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国产精品欲av蜜臀,可以直接免费观看的AV网站,gogogo高清免费完整版,啊灬啊灬啊灬免费毛片

網易首頁 > 網易號 > 正文 申請入駐

多巴胺的神話

0
分享至



? MIT News

利維坦按:

前幾年看了一部經典影片,因為中譯名《無語問蒼天》,搞得我一直以為是部大爛片……實際上原片名為“Awakenings”,譯作蘇醒、喚醒都可以。

該電影以大名鼎鼎的神經醫師奧利佛·薩克斯(Oliver Sacks)的同名回憶錄改編,講述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他對于昏睡性腦炎(encephalitis lethargica)患者使用左旋多巴治療的實例。


《 Awakenings 》劇照。 片中醫生馬爾科姆由羅賓·威廉姆斯飾演,飾演患者倫納德的則是羅伯特·德·尼羅。 ? 豆瓣電影

左旋多巴的治療初期效果明顯,很多腦炎后遺癥患者恢復了行動和說話的能力,可是好景不長,隨著時間推移,患者開始對藥物變得極為敏感,行為也逐漸失常。不過,雖然治療昏睡性腦炎存在極大爭議,但左旋多巴至今卻仍是治療帕金森病的首選藥物之一。

多巴胺(Dopamine)是大腦中的化學信使,曾經是神經科學界的術語——你可以在生物學教科書中讀到它。但如今,多巴胺已成為一種文化現象,是專注、渴望和快樂的代名詞。

瀏覽TikTok或晚宴坐在硅谷的軟件工程師旁邊,你會聽到看到各種多巴胺相關的信息。很難放下手機?也許你需要一次多巴胺排毒。擔心自己不再像以前那樣享受生活?試試多巴胺斷食,或者為了快速提升情緒,可以試試多巴胺穿搭

想要破解你的大腦并不是某種小眾的事情。著名神經科學家兼播客主持人安德魯·休伯曼(Andrew Huberman)2021年發布的“多巴胺大師課”中,一集名為“控制你的多巴胺以獲得動力、專注和滿足”的視頻,在YouTube上已獲得超過900萬次觀看——對于一個136分鐘的神經科學解釋視頻來說,這個瀏覽量屬實驚人。該視頻以及其他類似的視頻,提供了各種控制多巴胺釋放的技巧。有些是行為上的,比如戒糖或戒除色情成癮。還有一些涉及購買補充劑、手機應用程序或生活指導。

但實際上,多巴胺的作用比流行文化賦予它的既多也少。雖然基于多巴胺的健康趨勢通常依賴于其作為“快樂分子”的角色,但大多數神經科學家今天都同意,多巴胺并不直接代表快樂。它在大腦中的作用是廣泛而微妙的,影響著從行為動機到生理惡心的一切。在大腦之外,它有助于擴張血管、降低白細胞活性等。甚至植物也會產生多巴胺[1]!

與此同時,多巴胺并不是唯一驅動我們生產力、情緒的因素。硅谷的布道者們聲稱,如果我們能夠破解我們的多巴胺系統,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生產力。這既簡化了人類大腦化學的復雜性,也夸大了我們優化意識的能力。

“像安德魯·休伯曼這樣的人,正在把我們學到的令人難以置信的事情用于營銷,”愛荷華大學神經學副教授南達庫馬爾·納拉亞南(Nandakumar Narayanan)說。


? Jonathan Knowles/Getty Images

在多巴胺迷戀的潮流中,確實隱藏著一些真相,但它的精確功能仍是一個活躍的研究領域。從一種不起眼的神經遞質到文化符號,多巴胺的演變更多地反映了我們集體想要控制沖動的愿望,而不是關于這種化學物質本身。

以下是我們實際了解和不了解的——關于多巴胺的信息,以及如何區分有用的建議和偽科學炒作。

發現多巴胺

“多巴胺可能是大腦中最著名的神經遞質,”密歇根大學神經科學家肯特·貝里奇(Kent Berridge)說。“它有著悠久的歷史,也背負著很多包袱。”

