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2024阿里巴巴全球數學競賽公布決賽名單,17歲的江蘇漣水女生姜萍全球排名第12位,成為阿里數賽自舉辦以來首位打進決賽的中專在讀生。
本來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可是引發的卻是更多的質疑,好在姜萍在決賽用她的實力作出了最有力的回應。說一千道一萬,質疑姜萍的理由其實只有一個,那就是她只是一個“中專生”——絕大部分人連比賽的題目都看不懂。
所以大象就想起了余華那本書《我們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正如標題說的那樣,我們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姜萍這個事情正是最好的證明。因為這本書最近出了新版本,所以又火了。
我們大可以把兩個版本當作兩本書來看,2015版(就是大象圖片這個版本)收錄了余華自2003年十年間的雜文,而2024版是以2015版同名雜文集為基礎,保留倍受讀者喜愛的篇目,刪去15篇,新增17篇,分為三輯使全書編排更具主題性、完整性。
十多年來他走遍世界,以亦莊亦諧的筆鋒將觀察到的社會、時事、文化等現象一一記錄剖析,在日常生活的表象下洞見社會固有病灶,對我們生活的時代進行了由外而內深刻反省,在與世界的踫撞交鋒中,呈現出一個崛起、變遷中的中國。正如余華所說:“這就是我的寫作,從中國人的日常生活出發,經過政治、歷史、經濟、社會、體育、文化、情感、欲望、隱私等等,然后再回到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余華說自己當牙醫的時候一天拔八小時牙,看到縣文化館那幫人整天在大街上游玩,覺得這工作很好,所以開始寫小說。其實余華的經歷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差距,沒有我們想的那么高大上的文學創作由頭。封面的光鮮大樓下依然有著落后的地方,可是因為各種原因我們去忽略了巨大差距以外的地方——正如我們無法接受滄海遺珠的姜萍。
這種差距有物理上的,比如我們和普通中專生的接觸,還有我們對中專生的偏見產生了思想上的差距。
新版采用了沒有那么強烈反差的圖片,轉而采用來自藝術家徐冰的“地書”系列的“圖標”,以人人都能讀懂的圖像語言展現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而且在介紹上也增加了“除此之外,他還用特有的幽默記錄了自己平日看球、旅行、養娃的點滴趣事。”由此可見其實余華在寫作上也已經和過去有了“差距”,甚至有讀者批評《我們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的書名與其書的內容確實有一定的“差距”。
我們要認清一個事實,我們每個人看到的“差距”都不一樣,然后有些“差距”不是我們能夠直接用文字來表達,或者說可以發表出來的——這也是一種“差距”。
書中有這樣一句話:“夢想是每個人與生俱有的財富,也是每個人最后的希望。即便什么都沒有了,只要還有夢想,就能夠卷土重來。可是我們今天的夢想已經失去平衡了。”回到姜萍身上,她依然懷著夢想,在數學研究的路上奔跑,這是非常難得的。
書中還有這樣一句話:“人世間的可怕不只是種種令人發指的暴行,還有命運的無情冷酷,而命運不是上帝的安排,是人和人制造出來的。”看看姜萍,似乎也無法脫離這種“命運”,只能希望以后我們可以縮小這些巨大的“差距”。
最后還是那句話,跟大象一起讀好書,好讀書,讀書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