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在上海秦古美術館,見到這套罕見的水滸整套(六十件) 珍稀青花特大瓷盤與攝影作品,深受震撼,當了解了收藏家顧永樑先生與它們的故事后,讓我對藝術品收藏有了全新的認識。
本文作者資深媒體人陳鳳玲與顧永樑先生
開幕式上,上海秦古美術館館長陶責樣為本次展覽致辭,上海中外文化藝術交流協會常務副會長張勝根、上海市收藏協會原常務副會長陳克濤、原上海市副市長劉振元、原中國僑聯常務副會長何添發、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社會文物保護專項基金管委會主任(原國家文物局政策法規司司長)彭常新、上海市地方史志學會會長王依群等嘉賓發表了講話,著名資深媒體人陳鳳玲受邀參會,據了解,展覽將持續至7月12日。
顧先生介紹,整套繪有水滸章回故事情節的連環畫形式的青花瓷器大盤,每個大盤直徑有70厘米,高度9厘米。大盤正面三層紋飾,主圖為直徑43厘米圓形圖居中,內容是不同的水滸故事。外圈是玉葉纏枝紋,中圈是青花地手工堆刻留白牡丹纏枝紋。大盤背面是門式蓮瓣紋。外沿是青花折沿菱口狀。全套共繪有各種動態活動的人物220個。
六十個大盤統一制式、統一風格、統一發色、統一繪畫、統一燒造的,目前在收藏界沒有發現同類的物件。水滸大盤經世界著名德國KOTALLA實驗室熱釋光檢測為550年前燒造的瓷器。
談及此次為何要將全套瓷盤展出,顧先生表示,他懷著對中華民族優秀藝術品傳承熾熱之心,以科學的態度長期深入研究,認識到這些優秀藝術品應該公開展示,讓更多人士傳播接觸民族文化的優秀藝術品。
目前擔任上海中外文化藝術交流協會名譽會長的顧永樑祖籍是上海嘉定,年輕時,從衛生員到裝卸工再到攝影記者,他豐富的社會經歷造就了他獨特的藝術審美,后成立印刷公司首創把客戶各自廣告宣傳單片集中拼版印刷實行資源集約化經營管理,并成功入選國家郵政局印制有獎帶資明信片的定點制作單位(全國共三家),還協助國家郵政局策劃把文化元素的題材做成系列帶資明信片。在2010年出版了上海世博會唯一實景拍攝全部世博場館100張連體明信片的世博特許出版物。
一步一個腳印,讓顧永樑在藝術品收藏的道路上步步生花,他說,多年前看到這套水滸人物故事大盤時,就被大盤高度的藝術性吸引了,正如南京博物院張浦生老師評價時說“大盤工藝制作精良,畫工一流,官窯氣質”。從啟蒙教育開始,顧先生就無比熱愛自己的家鄉,從對家鄉的愛出發,保護珍惜家鄉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的這種家國情便懷扎根于心,當再三研究收藏的這套水滸整套青花大盤后,又得到科鑒熱釋光測定為550年前的古瓷時,他認識到這些物品應該公示于眾,對古青花瓷我們中國人一定要有話語權。
收藏是愛與緣的因果,在家鄉嘉定秦古美術館展出,用顧先生的話說,這是能讓他最大釋放家國情懷的寶地,是緣分,是“物找人”,是偶然中存在著的“必然”。雖然藏品屬于他,但他認為這并不只屬于他個人,藝術的靈魂是國家的,是民族的,是應當傳承下去的無價之寶。(作者;陳鳳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