大約70年前,多巴胺還只是3,4-二羥基苯乙胺,一種存在于體內的化學物質,20世紀早期的科學家猜測它與心率和血壓有關。1952年,這種化學物質得到了一個更為簡潔的名字:多巴胺。


? James O’Brien

20世紀初,大多數科學家認為多巴胺只不過是一種去甲腎上腺素的半成品[2],而去甲腎上腺素是一種與戰斗或逃跑反應有關的激素。到了20世紀50年代末,德裔英國生物化學家赫爾曼“休”布拉施科(Hermann “Hugh” Blaschko)注意到多巴胺儲存在大腦中[3],因此它不僅僅是另一種化學物質生成過程中的中間產物。瑞典藥理學家阿爾維德·卡爾森(Arvid Carlsson)進行了實驗,確認多巴胺是大腦中的一種神經遞質,但他和其他人都不知道它在大腦中的具體作用[4]。

對帕金森病的平行研究帶來了突破:神經學家意識到,這種疾病的震顫和肌肉僵硬,與控制運動的中腦部分多巴胺生成細胞的喪失有關。左旋多巴(L-DOPA),作為治療帕金森病的“神奇藥物”,于20世紀60年代被引入,曾經讓無法動彈的患者暫時重獲新生[5]。

多巴胺首次受到關注,激發了更多的制藥研究。常用于治療精神分裂癥的藥物氟哌啶醇(Haloperidol)1958年首次進行了臨床試驗——它有效地治療了精神疾病,但科學家們并不其原因。到20世紀70年代,腦中多巴胺受體的發現帶來了一個重要的認識:氟哌啶醇與某種特定類型的多巴胺受體結合并阻斷該受體,這表明多巴胺——特別是過量的多巴胺——在精神分裂癥中起著核心作用。

多巴胺與精神疾病之間的聯系不斷在臨床研究中出現:成癮、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和抑郁癥似乎都與多巴胺系統的變化有關。像阿得拉(Adderall)和利他林(Ritalin)這樣的ADHD藥物,以及成癮性藥物,如可卡因和甲基苯丙胺,都針對多巴胺系統,暗示它與習慣形成、渴望和欣快感有關。


? SciTechDaily

這些結果共同引發了我們對多巴胺理解的范式轉變:如果這種化學物質與注意力和思維障礙有關,那么它必定在認知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如果我們與多巴胺的關系是雙向的,也就是說我們的行為會影響多巴胺信號,而多巴胺又會影響我們的感受,那么優化就大有可為。如果多巴胺對我們不經意間的行為做出反應,那么也許——我們可以通過有意識地改變生活方式來微調我們的多巴胺系統。

多巴胺時如何工作的?

盡管它是神經傳遞中的明星,但多巴胺也只是大腦眾多化學信使之一。

只有極小一部分神經元能產生多巴胺:大約40萬個神經元,占860億個神經元的0.000005%。多巴胺生成神經元主要集中在中腦,它們在動機、學習和決策中起著關鍵作用。這些功能都屬于廣義的動作選擇范疇:權衡選項、決定什么是最好的,以及是否值得去做,并向大腦的其他部分發送指令。

無數的社交媒體視頻會強調“多巴胺水平”:從性、鍛煉身體到創造性表達,一切都會讓多巴胺水平激增;而當你悲傷或缺乏動力時,多巴胺水平則會下降。

這是一種過于簡化的解釋。

西北大學神經科學家塔利亞·勒納(Talia Lerner)告訴我,“(多巴胺)可要比簡單的上升和下降復雜得多。”

多巴胺神經元從大腦的很多區域接收輸入:你的感官系統、運動系統和邊緣系統都會向中腦發送信息。勒納說:“其中一些輸入是根據你的需求來校準你獲得的多巴胺量。”她強調,由于多巴胺神經元在不同的時間向不同的地方發送信號,“并不是只有一種多巴胺信號。”


? It's Nice That

多巴胺信號主要有兩種類型:當神經元對某些特定刺激做出反應時,多巴胺會釋放出來。但這些神經元也會在后臺不斷地發送信號,維持一個全天波動的基線水平。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神經科學家庫爾特·弗雷澤(Kurt Fraser)告訴我,大腦中的多巴胺量一直在波動,但“你不會意識到自己處于‘高’或‘低’多巴胺狀態”。

