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前的十月,美國西北部,秋高氣爽,我驅車抵達華盛頓州Yakima ——這是很多美國人都不知道如何正確發音的地名。Yakima是典型的美國農業地區,盛產蘋果。
近些年來,大批拉美「非法移民」涌入,原本占絕大多數的白人,漸漸淪為少數民族,不過白人還是比較富裕,基本上屬于中產階層以上?!阜欠ㄒ泼瘛怪饕荓atino(拉丁裔南美人),大多數Latino英語不好,教育程度也不高,來這里主要是從事低端體力勞動,收入低,無保障,他們無處不在,又好像根本不存在,就像影子一樣飄忽在人們的視線之外。
如果不是當地朋友告訴我,真的難以想象,在這個遠離美墨邊境,靠近加拿大的小城,拉丁裔人口居然超過50%!美國的移民問題日益尖銳,本國人抱怨非法移民搶走工作,抗議政府打擊不力。而另外一方面,很多臟活、苦活、累活,本國人又不屑去做,嚴重依賴非法移民。如果美國把所有非法移民都驅逐,對美國經濟也是一個致命的打擊,所以政府也很難拿捏移民政策的尺度,移民問題也是大選期間,共和、民主兩黨爭論的焦點。
拉丁裔 非法移民
在臺面上美國是一個鼓吹種族平等的國家,公開場合任何種族歧視行為或言論都會被譴責。但實際上,在某些州,白人和有色人種,尤其是新移民還是非常謹慎地保持距離。社交圈完全不兼容,這次的Cider press Party(榨蘋果汁聚會)就是一個白人富裕階層聚會,一共大約200人左右,其中非白人只有5個,我是其中一個。
對非法移民來說,處理蘋果是日復一日的枯燥工作,而對農場主們來說,榨蘋果汁是心情愉快的體驗生活。一邊是西班牙殖民者的后代,另一邊是昂撒殖民者的后代,他們在曾經印第安人的土地上,過著截然不同的生活,地球上哪兒都一樣,階級是一個難以逾越的藩籬。
很多去美國跟團游的長輩,回來都說:美國也不怎么樣嘛,洛杉磯機場又破又舊;紐約的高樓還不如上海多;賭城拉斯維加斯還不如澳門繁榮……
他們說得沒錯,美國城市建設的確不如中國光鮮亮麗,不過在我看來,美國和中國最大的差距體現在農村,而非城市。雖然說最近幾年,中國鄉村建設越來越好,但城鄉差距依然明顯。在中國,城市匯聚了最好的資源,但凡有能力的人,都削尖腦袋往城市里鉆。
美國則相反,小城鎮、郊區、農村,甚至比大城市更干凈、更整潔、更優雅。大城市的鬧市區是窮人的聚集地,有錢人基本不住那兒。
那次Party的主人是當地的一個大農場主,據說有幾萬英畝的牧場和蘋果園! Party是在他的牧場舉行,這里場地夠大,停車方便。
農場主停車場
那天,烏云濃厚,遠處的山脈很平緩,汽車在草地上隨意地排成一列列。草地非常柔軟、墨綠、平整、高約十公分,顯然主人前幾天為這次Party,特意打理過這塊巨大的草坪。
牧場的動物不多,我看見幾只漂亮的黑牛,在牧場的入口處悠閑地吃蘋果渣,毛色油亮,眼神如炬,其中一只牛的脖子上掛著一個做工精良的銅質鈴鐺,“哐啷、哐啷”的聲音和周遭的環境非常搭調,它們似乎看起來不是普通牲口,而像是動物園里的觀賞型動物。
牧場中央,一棵高大的喬木已經被秋風染成黃色,樹底下一輛一塵不染的大型農用拖車似乎在提醒來客,這里是一個牧場,而不是一個私家園林。
總之,這里看上去一點都不像我曾經去過的那些牧場,周圍景物和擺設都像是經過精心設計。它讓我不禁聯想到《紅樓夢》大觀園里的“稻香村”,和大觀園其他建筑的富麗華貴不同,稻香村里田園農舍,一派郊野氣色,連賈政都說:“固然系人力穿鑿,此時一見,未免勾引起我‘歸農之意’?!?/p>
美國農場主的私家園林,如果要和蘇州園林比,那實在是顯得粗糙,但這恰到好處的粗糙又非常合適美國西部這樣的環境,如果太過精致,倒反而顯得做作了。
入場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來客登記,每個人把自己的名字寫在一張貼紙上,貼在胸口,然后和在帳篷里的主人打個招呼。因為現場幾百號人,不可能每個人都彼此認識,貼一張胸牌,可以讓彼此更容易認識。
