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亦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這是道德經第五十六章原文。本章主要論述了不言之道。
不言之道,就是確信之道,就是知之。
孔子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每一個人的認知都包含知和不知兩部分。對于這兩部分內容,人們又會有知和不知這兩種結果。
所以老子才會說:知不知,尚;不知知,病。
對于一個人來說,無論他的認知是高是低、是多是少,是愚是智,能夠確定什么,才是對于他們最重要的事情。
老子說: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
對于一個人來說,能夠確定什么,才是其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
人只有首先確定什么,才能真正堅定心中的某些信念,才不至于迷茫、彷徨,或無措。
所謂確定什么,其實就是知之,就是明,就是明白什么。
老子說: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一個真正的有知、有道之人,并不需要外在的言語去證明什么,他們本身就已經明白了一切。
一個滔滔不絕、夸夸其談的人,一個靠語言包裝自己的人,他們大多并不能真正做到知。
每一個人都是一位言者,也是一位不完全的知者。真正的知者不需要言語,多言者也大多不知。
老子說: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
人生不過做人做事,在做事之中有無為之益,在做人之中有不言之教。
老子說: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無為是行,不言也是行。很多人無法做到知行合一,大多是因為他們并不明白不言之教、無為之益。
常言道:認知不同,不必爭辯;三觀不合,浪費口舌。
很多人只能用現實去教化,只能讓其撞過南墻才能學乖。父母教育子女是這樣,朋友相處也是如此。言傳不如身教,傳即是教。只知前進的有為,不如可進可退的無為。
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
每一個人都是一位有血有肉的人,不論地位高低,也不論認知高低,他們都有自己的認知,也都有自己的言語。他們的思想信息、言語認知,有的閉塞,有的紛銳,有的光塵。
兌,是指交換、摻和之意。每一個人都在不停地與他人交換認知;也就是把他人的新穎認知摻和進自己的固有認知中。
門,是指門路、門戶。每一個人都有自己吸收知識、增長認知的門路;
銳,是指機靈、敏銳。每一個人的認知都有其敏銳的一面;
紛,是指繁多、雜亂。每一個人的認知也都有其紛繁雜亂的一面;
光,是指光彩、明亮。每一個人的認知也都有其光彩明亮的一面;
塵,是指微小、昏暗。每一個人的認知也都有其微小昏暗的一面。
常言道:眼睛是心靈的窗戶。
人從外界獲取知識的門戶是眼睛,人與外界交換認知的路徑是耳朵。因此,閉其門,也可以理解為閉其眼;塞其兌,也可以理解為塞其耳。
常言道: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兩豆塞耳不聞雷霆。便有此意。
每一個人幾乎都是在通過眼睛和耳朵獲取信息之后,才能進行思考和認知。
常言道:眼見為實,耳聽為虛。
其實眼見不一定為實,耳聽也不一定為虛。
當人們不再被眼睛所迷,不再被耳朵所欺,不再被機敏繁雜所擾,不再被光彩昏暗所困,那便可以成為一名真正的知者。
真正的知者大多不言。為什么不言呢?因為人們眼前所見、耳中所聞,都只是大道之一隅。
真正的大道應該是大方無隅。人們無論怎么說,都只能表達一面,都是片面。
真正的知者,既不能單純地依靠眼睛,也不能僅僅依靠耳朵;既不能僅僅依靠機敏,也不能單純地依靠智慧的光芒;應該混同所有路徑,不能厚此薄彼。
“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亦不可得而賤”。
人生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人生常有不如意之事、不可得之物。
面對不可得之物、不可得之事,有的人會選擇親近它、拼命追求它;而有的人則會選擇疏遠它、遠離它;還有的人會把不可得之物、難得之物,當作奇貨可居,視其為巨大之利。
古人云: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有的人也能看到難得、不可得之物,還潛藏著巨大的害處。
面對不可得之物,有的人也會把它看得極為重要,給與過度的重視,甚至于茶飯不思;而有的人則相反,會認為它一文不值,自己也絕不去做那撈月的猴子。
面對同樣的事物,面對同樣的不可得之物,人們或親或疏,或貴或賤,或以之為利,或以之為害。他們誰對誰錯呢?
其實,面對不可得之物,人們無論采取哪一種態度,或親疏、或貴賤、或利害,他們都沒有錯,又都不全對。
因此,真正的知者,既能看到萬物可親可疏的一面,也能看到可利可害的一面,還能看到可貴可賤的一面。
萬事萬物都有很多個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面,在一時一地、某時某刻,人們往往只能表達一面,而不可能把所有面都說出來。
這便是知者不言的真正原因所在。那些善于言語者,也最多只是言其一面而已。假如那些聽其言語者,不假思索地選擇了全盤相信,便極有可能墜入甕中。
彼時,你在甕中,他在甕外,只要有人在甕中加點水,在甕下加堆火,你便會處在水深火熱之中,任人烹煮。
“故為天下貴”。所以,明白此理,明白什么是知者,什么是言者,很重要。
對于天下人來說,明白“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的道理很重要,它值得天下人都重視起來。
真正的知者,真正的真知灼見,都包含很多面,完全無法在短時間內、全面地表達出來。這便是不言之道。
這也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真正原因所在。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真知無法全面地言說,所言也并不能代表真知。
大道無形,道隱無名。大道所蘊含的信息量又豈是親疏、利害、貴賤可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