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碧輝煌的唐朝皇宮深處,唐高宗李治站在庭院中。他的臉色蒼白,眼神中透露出一絲疲憊與無奈,仿佛被周圍的金碧輝煌所襯托得更加落寞。
作為李世民的第九子,李治原本并非太子之選,然而,歷史的洪流卻將他推向了權力的巔峰。
有一個詞叫“臭老九”,或許讓人想起很多不愉快的回憶。但是,“臭老九”這頂帽子放在唐太宗李世民的兒子,也就是唐高宗李治身上,倒是蠻貼切的,真的不是一般的臭,因為他把自己老爹創立的萬里江山拱手就送給了他媳婦武則天,一點都沒有含糊。
接下來,我們將逐一剖析唐高宗所犯下的三大類、九小項的錯誤。
第一大項宣傳輿論錯誤,為政治動蕩埋下了伏筆。
1、忽視儒家思想的官方地位,特別是其核心的忠君思想的傳播。2、道家思想得到了更多的支持,如《道德經》被推崇。3、儒家士人因此被邊緣化,無法有效捍衛儒家理念和忠君思想,為后來的政治動蕩和武則天篡權埋下了伏筆。
第二大項軍事權力錯誤,為武則天提供外部條件。
4、李治在選任統帥上的錯誤判斷。如任命李敬玄為統帥,導致唐軍在青海之戰中慘敗。
5、忽視和失控的戰爭進程。青海之戰失敗這不僅削弱了唐朝的軍事實力,也影響了朝廷的威望和穩定,為武則天篡權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環境。
6、唐高宗李治忽視掌握朝廷的軍隊。據《新唐書》記載,武則天曾指使親信將領程務挺和張虔勖等人掌握禁軍,這些將領對她忠心耿耿,為她篡權提供了軍事威懾力。
第三大項組織人事錯誤,武則天勢力迅速膨脹。
7、唐高宗未能有效制衡武則天的勢力,武則天培養親信與擴大勢力。武則天的侄子武三思因得到她的賞識而平步青云,一躍成為朝廷重臣。他在朝中為武則天出謀劃策、傳遞消息,成為她掌控朝政的重要助手。此外,武則天的許多親信也被提拔到重要位置,如崔玄暐、張柬之等人,他們在朝中為武則天效力,鞏固了她的地位。
8、唐高宗對反對武則天的官員處理不當,導致反對勢力被削弱。郝處俊是唐高宗時期的一位忠臣,他因反對武則天干政而遭到打壓,武則天利用唐高宗的軟弱,誣告郝處俊謀反,導致他被斬首。這一事件震動了朝野,許多原本忠誠于唐朝的官員開始畏懼武則天的權勢,武則天勢力迅速膨脹。
9、廢太子亂朝綱。唐高宗李治在其統治期間,共經歷了三位皇太子的廢黜,這些事件直接影響了唐朝的政治穩定和武則天的篡權之路。
首任皇太子李忠,因王皇后在與武則天的權力斗爭中失敗,其太子之位被廢黜。麟德元年664年,許敬宗陷害李忠謀反,李忠被賜死,時年22歲。
第二位皇太子李弘,武則天長子,因病去世,未能繼承皇位。
第三位皇太子李賢,武則天次子,因受到武則天的猜忌和陷害,被廢為庶人,流放巴州。文明元年684年,武則天臨朝,被酷吏丘神勣逼死,年僅31歲。
即便唐高宗犯了上述三大項九項錯誤,但唐高宗依然對武則天信任。永淳二年683年,唐高宗駕崩,遺詔讓太子李顯即位,軍國大事不決者由武則天決定,真是不折不扣唐太宗的第九子“臭老九”。
很快,武則天廢黜唐中宗李顯和唐睿宗李旦,于天授元年690年稱帝,改國號為周,史稱“武周”,定都洛陽。
武則天的“武周夢”就是建立中國歷史上最長的封建王朝周朝,周王朝一共傳國君32代37王,享國共計790年。
但是,圣歷元年698年,在宰相狄仁杰的一句:“陛下立兒子,那么千秋萬歲后,會在太廟中作為祖先祭拜;立侄子,那么從未聽說侄子當了天子,把姑姑供奉在太廟。”
武則天被驚醒。為了配享太廟,武則天在深思熟慮后,只能放棄立侄子武承嗣,放棄“武周夢”,決定立其子李顯為太子。
神龍元年705年,隨著武則天的駕崩,“武周夢”國祚15年,傳1世1帝。唐中宗李顯終于再次登上了帝位。唐太宗選擇接班人“臭老九”唐高宗種下的武家果花開花謝,李家唐朝終于再次盛開回歸。
本文是《帝王的接班人和身邊人》的第五集,謝謝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