要理解多巴胺釋放后實際上起到了什么作用,有必要先了解它不做什么。

我采訪過的所有神經科學家都明確指出:多巴胺不是一種“快樂”化學物質。明尼蘇達大學神經科學助理教授阿里夫·哈米德(Arif Hamid)表示,盡管人們普遍認為多巴胺能讓我們感覺良好,但“這一假設在上世紀80年代就被推翻了”。

“如果非要給多巴胺貼上標簽的話,”弗雷澤說,“我會說它就像是你欲望的化學物質。”但這不是抽象目標導向的欲望,比如渴望在工作中升職。它是一種更緊迫、幾乎是動物性的欲望:當你吃零食、查看Instagram通知或抽煙時的那種感受。


? Harvard Health

它的確切功能甚至令許多神經科學家感到困惑。很長一段時間,他們確實認為多巴胺代表快樂——畢竟,當快樂的事情發生時,多巴胺就會釋放出來。“如果你走出去,世界在召喚你,與人的互動很有趣,你的中腦邊緣多巴胺系統顯然在做出反應,”貝里奇告訴我,“它讓世界變得誘人。”

大約30年前,貝里奇進行了一系列關鍵實驗[6],他的研究小組阻止實驗室小鼠產生多巴胺,并觀察了其后果。沒有多巴胺,小鼠甚至無法自主移動來進食。但是,當人工用手喂給它們美味的東西時,小鼠仍然很享受。此后,類似的行為在人體實驗中得到了重現。

因此,即使沒有多巴胺,人們仍然可以享受快樂的事物;神經科學家懷疑,愉悅的感受本身,至少部分是由大腦中自然產生的化學物質(稱為內源性阿片類藥物)介導的[7],這些化學物質與合成阿片類藥物(如羥考酮)結合到相同的受體上。

多巴胺的作用,是讓你想要得到某些東西。現在人們認為,它在激勵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大腦做出決定并向身體發出指令時為大腦加油打氣。除此之外,哈米德補充道,“它還是一位非常棒的教練”,教我們如何在未來做出更好的決定。

大約在貝里奇和同事研究多巴胺缺乏小鼠的同時,德國神經科學家沃爾夫拉姆·舒爾茨(Wolfram Schultz)的團隊記錄了猴子伸手去拿零食時多巴胺細胞的活動,希望更好地了解帕金森病。結果,他們注意到了徹底改變我們對多巴胺理解的東西:多巴胺神經元不是對零食本身作出反應,而是對打開零食盒的聲音作出反應[8]。一旦猴子熟悉了這項任務,它們的多巴胺神經元就會完全停止放電。

換句話說,多巴胺是對驚喜作出反應——而非獎勵本身。這種信號被稱為“獎勵預測誤差”(Reward prediction errors),它告訴大腦其期望與現實的差距,對于試錯學習至關重要。

多巴胺涉及動機和學習,但這兩者不非孤立存在的。動機會讓你集中注意力去學習,你也可以學會激勵自己去做某事。霍奇基斯腦研究所(Hotchkiss Brain Institute)神經科學家斯蒂芬妮·博格蘭德(Stephanie Borgland)告訴我,比如,多巴胺神經元會向前額皮質發送信號,幫助你弄清楚應該關注什么。多巴胺還推動習慣的形成,這是我們學會被激勵去做的行為,比如在渴望社交認可時查看Instagram的新通知。


? BRIAN STAUFFER

問題在于,博格蘭德說,“你的大腦并不知道它是在發展一種新技能,還是即將形成一種壞習慣。”

一旦養成習慣,它就不再受多巴胺系統的控制——這可能導致讓我們感到快樂的事情與我們想要的事情之間的裂痕。這就是為什么有藥物濫用障礙的人會被迫使用毒品,卻無法從中獲得快感。像諾和泰(Ozempic)這樣的新藥,作用于接收多巴胺信號的神經元,將渴望降低到更易于控制的強度。

成癮和多巴胺之間的深層聯系,使得這種化學物質很容易成為自助指南的目標,可以“優化”它以促進與藥物、工作建立更健康的關系。但博格蘭認為這大多是“胡扯”。她也并非唯一持此看法的人。

多巴胺排毒和禁食:這都是真的嗎?

