕的是,他直到死去,都沒有意識到這是不正常的,自己不應該承擔所有。
格里高爾的遭遇如果放在現實中,可能會是抑郁癥、精神失常、癌癥、癱瘓等,非常可怕。他的變形意味著他可以從社會角色和家庭責任中解脫出來,但他更深刻的悲劇在于,他的身體無法再擔責,可他的精神依然困在那里。他沒有自我意識,喪失了自己。而且,他也沒能接受變異的自己。如果已經變成甲蟲了,那就按照甲蟲的方法活著,別再關心人類的事情,那樣對他來說,也會好過很多。
一個人最重要的責任是保全自己,然后才有能力去保護他人。最好是照顧好自己別出問題,因為,現實中,在只有兩個人相依為命的家庭里,一個人很用心地照顧一個甲蟲時間久了,會有變成一只蝗蟲的危險。當然,這就是另外一個話題了。
諷刺的是,犧牲掉格里高爾,他的家庭才變成正常的、該有的樣子,每個人各司其職,相互扶持。
退一步說,假如格里高爾不過度擔責,他不會異化變形。如果他的家庭是大家共同支撐的,即便遇到什么不走運的事情,那么多年來家庭積蓄的溫暖,足以有力量撐到最后。
就像很早的時候,學過的一篇課文《一碗陽春面》,艱難的日子里,母子三人頭碰頭吃一碗陽春面的溫暖,多年后依然時不時的在記憶中浮現。這樣和諧的家庭,有什么困難是不能克服的呢?
一個健康的家庭靠的是全部成員的共同努力,而不是單一個體的超負荷犧牲。每個人都是家里的一份子,都有努力讓家庭變得更好的責任,不是嗎?
弗蘭茲·卡夫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