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李察德,是一個貓咪記者
今天說的是一個外星貓貓的故事
他是近期我生活里最美好的存在。
起初我根本不敢想,能有機會跟你們分享他的故事,因為他瘦弱到“畸形”、隨時會死;
但他頑強地活到今天,像一顆種子在巖石上生根發了芽。
他是被人丟出來的,
降生在這個星球一周不到,剛剛睜眼,他匆匆看過媽媽一眼就成了孤兒。
在4-5月份上海夜間溫度10度以下的細雨天里,他們兄妹四個被人裝在紙盒里丟到路邊。
丟他們的那個人大概還自我安慰著,這個世界總有好(dao)心(mei)人(dan)替自己負重前行?一盒打開的牛奶、一把早就被雨淋濕的糧,就是這人 “最后的良心”。
當時的留影,頂多一周大↓
發現他們的是個二十多歲的姑娘,準確說是她的小狗發現了他們。姑娘抗拒接盤小貓,但也不忍離去,只能拉住每一個路過看著面善的人問:“你想不想養小貓?”可想而知,這樣的請求有多冒昧。
姑娘找到門衛室,懇請門衛能提供給貓貓一個避風雨的地方,但被拒絕了。
實際上陌生人的每一次拒絕都是“正當”的,畢竟沒有人有義務配合他人的善良。(此話來自一個心灰意冷的人)
最后,那個遛狗的姑娘遇到了個正在找小貓的人:我,我當晚聽說有小貓被困車里叫,正拿著手電筒一輛車一輛扒車底找。
“你想不想養小貓啊?” 她沖過來問我。
就這樣,回旋鏢終究打到了我。不情不愿但不得不接下了這窩小貓,我當晚就把他們帶進了“臨時幼兒園”里。
“臨時幼兒園”位于好心阿姨家的露臺,能擋雨庇蔭,但條件有限無法擋風。
不久前,我們將在小區里撿到的6只2個月左右的孤兒小貓安置進一個五層大籠子里,專用套子一拉就可保溫。但這窩小崽需要頻繁喂奶,且排便沒法與哥哥姐姐幾只合籠,我們只能給他們鋪上羽絨服、毛巾,再將紙箱用防水布包裹暫時安置。
當時他們剛睜眼,都長得很漂亮↓
他們是一窩不明品種的混血小貓,有的臉瘦像小田園,有的長毛、扁臉。
被進“幼兒園”那晚,他們個個精神不振、肚子扁扁、肉墊破損,有的身上有跳蚤,或許最初他們是被人遺棄在草叢里,會不會其實是好心人將他們裝進紙箱里轉移到路邊,并留下他們吃不了的牛奶跟糧,賭在他們死前會不會有心腸更軟的人經過。
當時我家除了5位原住民外,已安置著一位剛生下四個崽的貓媽,貿然帶撿到的小貓找貓媽蹭奶很容易交叉感染,所以只能硬上人工喂奶。可哺育小奶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他們已餓過肚子、經過瀕死體驗,狀態總是在氣息奄奄與嘰嘰亂叫間往返。
最孱弱的一個灰貓妹妹↓
其中一只小灰貓最為瘦小,不肯吃奶,我只能小心翼翼地強喂,可喂一口她吐一口,過程讓人心力交瘁,一輪喂奶、排便下來渾身大汗。更別提每日凌晨夜行去露臺,扒開重重“封印”將他們一個個掏進懷里喂奶時的不便與困乏——
四小只中有一個小貍花最為活躍聰明,他眼里有神看得到人,總是睜大眼睛看著我、唧唧叫兩聲打招呼。唯獨他能配合著吸奶,排便形態也好,在許多個不知道自己在哪、在干什么、機械喂奶排便的黑夜里,是他照亮了我的意識。
狀態最好的小貍花↓
4天后的一大清早,負責早班喂奶的好心阿姨發來消息:“三個小的死了”。
前一天夜里死神降臨,他們尿了自己一身,身下濕透的衣服冷卻成“冰山”,讓他們小小的身體漸漸失溫……
就在兄妹永遠睡去的時候,那個小貍花不知什么原因滑落在了角落里,奇跡般躲過了一劫,咿咿呀呀叫了兩三個小時,直到清晨的第一道陽光照進來,阿姨打開了箱子。
他的這條小命,是死神大意間漏下的,這真的是個奇跡,原來這個小貓才十天大就有溫柔的神明在保護了。
我給他取了個外號叫苗苗,獨苗的苗。
從此,“拔苗助長”成為我最重要的任務。
痛定思痛,我們把苗苗轉移進了個保溫袋里,毯子下有熱水袋↓