隨著多巴胺學術研究的蓬勃發展,這種化學物質開始出現在電影、音樂和文身潮流中。2014年,我就讓一位朋友在我身上刺了一個多巴胺分子文身。

現如今,多巴胺被休伯曼和暢銷書《多巴胺國度》(Dopamine Nation)的作者安娜·倫姆基(Anna Lembke)等名人科學家視為大多數精神疾病的根本原因和解決方案——通常是認知行為療法、工程優化和Goop式“健康”的一套奇怪組合(Goop,好萊塢女星溫妮絲·帕特洛創立的品牌,從Goop創立之初,帕特洛就經常與用戶分享一些當時極為冷門的健康知識和保養方法,其中有的逐漸風靡全球,使Goop成為了不少女性群體中的“保健圣經”。Goop也是健康飲食、營養減重市場迅速發展的重要推手之一。編者注)。

盡管如此,我采訪過的所有神經科學家都對媒體關于多巴胺的描述感到不滿。當被問及休伯曼和其他有影響力人士提供的健康建議時,納拉亞南說,他們簡化了復雜的話題,“對科學和公眾都造成了傷害”。

比如所謂“多巴胺禁食”(Dopamine fasting)的潮流趨勢。它指導人們有意識地遠離那些可能引發多巴胺釋放的、可能會成癮的事物,可問題在于,單憑一種化學物質無法徹底改變你的心理健康。

在許多情況下,對多巴胺的強調似乎更多是語義上的,而非生物學意義上的。當人們把“多巴胺”附加到幾乎任何事物上時,他們通常只是討論習慣、成癮和控制,并使用神經科學術語來增加科技含金量。例如,多巴胺禁食本質上就是認知行為療法,只不過用“多巴胺”作為尋求快樂的隱喻[9]。卡梅隆·塞帕(Cameron Sepah)在2019年發布了一份廣為流傳的多巴胺禁食指南,他甚至告訴《紐約時報》,這其中的“多巴胺”不應按字面理解——但它“是個吸引眼球的標題”。

但如今我們許多人求助于多巴胺技術來擺脫沖動,尤其是與屏幕時間有關的沖動,這是有原因的。2010年代末,像多巴胺實驗室 (Dopamine Labs,現已解散) 這樣的初創公司公然利用多巴胺來推銷神經營銷策略,幫助科技公司利用大腦的獎勵系統讓消費者沉迷于他們的平臺。

神經科學家認為,手機應用的設計就是讓人養成習慣,“它可能確實會激活你的多巴胺系統,”勒納說。Instagram和Hinge等應用會按照可變的獎勵時間表發送通知和熱門匹配,就像老虎機一樣。

如果你的大腦無法預測獎勵何時到來,那么每次提醒都會讓人感到意外:這是通過多巴胺發出的正向獎勵預測誤差信號。勒納澄清說,這些應用不一定會讓你的整體多巴胺水平升高或降低,但它們是為了強化你的滑屏行為而設計的。

但弗雷澤表示,說這些多巴胺的累積最終會讓我們無法體驗快樂,這有點兒牽強。多巴胺斷食等潮流建立在這樣一種觀點之上:過度沉迷于強迫性享樂主義行為會導致多巴胺“耗盡”,但這與人類多巴胺釋放的時間尺度并不完全一致。


? The Villanovan

穿著鮮艷有趣的衣服來提升情緒等“多巴胺穿搭”趨勢,也過于依賴多巴胺來解釋具有許多潛在原因的事情。博格蘭德懷疑,“穿著你最喜歡的衣服可能會調節一大堆不同的神經遞質和神經肽,”包括血清素 (其產生和釋放的過程與多巴胺完全不同) ,“它不僅僅是一種神經遞質。”

