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西安外國語大學教授張麗娜外派哈薩克斯坦已過去17年,但聊起這個話題時,她蒙塵許久的記憶鮮活起來,興致勃勃地談起了在哈國首都阿斯塔納初建孔院的經歷,回憶起諸多細節:寒冷的天氣,初建時的緊張與忙亂,當地的風土人情……
隨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經濟迎來了高速發展。在中國經濟與世界逐漸交融之際,如何“走出去”成了與世界對話的又一重點。在這樣的背景下,2004年,世界上第一所孔子學院誕生,拉開了中國在全球合作創辦孔子學院的序幕。
迎著這股浪潮,2007年,西安外國語大學與哈薩克斯坦歐亞大學合作,在其首都阿斯塔納建立起哈薩克斯坦第一所孔子學院。
17年后的今天又是一副新的景象:招生愈發穩定,孔院周圍已形成一個小小的“中國文化圈”,在哈中國元素越來越多。鎬媒體·《中亞觀察》同步聯系到該院現任院長楊雷,聊了聊他的所見、所聞、所感,以及對兩國文化交流的現狀。
孔子學院初建
21世紀初,中哈兩國在政治、經濟、人文等領域合作愈發緊密,當時哈薩克斯坦對漢語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多,哈薩克斯坦每年都會通過總統“未來”教育基金和中石油集團資助向中國派出大量留學生。
出于兩國文化交流的需要,不久后,也就是2006年12月,中國國家漢辦就與哈薩克斯坦歐亞大學簽署了建立孔子學院的正式協議,具體合作則由西安外國語大學與哈國歐亞大學合作進行。
孔子學院吸取了當時德國“歌德學院”的辦學模式,采取以外方院長為主(行政管理)、中方院長為輔(教學管理)的模式,張麗娜所在的孔院全名為哈薩克斯坦歐亞大學孔子學院。
那年秋季,新學期伊始,本該在哈薩克斯坦的張麗娜一行還滯留西外,因為簽證問題絆住了腳。當年還沒有現在免簽的政策,簽證申請手續也很麻煩。
當張麗娜一行踏在哈國首都阿斯塔納的土地上時,那里已經入冬了。相比于被稱為“蘋果之城”的前首都阿拉木圖,阿斯塔納更靠北,氣溫低且冬季長。每年從10月份開始下雪,一直到來年的四五月份雪才化。
孔院學生冷餐會
哈薩克斯坦第一家孔子學院就是在這樣的季節開始運作的。
11月初入境,12月孔子學院揭牌,寒冷的冬日擋不住創建孔院的熱情,張老師和中外雙方共四位工作人員很快投入到緊張的籌備工作中去,招生、宣傳、整理孔院總部捐贈的圖書……但孔院最主要的任務還是中文教學。
第一期招生通知貼出去,一下招了300多個學生,初建的孔院措不及防,緊急向總部求援,請求再派老師來。第一天上課,課堂幾乎座無虛席,但到第二天就只有一半了。因為很多人是出于對孔院的好奇、對漢語的好奇,慕名而來。
一旦要真正開始學習和他們的語言差異極大的漢語,大部分人還是沒有做好心理準備,最后堅持下來的只剩下二三十人。
在孔院成立的最初幾年,由于校方領導對孔院的態度變化不定,導致孔院在歐亞大學的地位也起伏不定,辦公場所、學院規模幾經變化。從音樂系到法律系,最后終于協調到了4樓(頂層)的辦公室,但頂層,難免時不時漏雨……這是張麗娜一行初建孔子學院時的場景。
中國人在哈薩克斯坦
十幾年前的哈薩克斯坦,還未像如今這樣,顯露出重要的戰略地位。對于中國甚至世界而言,那里還是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對于哈國本國人而言,當他們面向國際介紹自己的國家,很多人根本不知道這里的存在,更遑論地理文化幾何。
那時有位哈國女大學生,去加拿大參加國際會議,回來后她激動地告訴張麗娜,居然有人知道哈薩克斯坦這個國家,知道她們在哪兒。是的,她用了“居然”這個詞。
盡管如此,仍有不少中國人,因為各種緣由在那個年代遠赴哈薩克斯坦,并長期駐扎當地。阿斯塔納有一個著名的商品集散市場,那里就聚集著很多中國過去的華商。
張麗娜的朋友文新(化名)就是如此,當她認識文新時,文新已經在哈國發展良久。
文新出身于河北農村,開了個小廠做襯衣,不幸被人詐騙。騙子一路往俄羅斯逃,文新就一路追債,直到口岸霍爾果斯。雖然人沒逮到,但文新卻在此地發現了商機——賣襯衣到哈薩克斯坦。
當時,河北開襯衣廠的人特別多,他將消息傳了回去,不少人聞風而來。據說當年生意好的時候,從河北弄一卡車襯衣,分裝各個麻袋里,開車兩天兩夜到邊境。一麻袋襯衣扔下去,一袋錢就扔了上來。
阿斯塔納街景
那時正值上世紀90年代初,哈薩克斯坦剛剛從蘇聯獨立,輕工業落后,對于中國的服裝幾乎來者不拒。此后,文新又將中國“淘汰”的羊毛衫拿過去賣,同樣大受歡迎。
不久后,哈薩克斯坦遷都,首都由阿拉木圖,向北遷至阿斯塔納,此時當地對家具的需求大增。文新也順勢在家具領域布局,并賺到一桶金。不過,在張麗娜趕赴阿斯塔納的那一年(2007年),當地的家具生意已經有所回落。
但除了像文新這樣抓住時代機遇的弄潮兒,還有一部分人渾水摸魚,將國內沒了銷路的假冒偽劣商品轉移到國外,從而使當地人對中國形成了一些刻板印象。
有一次,張麗娜去市場買菜,售貨員拿的一個塑料袋漏了,就隨口吐槽說:“中國貨”。再一次,她和哈國老師一起打車,紅綠燈前排著二十多輛汽車,那位老師很自豪地說:“我們這里堵車了,你們西安也會堵車嗎?”
