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大家周四好呀~
上周剛剛結束閉關回到家里,這幾天特別累,基本都在補覺。今天更新一則小短篇~
前兩天整理了一下屋子,發現書架上有近1/4的書塑料膜還沒拆,都已經不記得是什么時候買回來的了。
想到某次因為機緣認識了一位在寺院里的師父。他說起30年前自己還未出家的時候,當時幾個志趣相投的朋友一起買一部經,幾個人湊錢,又要其中一人坐一天一夜火車,到另一個大城市才能買到。取回之后每個人都視若珍寶,大家輪流交換著看,直到紙頁都翻爛了依然非常珍惜。現在大部頭的經書的獲取太過便利,幾乎是唾手可得,手機一搜就能找到原文;想要紙質版,網購基本第二天就能送到。但認真讀經的人卻少了很多,很多人買回來放家里,許多年過去都未拆封。
當時我們在場的一眾人聽到這段話都很感慨。
關注我比較久的讀者可能還記得,我之前是一個“上課狂魔”,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每年消費總額的50%以上幾乎都會用在各種各樣的學習上。今年被丁老師不客氣地直言“學太多知識會害了你”,“你啥菜系的菜譜都有了,你是大廚嗎?”
雖然很不情愿,但的確是“被迫”地開始遠離更多知識,而把重心更多放在“已經知道的內容,學透學深”。
開始的時候挺不適應的,畢竟以前那么多年,只有高密度信息才會讓我有充實感。實踐了一段時間之后,的確收到了一些以前沒有領略到的好處。
比如說,6月份我去跟著亮心13班補了半天課,沒帶電腦也沒帶筆記本。又因為只有半天,對老師講到的幾個點印象就特別深刻。比如老師講到小米發展早起提出的“夢想合伙人”,我就想到我們的學習局活動也可以大家共創呀,以后我自己再做to C的產品也可以推出一個早期不成熟的內容,邀請大家跟我一起迭代。
還是這半天,老師講到他自己年輕時候一個小故事。當年是個憤青,對這不滿意對那不滿意。他的一個老師說,“與其在這里叨叨,不如主動創造一個你想要的世界。”
我聽完就立馬覺得,對哦,我想要什么為啥要等別人去做呢?我可以做發起人,提出一個想法,邀請大家來跟我一起共創啊。自己積極主動來為過程和結果負責。
但是以前我在9班跟正課的時候,注意力都放在了“如是我聞”上。要努力記下來老師說的每一句話,一句都生怕漏掉了。每次下課的時候看到一天上萬字的筆記,老師和同學互動每一句都記得清清楚楚,我就賊有成就感,感覺自己收了一籮筐的知識。
這些學問真正“入心”,我真正開始理解,反而是因為最近為了做學習局活動要自己主講,為了備課,回顧的時候有了更多思考。反而是“偶然再次聽到”,恰好與現在的情境相應,剛好做事情的時候就能用到,那一句話就會產生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
我最近還對古人說的“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有了一點點體驗。因為每天會有誦讀功課,通常100天甚至一年之內都在讀同一個內容。這種事在三年前屬于我絕對不會做的,相同的內容能讀3遍已經算重視。但現在,日復一日重讀同一篇經典的過程中,確實有“第一遍讀不懂,日久之后意思漸漸明晰”的感覺。
但“讀相同內容重復百遍”怎么看都覺得是個無聊的事。我想想以后怎么能把這個講清楚,讓大家get其中的好處。可能還需要我“重復”得次數再多一些,有更多體感之后,表達會更加有力量~
今天就先到這里啦~我繼續去補覺了~
如果覺得文章對你有啟發,可以幫喵點個“在看”,動動小手讓更多人看到喵~感恩~
如果想圍觀喵的朋友圈,或者有什么悄悄話想和喵說,可以加這個微信號哦(如果加過喵其他微信就不用重復加啦)~
我的這些文章也值得你讀一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