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剎海市》
《羅剎海市》是《聊齋志異》中極具幻想色彩的一篇。《聊齋志異》以民間流傳的奇人異事與鬼仙故事為基礎,通過極具才華的重新構思與藝術加工,匯編成卷,將近500篇小說。
作為蒲松齡嘔心瀝血之作,全書題材廣泛,內容豐富,不僅成功地塑造了眾多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講述了許多曲折離奇的故事,而且許多篇目結構布局嚴謹巧妙,文筆簡練,造奇設幻,可以說在文學史上是里程碑式文言筆記小說,堪稱巔峰之作。
《羅剎海市》這個故事很有意思,說的是一個叫馬驥的人。馬驥出生在一個商人的家庭,父親是做出海貿易的。馬驥本人長得很帥,也喜歡讀書。
“美豐姿。少倜儻,喜歌舞。輒從梨園子弟,以錦帕纏頭,美如好女,因復有‘俊人’之號。”
本來馬驥想走讀書考科舉做官之路的,但是在父親的要求下,只好放棄了這個想法,接手了家族的生意,出海貿易。這就為接下來的故事做了一個鋪墊。
有一次,馬驥跟以前一樣,正常出海,誰知道遇到了大風,迷失了方向,機緣巧合之下來到了羅剎國。
羅剎國具體在哪估計沒人知道,但是羅剎國最大的特點是,這個國家以貌取人,以丑為美,以美為丑,美丑不分,黑白顛倒,是非不辨。
“我國所重,不在文章,而在形貌。其美之極者,為上卿;次任民社;下焉者,亦邀貴人寵,故得鼎烹以養妻子。”
意思就是說,越是丑的人越能出名當官,大丑當大官,小丑當小官,不丑的只能是普通百姓,長得好看的反而是奴隸。丑陋無比的人當了相國大人。馬驥這樣的俊美男子到了羅剎國自然會引起轟動,因為他在羅剎國反而是“巨丑無比”,所以馬驥一到羅剎國都震驚了當地的人。
沒辦法,為了生存,馬驥只好將自己以煤涂面,裝丑和王公們相處。同時,馬驥還善于歌舞,于是博得了國王的歡心,馬驥自然獲得賞識被委以重任。不過遭到了同僚們的排擠,而且揭示出了馬驥的真實面目。
最后馬驥在羅剎國平民百姓的幫助下,逃出來羅剎國,然后遇到了傳說中海市。在海市,馬驥見到了各種稀奇古怪的事情,還和“東洋三世子”成為了朋友,并受邀去龍宮,得到了龍王的信任,被封為駙馬,娶了龍女。
總之,蒲松齡在《羅剎海市》中通過兩個故事,馬驥的傳奇經歷揭露出一個可怕的事實,那就是當時的社會十分可怕,已經到了美丑不分,是非不辨,黑白顛倒的程度。這其實就是蒲松齡一篇諷世之作。所以要理解這篇小說,還是回到蒲松齡一貫的主張那就是落實到對封建專制社會的批判上來。
那么,我的疑問是,到底什么樣的社會才會美丑不分、是非顛倒?
什么樣的社會才會美丑不分、是非顛倒?
那個社會一定是黑暗的社會。而蒲松齡生活的清王朝,正好符合這個定義。清王朝是封建專制社會發展到頂峰的時候。整個社會呈現出了一幅末世景觀圖:民不聊生,民眾連最低的生括水準也不能維持,流離失所,民眾斗爭此伏彼起,道德淪喪,人情險惡,社會面臨著分崩離析。
而導致這一切的根本在于社會專制的強化,權力高度壟斷,壟斷于君主。君主權力不受任何限制、制約、約束和監督,權大于法,為所欲為。君主通過自上而下層層任命官吏的方式來完成權力的行使和確定。
“天下失政,奸臣當道,以致風俗頹敗,贓官污吏,遍滿天下。”
“鬼蜮之不足比,而豺虎之難與方。”
權力高度集中在君主,官吏只對上負責,把主動精神完全窒息了。做官最大目的就是為了升更大的官。大大小小有實權的官史,幾乎是無人不弄權,無人不想錢,無人不弄錢。特別是督撫大員,由他們帶頭搜刮民脂民膏、中飽私囊。他們的下屬更是明口張膽,無所不為。哪怕是掌握了一絲權力的小吏,也要將權力的勢能發揮到最大程度。
“一堂鬼域,暗無天日,不僅政由賄成也。”
總之,在這種壟斷,強權,國家機器,統治工具之下,民眾完全被碾壓,剝削、壓迫和奴役,他們生存環境越來越差,人與人之間只有瘋狂的爭奪,無窮無盡的沖突,滿目皆是的丑惡。整個社會表現出了極大的荒誕,各種荒謬的事情層出不窮,美丑不分、是非不辨、黑白顛倒。
本文參考文獻:
蒲松齡.《羅剎海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