在當地許多人的眼里,中國的經濟水平不高,貨品質量也參差不齊。反之,韓國貨就在當地收獲諸多好評,是高質量的代表。但隨著兩國之間不斷地交流,也改變著當地人對中國的刻板印象。
“至少我在的這三年,我們沒有刻意去宣傳,但他們對中國的看法確實有了改觀。”張麗娜說。
中國品牌涌入哈國
如果說,張麗娜一行的使命是開疆破土,那么后來者則為孔院的發展打下了夯實的基礎。
現任中方院長楊雷接手時,時間已經到了2017年,一切又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轉變。楊雷是西外俄語學院副院長,精通俄語,已在阿斯塔納扎根7年。“來的時候好好的,回不去了”,楊雷開玩笑說。
來到阿斯塔納的那天,同樣在11月,如今回憶起來,他只記得零下30多度的天氣,孔子學院里頭沒暖氣、沒熱水,所有人被凍得瑟瑟發抖,也顧不上觀察周圍的一切。此后,他過上了真正的996生活,繁忙的工作填滿了他的時間。
從使館到社區、從大學到幼兒園、從企業到武術協會,孔子學院承擔了諸多文化交流活動。他們去公園教當地人學中文,在圖書館舉辦中國茶藝展,2023年就舉辦了34場文化活動。
“這幾年,基于中哈關系這艘大船,阿斯塔納的中國元素多了不少。”楊雷說,中國的商品越來越多,尤其是來自中國的汽車在當地頗受歡迎,手機等3C電子產品的知名度也提高不少。
楊雷(右)與歐亞大學孔院教務秘書合影
在阿斯塔納城市中漫步,能看到不少新車都是中國品牌,比如哈佛、長安、吉利、紅旗,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老車”則大多來自韓國、日本、美國等國家。此外包括vivo、華為、OPPO、小米等手機品牌也已經在當地市場占據一席之地。
甚至,拼多多也受到了眾多哈薩克斯坦人的喜愛。中國貨不再是低質的代名詞,而是頗具競爭力的新潮玩意。
在往返兩國的飛機上,楊雷也發現了新變化。2019年之前,飛機上的座位經常只能坐一半,且大多為中國人。而近兩年,他乘坐的航班幾乎都能滿座,飛機上的哈薩克斯坦人也越來越多。除旅游外,哈薩克斯坦商人常需往返兩國進行采購。
隨著中哈交流的深入,基礎設施的便利度肉眼可見地提高。中國的銀聯卡可以在當地超市隨意使用,在私營的外幣兌換點,人民幣已成為除美元、歐元、盧布之外的又一常設貨幣。
“漢語熱”外溢
“有教無類”是楊雷反復提及的一句話,在孔子學院里學漢語的人從5歲孩童到70歲老人都有。楊雷上任后,首先對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納的中文教學情況進行了走訪調研。
他發現,雖然開設中文課程的學校很多,但沒有統一的教材,也沒有完整的教學體系,老師們想教什么就教什么,內容全憑個人。甚至在一所學校,他看到的課本都是上世紀的……
原來,這里的大多數中文老師都是很早從中國移民過去的,他們一直秉持著多年前的教材上課。
與此同時,當地的納扎阿爾巴耶夫益智中學(下稱納中)也深感教材和教學大綱缺乏的苦惱。應校方請求,孔院在人手有限的情況下,八易其稿制定了全哈首部高中階段的漢語教學大綱與課程標準。
納中是哈首任總統親自建立的連鎖中學,直屬哈國教育部,在哈19個城市設有22所分校,影響力很大,是教學改革的先鋒。正因如此,該大綱也在全哈推廣開來。據楊雷透露,孔院正在申請承擔哈國二年級至十一年級課程大綱的制定任務,為全哈中文教學梳理出一個標準。
目前,歐亞大學孔子學院已經成為阿斯塔納最大的中文教育機構,也是唯一有舉辦漢語橋世界大學生比賽資格的單位,此外也是HSK、HSKK的考點。從2007年至今,通過自身培養和支持其他機構漢語教學的方式,這所孔院已培訓各級各類掌握中文的人才超14000名。
但教學場地與老師數量還是限制了他們,孔院本身每學期只能收下一百余人。
因此,學院周圍衍生出一系列產業。說到這兒,楊雷非常興奮:“2023年爆了(報名人數),我們這兒只能發號報名,誰先交錢誰先來,到160人就不要了。所以現在我們周圍這一圈開了8家中文私教機構。”
在楊雷的描述中,孔子學院周邊已經形成了一個小小的“中國文化圈”,不僅上述的多個中文培訓機構遍布,孔子學院不遠處,就有蘭州拉面、新疆炒拉條等中國美食,還開了一家中國超市……
在采訪的尾聲,楊雷特別強調,文化的交流一定是雙向的,不僅要中國文化走出去,哈薩克斯坦的文化同樣也會走進來。楊雷回國時發現,西安已經開了哈國主題的商超,里面售賣著來自哈薩克斯坦的各種商品,從面粉、蜂蜜、奶粉到巧克力等,品種繁多,而且價格也很親民。
從寥寥無幾,到孔子學院在全球遍地開花。張麗娜說:“在接觸各個國家之后,我發現走出去是非常有必要的。我們這些老師、志愿者如果不走出去,世界其實也很難以一個公允的眼光去看待中國。”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