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動帶來改變 」
Positive Change Through Action
請查收近期的氣候領域大事
氣候民調 | 聯合國民調顯示全球氣候行動達成高度共識[1][2]
??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人民氣候投票”是全球最大的獨立氣候變化民意調查,旨在向世界各國領導人傳達民眾對氣候變化的看法,將普通公眾與決策者聯系起來。
2024年“人民氣候投票”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氣候變化主題的獨立調查。調查由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發起,牛津大學和GeoPoll聯合舉辦。今年的調查主旨是了解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體驗氣候變化,問題內容涵蓋能源轉型、國際合作和氣候焦慮等話題。來自77個國家、講87種不同語言的75000多人參與了此次民調。
調查結果顯示全球民眾在氣候變化問題上達成了高度共識,即希望各國領導人能夠超越分歧,立即采取行動,應對氣候危機。加強極端天氣事件的準備,保護和恢復自然、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和提供氣候教育等在內的氣候行動都獲得了來自世界各地人們的高度支持。
隨著極端天氣事件的加劇,世界各國人民對于極端天氣事件的體會也愈發深刻。此次民調結果顯示,全球范圍內超過一半的人比去年更加擔心氣候變化,近三分之二的人會在日常生活的決策中考慮氣候變化的影響,比如居住、工作和消費的選擇。此外,五分之四的受訪者希望自己的國家加強應對氣候變化的承諾。86% 的受訪者認為各國應擱置貿易和安全等地緣政治分歧,共同應對氣候變化。
盡管今年的投票結果顯示了來自全球的廣泛共識。但是,由于受訪者背景的不同產生的觀點差異仍然存在。比如,發展中小島嶼國家中71%的民眾比去年更擔心氣候變化,遠高于全球平均水平(53%);五個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法國、德國和美國)中女性較男性更傾向于加強本國氣候行動的比例高 10 到 17 個百分點。
根據民調的統計數據,中國受訪者對于以下六個問題的看法與全球平均水平差異最大。由此可見,中國公眾對于氣候變化緊迫性的認知及對于氣候變化對于日常生活影響的感知依然較弱,氣候風險也尚未成為個人、家庭和社會決策的重要考量因素。
左右滑動,查看中國受訪者與世界平均水平結果對比
氣候文化 | 干旱中的求雨和高溫下的朝圣[3]
6月21至22日,在印度尼西亞東爪哇省,信奉印度教的騰格里人登上布羅莫火山舉辦被稱作卡薩達節(Yadnya Kasada)的古老感恩儀式。自13世紀以來,當地人就借此契機表達對祖先和神的感激之情。而今年,人們的禱告是祈求來年土地豐收,植物健康生長。由于干旱,印尼大部分地區的農作物在去年經受了嚴重的損害,許多農民至今依然在為生計掙扎。一些原先每年可以收獲三次的蔬菜如今只能收獲一次。一些人決定改種耗水少而利潤更低的作物。面對氣候變化的威脅,當地人在適應的同時,寄希望于祈禱以獲得賴以生存的雨水。
6月16至18日,在沙特阿拉伯,上百萬名穆斯林朝覲者來到朝覲中心城市麥加和麥地那。朝覲是穆斯林教徒每年前往圣城的活動,所有經濟和體力允許的穆斯林教徒一生中必須至少完成一次。在此期間,每人每天的步行距離長達15千米。不幸的是,今年數百人已在朝覲期間喪生,原因是極端高溫和由之引起的一系列公共健康和衛生問題。雖然上千年以來,朝覲一直在炎熱的氣候條件下進行,但全球氣候變化加大了朝覲者面臨的風險。根據氣候分析組織(Climate Analytics)的研究 [4] ,在全球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上升2攝氏度的情況下,朝覲者經歷危及生命的中暑事件的概率將增加10倍。
一巴布亞原住民在Boven Digoel的Yare村的瑪麗亞雕像前祈禱 ? Jurnasyanto Sukarno / Greenpeace
氣候事件 | 大型野火重返北極圈[5]
今年以來,北極圈已經發生多起野火事件。目前,大部分火災發生在俄羅斯薩哈共和國。哥白尼大氣監測服務的數據顯示,6月份北極山火的碳排量已達到二十年以來第三高。科學家指出,北極是氣候變化的中心,其變暖速度遠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由于北半球高緯度地區的條件越來越有利于野火的發生,北極東北地區的極端野火發生率一直在增加。
北極圈野火增多是一個明確的警告信號,表明這一重要地球系統正在接近氣候臨界點。更重要的是,北極的變化會加劇我們所有人面臨的氣候風險。研究[6]發現,隨著野火事件的極端性增加,尤其是在高緯度地區和溫帶針葉林生物群落,大量碳儲存將回歸于大氣中,加劇升溫;與此同時,野火產生的黑碳和煙塵沉積可能會使雪和冰表面變暗,降低其反射率,使其更容易融化,形成惡性循環。
加拿大魁北克山火肆虐 ? Renaud Philippe / Greenpeace
參考資料:
[1] https://climatepromise.undp.org/news-and-stories/worlds-largest-survey-climate-change-out-heres-what-results-show
[2] https://peoplesclimate.vote/
[3]https://www.bbc.com/news/articles/c3ggj0809dqo?at_campaign_type=owned&at_medium=emails&at_objective=awareness&at_ptr_type=email&at_ptr_name=salesforce&at_campaign=futureearth&at_email_send_date=20240630&at_send_id=4111976&at_link_title=https%3a%2f%2fwww.bbc.com%2fnews%2farticles%2fc3ggj0809dqo&at_bbc_team=crm
[4] https://climateanalytics.org/publications/from-paris-to-makkah-heat-stress-risks-for-muslim-pilgrims-at-15c-and-2c
[5] https://atmosphere.copernicus.eu/high-carbon-emissions-wildfires-russian-arctic
[6]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9-024-02452-2.epdf?sharing_token=5ocWry2Pu1gyxETavtBapNRgN0jAjWel9jnR3ZoTv0PRxyG-Hh_AJIj4NRCk226Dih8hSNQm6ZE254zqX9coyRM92JsH-3GlfGUmVKsIFSxKpCntAj93Img-RwD5CD_PEsF9B3xAmMSVqgU6XevJ73Nyga-R0MtErjXI0BnlbWb-BzpdIloOIIdjfM8huf2aJy06WcEX7mKtaZZBflxnnXRM0UmtvzAdgCEvZ1OxO3tox3Brha9BOFUgP9SW4fHOTdICBmUkkrhIj_hxOVE0iY59S6Kz0NCpVfvrMfiYMZlmuqOpWowZaiTjIqtXCd459Gp-DKSU7FZ6bGpxNdElYSRtIif0Z5HGnTYkeL6eRZs%3D&tracking_referrer=www.theguardian.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