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介紹】
六月初的一個晚上,柜面人員接到了銷售人員黃大姐的電話,電話里非常焦急,詢問客戶下午辦理的借款能否撤銷。經詢問得知,原來獨居在家的客戶林阿姨這幾天接到一個“民警”的電話,對方告訴林阿姨,其身份信息被人冒用了,涉嫌詐騙等,且涉案銀行賬戶也注冊在林阿姨名下,為了保障她的資金安全,要求林阿姨將其所有銀行卡的資金(共有20多萬元)轉入“安全賬戶”,在溝通中也得知她還購買了保險,也讓其通過保單借款將資金貸出轉入“安全賬戶”,避免保單也被“強制執行”。當下,林阿姨便急忙按對方的指導進行轉賬操作,并通過APP辦理了保單借款12.5萬元,由于借款金額超過10萬元,基于風險管控需次日到賬。當天晚上,林阿姨在與家人聊天時才發現自己遭遇詐騙,便立即報警,同時向銷售人員黃大姐咨詢能否攔截保單借款金額給付。柜面人員得知情況后,立即通過錄音電話回訪客戶,確認其身份和真實意愿后,及時為其撤銷了保單借款,避免了客戶資金損失。
【風險提示】
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風險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相對薄弱,通過假冒公安等身份取得受害人的信任,再“假立案名”,讓受害人驚慌失措,為了保證資金安全,需轉入他們的“安全賬戶中”,其實就是騙子的口袋,達到最終的詐騙。
公安機關不會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進行遠程辦案,如遇到此類情況,應提高警惕,立即報案。(莆田國壽 供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