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辣湯,還是辣糊湯,這是個問題。
方中山來南京之前,南京人的早餐桌上,胡辣湯有之,辣糊湯也有之。
王府大街的早餐排隊王芳婆糕團店,貌似一點都不糾結(jié)誰才是正宗流派。
在芳婆,「辣湯」兩個字一統(tǒng)江湖,仔細一品,很符合南京人“多大事”的精神內(nèi)核。
胡辣湯,屬于河南人早餐桌上絕對的主角。
每個睡不醒的清晨,沒有什么比一碗辛辣、味道猛烈、暖胃驅(qū)寒的胡辣湯更讓人著迷上頭的了。
河南人做胡辣湯很有講究,要用花椒、胡椒、丁香、肉蔻等近30種中藥材熬制。
再加入木耳、牛肉、面筋等豐富的內(nèi)容,入口給力,回味又有后勁。
走南闖北的河南人,把胡辣湯帶到各地。漸漸有了入鄉(xiāng)隨俗的「辣糊湯」:不再是牛羊骨湯打底,而是海帶千張絲勾芡。
今年,南京刮的風都是胡辣湯味的。
自從開了方中山胡辣湯之后,排隊成了成賢街常規(guī)畫面。門口不排隊時間很少,比如暴雨。
飯點時間,點單要排隊,取餐又要排一次隊。
拿著小票,先要到外面窗口排隊取牛肉盒子和水煎包,然后到里面窗口排蔥油餅,最后還要再排胡辣湯。
吃一次胡辣湯,是在挑戰(zhàn)南京人的排隊耐心極限。
在方中山來南京之前,南京人更多喝的是入鄉(xiāng)隨俗版本的辣糊湯。
當傳說中的方中山開到南京,怎么也得搞一碗嘗嘗。
排隊等胡辣湯,阿姨用大勺子頗為費力地攪動碩大的鍋底。 胡辣湯的濃稠度,肉眼可見。
Emmm,方中山雖然已經(jīng)是成賢街的人氣店了,但毫不介意南京人用豁口的碗……
一碗精品胡辣湯十塊錢。河南人表示:胡辣湯出了河南,已經(jīng)是我吃不起的價格了。
胡辣湯里,有牛肉、木耳、面筋和黃花菜,入口又麻又辣,沖擊性極強。
與口味霸道的胡辣湯相比,加了豆腐腦的兩摻,中和了胡辣湯的辣,友好不少。
忽然好像有點理解,為什么胡辣湯走南闖北,會入鄉(xiāng)隨俗地進行口味調(diào)整。
相比胡辣湯,牛肉盒子更得我心。炸過的面皮,入口薄脆油潤,牛肉粉絲餡香噴噴的。
我明明是沖著胡辣湯來的,沒想到被牛肉盒子圈粉了。
鄭州方記胡辣湯,其實也是人和街的新面孔。
今年,胡辣湯的風刮到南京。鄭州方記胡辣湯就是趁著熱度,從鄭州開到南京。
進店第一眼,被菜單上的價格驚喜到。
牛肉胡辣湯8塊錢一碗,牛肉水煎包1塊錢一個。
胡辣湯的做法,和方中山如出一轍。
一樣的色澤,一樣的配料。唯一的區(qū)別就是辣度,鄭州方記沒有方中山那么辣嗓子,更溫柔一點點。
沒有人能擺脫碳水炸彈的誘惑。
牛肉水煎包、牛肉盒子、韭菜盒子、小油條、蔥花油餅等,直接給你香迷糊了!
如果說,胡辣湯在河南分派別的話,逍遙鎮(zhèn)胡辣湯和北舞渡胡辣湯就是兩個風格不同的派別。
逍遙鎮(zhèn)的胡辣湯,配料主打一個豐富,木耳、黃花菜、牛肉片等,味道更濃烈直接,很沖的胡椒味,一碗打通你的任督八脈。
逍遙鎮(zhèn)老朱家胡辣湯,屬于殷巷的寶藏早餐店。
在方中山還沒開到南京的時候,河南人憑著一碗逍遙鎮(zhèn)的胡辣湯,在殷巷就接上了頭。
胡辣湯配油饃頭,或者把茴香小油條泡在胡辣湯里吃,又或者點一份黑椒牛肉盒子,河南人的胃在殷巷獲得了花式滿足。
所以說,不要迷戀排隊的網(wǎng)紅店。
逍遙鎮(zhèn)老朱家胡辣湯,沒有排隊支配恐懼,沒有下午2點打烊的閉門羹苦惱,它不香嗎?!
回龍橋的杠子油條,開在老小區(qū)居民樓下。
老板娘是河南周口人,帶著這碗胡辣湯,在南京兜兜轉(zhuǎn)轉(zhuǎn),扎根下來。
杠子油條家的油條,更出圈。3元一根的杠子油條灌雞蛋,是專屬于回龍橋的油條神仙吃法。
發(fā)好的軟面放入油鍋,炸至蓬松的杠子油條形狀,再從一個口子灌入雞蛋液。
再小火炸到金黃。 油條酥脆,雞蛋香嫩,咬一口就是標準詮釋了“外酥里嫩”四個字。
河南老板娘找了個南京老公,于是小店有南京“辣糊湯”版本與河南“胡辣湯”版本。
河南版的,海帶、牛肉、豆腐皮等原料下鍋熬煮,加入黑胡椒和辣椒,味道更濃烈。
杠子油條+胡辣湯,本南京人表示:中!
攝影 / 達文西
商務 / 王旭麗 (微信號:H13337716453)
原創(chuàng)文章,歡迎轉(zhuǎn)發(fā),謝絕轉(zhuǎn)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