納拉亞南舉了個例子:如果你買了個紙杯蛋糕,吃了它,而且它很美味,多巴胺肯定是參與這種體驗的一部分。“但把這種紙杯蛋糕體驗簡化為多巴胺藥丸是行不通的,”他笑著說,“事實上,它會讓你嘔吐。”(惡心是擬多巴胺藥物的常見副作用)

你的大腦不僅僅是一個裝滿多巴胺的油箱。你不能簡單地通過補充它來提高你的情緒、工作記憶或注意力。心理健康、生產力和多巴胺信號之間的關系非常復雜,我們才剛剛開始理解大腦化學物質如何影響我們的感受,但勒納相信,“至少我們可以說,問題不在于你的多巴胺是‘太高’還是‘太低’,因為那是毫無意義的。”

盡管神經科學家對多巴胺的了解比對許多其他神經遞質的了解要多,但仍有許多問題尚未得到解答。去年的神經科學學會會議匯集了數千名腦科學家,會議中進行了數十場與多巴胺相關的演講。哈米德說:“我們現在正進入一個階段,我們開始意識到多巴胺參與了很多我們以前沒有完全認識到的過程。”


? Simon Bailly / Sepia

為什么“快樂化學物質”的概念會引起我們的共鳴?

幾十年來,我們都知道多巴胺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快樂化學物質”,但流行文化仍然將其描繪成快樂化學物質。就連弗蘭克·穆迪(Franc Moody)2018年的歌曲《多巴胺》也以科學準確描述多巴胺合成作為開場,用多巴胺來比喻舞池里的享樂主義辣妹。

貝里奇說,我們對多巴胺的過時理解根深蒂固,以至于許多神經科學家仍然會犯錯。“他們會寫出只有在多巴胺是快樂的情況下才有意義的短語,”他笑著說,“我認為這是他們以前的自我在作祟。”

也許這個概念引起共鳴的原因與其他曾經是臨床概念的詞語(如失調)類似:它提供了一個明確的(可以說過于明確的)框架來理解我們自己。

如果我們將多巴胺想象成一個杠桿,拉動它可以提高我們的注意力,或者想象潮起潮落,可以解釋我們為什么感到精力充沛或心不在焉,我們就會重新獲得一種掌控自己思想的感覺。然而,多巴胺在我們大腦中的運作實際上更加微妙和神秘。

弗雷澤認為,人們之所以會時常引用多巴胺,“是因為人們對多巴胺的了解已經足夠多,我們談論它,就好像它會影響我們的生活一樣。”但他擔心,“多巴胺只是一個稻草人”,讓有些人有理由聲稱他們知道如何控制我們的大腦。為這種觀點埋單的大有人在。隨著我們繼續和注意力進行一場節節敗退的斗爭時,我們需要主動權,現在的問題不是我們的錯。

我們正處于一個不斷分散注意力的時代。我們都有智能手機,有人擔心它們正在毀掉我們的大腦。隨著我們在TikTok上花費的時間越來越多,新聞在縮短,歌曲也在變得越來越短。

雖然我們瀏覽訪問的內容數量和便利性都是新事物,但尋求分散注意力并非我們這個多巴胺意識時代的獨有現象。幾個世紀以來,人類一直在尋找擺脫日常生活平庸和焦慮的方法。早在17世紀中葉,法國哲學家布萊茲·帕斯卡(Blaise Pascal)就寫道,想要分散注意力是完全自然的,即使是最富有的人也不例外:“國王身邊的人只想著如何取悅他,不讓他思考自己。因為即使是國王,如果他思考自己,也會感到不快樂。”

一旦我們開始分神,我們便想著要努力擺脫這種狀態。數千年來,冥想一直根植于許多精神信仰體系,作為尋求啟迪的一種方式。

以優化為導向的內容創作者理查德·楊(Richard Yong,在YouTube上擁有357萬粉絲,名為Improvement Pill),他告訴《舊金山紀事報》:“多巴胺斷食基本上就是一個簡易版本的內觀禪修”,一種專注的、高強度的冥想練習。從不那么極端的角度來看,在睡覺前幾個小時刻意戒除查看手機等行為似乎是常識(也是好建議!)。只有當你試圖將這些行為變化與單一神經遞質直接聯系起來時,情況才會變得奇怪。

