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我農歷生日,中午我爸打電話過來:“不要忘了今天是你生日。要過得痛快些。”
他沒說“生日快樂”。這個詞用河南話,不太順口。也有可能,他認為“快樂”這次詞的含義并不準確,要“痛快”才好些。
我猜,我要是接電話的時候正在喝酒,他會更滿意一點,這比較接近他對“痛快”的理解。很可惜,我當時在寫稿,也在準備晚上在書店的分享活動。
我沒有過生日的習慣,實際上,每年生日這天,只會接到父母的電話。這是完美的,因為我的生日對別人終究沒什么意義。而在四十年多年前的那個夏天,我的出生,讓母親痛苦,也給了他們希望,只有他們記得,再合理不過。
現在想想,“痛快”可能是我爸對我的期望。
前年春節回老家,我和父母都剛從陽性中恢復,在一場大酒中,我很快失憶,醒來時發現已經睡在自家床上,我爸在旁邊照顧我,給我水喝。
“你酒量不太行。”這是他說的話,而不是怪罪我為什么喝醉。
很多年前我開始寫作,有一篇批評河南老家的文章在網上傳播,下面有不少攻擊我的評論。我爸去鎮上,路過他曾工作過的學校,一位老師在手機上向他展示了我的文章。他看了后說:寫得不錯。
他沒有擔心過我的狀態,也從來沒有讓我注意過什么。讀大學的時候,我媽每年冬天降溫都會問我冷不冷,要不要寄棉被給我。我爸說:放心吧,他不可能凍死。一個人真的能凍死的話……
去年到美國訪學,我沒有告訴父母。等我到了舊金山,才通過弟弟妹妹向父母轉告了這個消息。父母都沒說什么,沒有生氣,沒有擔心,也沒有祝福。對他們來說,這似乎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即便我在中央公園被一個黑人小伙騎自行車撞倒,他們也沒有擔心。
我爸和我視頻的時候總是很開心,因為我的生活都是他沒有經歷過甚至沒有想象過的。我猜他會很滿意,“那是很痛快的生活”。去冒險,去跑步,去喝酒……
如果不那么嚴肅地對待訪學行程,“紐約生活”算是有趣的、痛快的。實際上,我得到可以訪學的邀請時,“2秒內就答應了”。其實,把紐約換成世界上大多數“很遠的”地方,我都愿意去生活一陣子。
明天(周四)就迎來“訪學匯報”的第三場,也是最后一場,關于“紐約生活”的聊天。同樣是掃碼購買,在成都的朋友可以直接來書店參加,不能來現場的朋友加微信zhang3fenggood,拉你進入騰訊會議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