美國地主的房子還是比較可愛,房子建筑面積也不大,沒有張牙舞爪的俗氣。有趣的是,越是歷史不長的國家,就越是珍視自己的歷史。這房子也就一百多年,但在美國算「古跡」,連地下室也才兩層,在美國人看來住這樣的房子才是有面子的事情。
美國富人和窮人房子最大的區別在于細節,而不是面積的大小。有錢人會花更多的財力和精力去維護房產,草地平整、窗簾干凈、院子里的小花小草都生機盎然、屋頂整潔、墻體鮮亮,每一個細節都可以說明這戶人家的富裕程度。
曾經開車路過美國所謂的貧民區,那里的居民也同樣住著面積不小的獨立House,但那里的草坪就是凹凸不平,雜草叢生,墻體斑駁,門窗都顯得年久失修,遠遠一看,就感覺門庭冷落。
切入正題,看看這蘋果汁是怎么榨出來的。作為原料,有好幾種蘋果可供選擇,口味有所不同,看個人喜好。這些蘋果賣相不是很好,但口感不錯,是榨蘋果汁的好材料。
在榨之前,蘋果要先洗一下。洗蘋果基本上由小姑娘們來完成,其中一位小美女洗得特別認真和賣力,作為農場主的后代,她干起活來還是很到位,可不是濫竽充數。
整個Party里,大約有四五十個小孩子,他們很少戴眼鏡,而中國的小孩,一到初中以后幾乎大多數都是戴眼鏡的,一比較,足以說明我們的小孩學業負擔多么重,生活、教育方式是有多么大差異。
洗完之后,就可以開始榨汁了,榨汁機是實木構造,沒有太過復雜的金屬結構,粗粗一看貌似是很傳統古老,但細看一下,做工確實比較考究,榨汁機的每一部分的木料都很規整,五金配件也很高檔,上面還有生產廠家的銘牌,顯然是工業化生產,而非手工作品。
朋友Jack說,他小時候也用過榨汁機,但比這個更大,更笨重,那時候榨蘋果汁可是一件比較累人的農活。斗轉星移,榨蘋果的機器已經從幾十年前勞動人民的生產工具,演變成富人的娛樂工具,當時我的腦子里突然蹦出這么一句話:
人類的文明歸結為兩種,第一種為節約時間,第二種是為浪費掉節約得到的時間,我們稱第一種為物質文明,第二種為精神文明。
我對旅行目的地最大的要求就是要陌生,越是陌生的環境對我來說越有吸引力。在一個陌生的美國Party里,找一小草垛,看著各種各樣的人在眼前活動,就好像是在看活生生的西洋景,這比什么都好玩。
一位金褐色頭發的小男孩似乎對果汁沒有感覺,反而對榨汁機的構造非常好奇。在沒人用榨汁機的時候,他就一個人在那里琢磨了好久,不知道他最后有沒有琢磨出其中的奧妙。而小男孩旁邊,跟著一個頗具淑女范兒的小蘿莉,似乎是他的朋友,她袖子濕濕的,應該是剛洗過蘋果。自始至終,小蘿莉都在一旁專注地看著小男孩擺弄榨汁機,一副很仰慕的神情。
我還注意到一位三四十歲的男子,穿著格子襯衫,九成新的牛仔褲和戶外休閑鞋看起來都很得體。和那些穿梭于人群,不停應酬的人不同,他就一直在那個草垛上坐著,偶爾有人過來和他搭個話,聊上幾句,一副無所事事的樣子。這樣的Party你也可以像這位老兄一樣,發發呆,幾個小時一晃就過去了。
在美國,我以前參加過其他戶外Party,一般都比較喧囂、奔放,酒足飯飽之后,在酒精的催化之下,人們跟著音樂的節奏,載歌載舞,氣氛熱烈,大家似乎都全身性地投入到放松的氣氛之中,不管熟悉不熟悉,好像人人都是好哥兒們、好姐妹,都可以勾肩搭背,稱兄道弟,當然Party現場也會顯得比較凌亂、吵雜,遍地可見酒瓶和垃圾。
而這次的氛圍完全不一樣,非常安靜,除了音樂,就只有人們的談笑風生,好像人人都在控制自己的嗓門,生怕打擾到別人似的。人們的穿著看上去很休閑,但卻不隨便,所有人的衣服、鞋帽都非常干凈,幾乎都是九成新的樣子。
小孩子們雖然也在打鬧玩笑,但看上去都比較有教養,不會做太出格的事情。在這個Party里,如果遇到陌生人目光交匯,對方一般會報以微笑,但不至于很熱情,相對比較內斂。Party的場地絲毫看不見任何垃圾,所有的座椅、擺設都井井有條。
總之,這就是一個美國的農場主的休閑Party,看上去有些非常斯文,甚至略帶拘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