多巴胺已經成為它試圖解釋的一切的副產品:沖動、成癮、我們對優化的動因。正如技術和文化學者L·M·薩卡薩斯(L.M. Sacasas)所寫:“它是一個強大且引人注目的模因,盡管它以最好的面貌呈現。出于這些原因,我擔心它可能會把我們困在它試圖克服的模式中。

參考文獻:

[1]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7671028/

[2]movementdisorder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epdf/10.1002/mds.10115

[3]pubmed.ncbi.nlm.nih.gov/36599324/

[4]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2824994/

[5]www.nature.com/articles/466S6a

[6]psycnet.apa.org/doiLanding?doi=10.1037%2F0735-7044.103.1.36

[7]journals.lww.com/pain/fulltext/2021/12000/endogenous_opioids_contribute_to_the_feeling_of.5.aspx

[8]journals.physiology.org/doi/abs/10.1152/jn.1992.67.1.145

[9]psychcentral.com/blog/dopamine-fasting-probably-doesnt-work-try-this-instead#definition

文/Celia Ford

譯/tim

校對/tamiya2

原文/www.vox.com/future-perfect/24159087/what-is-dopamine-hacking-fasting-does-it-work-science

本文基于創作共享協議(BY-NC),由tim在利維坦發布

文章僅為作者觀點,未必代表利維坦立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西媒:巴薩曾有機會免簽馬丁內利,現在歐冠可能遭反戈一擊

西媒:巴薩曾有機會免簽馬丁內利,現在歐冠可能遭反戈一擊

雷速體育
2025-04-22 11:47:14
加拿大人不來了!美國州長急了!疾呼“別讓特朗普毀了你的旅行”

加拿大人不來了!美國州長急了!疾呼“別讓特朗普毀了你的旅行”

可樂談情感
2025-04-22 10:50:21
北京地鐵上被辱罵乘客家屬發聲:感謝小姐姐、警方、網友,希望大家都有善良之心

北京地鐵上被辱罵乘客家屬發聲:感謝小姐姐、警方、網友,希望大家都有善良之心

紅星新聞
2025-04-21 18:22:13
快船泰倫·盧暗示如果打掘金的G2表現不佳,球隊將進行重大調整

快船泰倫·盧暗示如果打掘金的G2表現不佳,球隊將進行重大調整

好火子
2025-04-22 00:11:34
背刺中國,出賣孟晚舟的真兇被挖出來后,如今裁員虧損大不如前

背刺中國,出賣孟晚舟的真兇被挖出來后,如今裁員虧損大不如前

清游說娛
2025-04-12 11:28:38
行長稱存款到30萬的時候就要警惕。我試了試,看我的錢是怎么沒的

行長稱存款到30萬的時候就要警惕。我試了試,看我的錢是怎么沒的

阿鳧愛吐槽
2025-04-21 18:07:48
正式離隊!吉倫沃特告別廣東宏遠,拿到新合同,加盟新球隊

正式離隊!吉倫沃特告別廣東宏遠,拿到新合同,加盟新球隊

保持熱愛0263
2025-04-22 00:51:53
不再提高稅率,中美必須共存,三位前總統出山,特朗普基本盤告破

不再提高稅率,中美必須共存,三位前總統出山,特朗普基本盤告破

行走的知識庫
2025-04-22 10:28:01
這狀態,別說她74歲,說是47歲,我也完全相信

這狀態,別說她74歲,說是47歲,我也完全相信

娛你同歡
2025-03-27 22:05:47
柬埔寨傳來好消息,德崇扶南運河全面加速,洪瑪奈做出明智選擇

柬埔寨傳來好消息,德崇扶南運河全面加速,洪瑪奈做出明智選擇

李春光
2025-04-21 10:17:55
‘臺獨’好日子到頭了!從本月開始,中國大陸接手臺海安全巡視

‘臺獨’好日子到頭了!從本月開始,中國大陸接手臺海安全巡視

慢看世界
2025-04-19 10:47:18
突然發現全國人民都不敢接電話了!

突然發現全國人民都不敢接電話了!

振華觀史
2025-04-15 13:29:07
中美德盾構機差距多大:日本每小時3.6米,德國6米,中國是多少?

中美德盾構機差距多大:日本每小時3.6米,德國6米,中國是多少?

今日養生之道
2025-04-21 04:49:17
斯諾克世錦賽:希金斯10-7晉級!16強誕生8席,下一輪3組對陣出爐

斯諾克世錦賽:希金斯10-7晉級!16強誕生8席,下一輪3組對陣出爐

球場沒跑道
2025-04-22 06:02:28
70歲李琦退休生活曝光!嗜酒如命,別墅宴請劉金山,妻子罕見出鏡

70歲李琦退休生活曝光!嗜酒如命,別墅宴請劉金山,妻子罕見出鏡

鑫鑫說說
2025-03-11 09:23:48
沖擊20球!前曼聯球星有望在馬賽創造歷史

沖擊20球!前曼聯球星有望在馬賽創造歷史

星耀國際足壇
2025-04-22 11:08:39
定居美國10余年,78歲卻回國“撈金”,她憑啥被稱“人民藝術家”

定居美國10余年,78歲卻回國“撈金”,她憑啥被稱“人民藝術家”

夢史
2025-04-01 11:59:20
打臉?登貝萊若在大巴黎拿歐冠奪金球,巴薩恐成笑柄?

打臉?登貝萊若在大巴黎拿歐冠奪金球,巴薩恐成笑柄?

硯底沉香
2025-04-22 11:05:10
趙某峰地鐵上罵人,請網友們口下留德,畢竟他也是一把年紀了

趙某峰地鐵上罵人,請網友們口下留德,畢竟他也是一把年紀了

戶外小阿隋
2025-04-22 09:47:55
俄媒:一旦戰爭爆發中國將被圍攻,對中國而言,最危險的不只戰爭

俄媒:一旦戰爭爆發中國將被圍攻,對中國而言,最危險的不只戰爭

楊哥歷史
2025-03-22 13:58:51
2025-04-22 12:08:50
利維坦
利維坦
末世與未來古怪糾纏的小行星
1758文章數 53326關注度
往期回顧 全部

健康要聞

唇皰疹和口腔潰瘍是"同伙"嗎?

頭條要聞

牛彈琴:教皇突然去世 很多人問萬斯"你干什么了"

頭條要聞

牛彈琴:教皇突然去世 很多人問萬斯"你干什么了"

體育要聞

當今足壇最瘋的門將,能有多離譜?

娛樂要聞

關曉彤分手風波后首現身!甜美狀態好

財經要聞

沐邦高科危險信號:多筆交易存蹊蹺

科技要聞

寒武紀一季營收頂一年,能否"平替"英偉達

汽車要聞

捷途山海T2加長版/山海L9等 捷途新車展前亮相

態度原創

房產
藝術
家居
數碼
公開課

房產要聞

涉及6.7萬畝!多個片區規劃曝光!三亞,又將巨變!

藝術要聞

故宮珍藏的墨跡《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這才是地道的魏晉寫法

家居要聞

動靜結合 休閑娛樂并存

數碼要聞

榮耀平板GT即將發布 配備144Hz護眼屏和10100mAh大電池

公開課

李玫瑾: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無障礙瀏覽 進入關懷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张掖市| 伊吾县| 图木舒克市| 岳西县| 龙井市| 道真| 封丘县| 平谷区| 龙口市| 治县。| 麟游县| 闵行区| 沁阳市| 承德市| 吉林市| 巴马| 兰州市| 广安市| 蚌埠市| 芦山县| 宜章县| 郯城县| 靖江市| 且末县| 广汉市| 丹寨县| 阳信县| 阿城市| 台南市| 浦北县| 汪清县| 大英县| 虹口区| 易门县| 荆门市| 松江区| 嘉鱼县| 灵武市| 安溪县| 汪清县| 禹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