是的,苗苗是一個在保溫袋里長大的小貓。
保溫袋大小的“家”里,再沒有兄妹的依偎,只有熱水袋、隔熱毛巾、羽絨服跟一只小玩具狗與他為伴。他的“家”光線很暗,唯獨喂奶、排便那會兒可以看看外面的世界,這樣的日子有些難挨,但至少溫暖、安全。
苗苗是一只神奇的小貓,他有著不知從何而來的溫馴與淡定,配合著我們對他的種種安排,他總是懂事、乖巧地睜著大眼睛接受人類的手忙角落……但不久后他的狀態突然下滑,時而厭奶,時而竄稀——不明原因的拉稀對小奶貓來說是致命的。
因為同時護理著許多奶貓、大貓,為免交叉感染,給苗苗喂奶、排便時我總戴著手套↓
做救助的姨姨都知道,春天是奶貓季,大量小流浪、家里棄養的小貓橫空出世。
在苗苗半個月大的時候,我從街上撿回來一只雙眼化膿、呼吸道嚴重感染的小奶橘,苗苗跟他一個在袋子里、一個在籠子里,成為了“幼兒園icu”的病友。
一邊是小橘,由于嚴重的杯狀、皰疹感染,只能口呼吸、整日呼哧呼哧地喘氣,又因為憋悶與疼痛,他極度抗拒進食;
另一邊是苗苗,整日氣息蔫蔫不肯吃奶,還常常漏屎……他倆中總有一個半死不活,讓我每天提心吊膽,不知道會先聽見誰的死訊……
給小橘做霧化↓
讓苗苗出來跑跑鍛煉筋骨、曬太陽(他右前方“病房”里的是小橘)↓
終于有天,另一只鞋子落地了:小橘走了。
吃完最后一頓摻了藥的奶后,他在深夜里、抵在籠子一角沉沉睡去,結束了他短暫卻“窒息”的一生。
像是一命換一命,小橘走后苗苗的狀態竟然好轉了些,開始愿意吃奶了。
苗苗在保溫袋里孤獨地長大,他唯一的朋友是右下角那只小狗,但苗苗不咋喜歡他,偶爾會在人家身上撒尿↓
隨之而來了最可怕的事:苗苗增加的食量直接轉化成竄稀的屎量,每隔三四小時給喂奶時,都能看到尿布上的斑斑屎跡。后來他似乎開始“不消化”,排泄物是奶一樣的白色液體……經常邊吃奶邊漏“奶”,這時候的我們根本不敢人工排便了。
這會兒已經快一個月了,卻瘦弱得像初生↓
好心阿姨不顧小輩們的反對,把苗苗放進她房間里照顧。
接下來的一兩周里我們用了許多救助人支的招,都無法徹底給苗苗止瀉,我一度覺得他要走了……每次打開他的保溫袋都很害怕。
這是滿月后,腹瀉導致苗苗營養不良,走路都抖。
苗苗一個多月的一天,我發現了個更可怕的事:因為長期腹瀉糞便敷在腿上,苗苗長了瘡,當我給他輕輕擦拭后,那薄得透明的皮膚居然直接破了。
他那跟筷子一樣細的腿突然流出膿,嚇得我趕緊送醫。
醫生處理后除了教我如何給苗苗換藥,同時叫停了苗苗吃奶,她認為苗苗不明原因的腹瀉源于奶粉不適應,讓我索性喂腸胃處方罐——這救了苗苗的命,他聞到第一口罐頭就會本能地吧唧吧唧,用他剛剛冒尖的乳牙全力咬合、吞咽。
僅僅一天工夫,他原本干癟的小肚皮被充大了,并且再未扁下去過。我想要不是這半身瘡,苗苗或許會死于腹瀉上,也算因禍得福。
苗苗被神留在了這個世界上,第二次。
他一個多月時的樣子比較像“外星小貓”:脖子、四肢毛發稀少,顯得頭大眼睛大,但不妨礙他喜歡被人摸摸↓
開始自主進食那一天,苗苗告別了自己的“保溫袋生活”。
我一直惶恐于他竄稀,沒想到他胃口竟然那么好,體重一斤多的小東西能吃下自己體重1/3-1/2的罐罐。他聰明得讓人感動,無師自通會用貓砂,讓前一天還在苦哈哈喂奶、喂藥、擦身的我突然被解放了。
毛發稀疏的小外星貓↓
好心阿姨為了給他補身體做的雞肉南瓜泥,他很愛吃↓
苗苗是一只孤獨的小貓,他總是安靜地窩在貓帳篷里,頻繁地往返睡墊跟飯盆間,連拉肚子都堅持著抖抖霍霍爬進廁所里拉,從不給人添麻煩。
傳承自父母所有懂事的基因逐漸被激活,在他小小的身體里像是活著4只小貓的希望與能力,一個比一個渴望美好的生活。
苗苗對(大貓的)食物的渴望很強烈↓
在接下來的日子里苗苗把自己照顧得很好,在沒有媽媽的先天不足下,他學會了貓咪的所有生存技能,還會愛人……他看人時總是深深地注視著你的眼睛,充滿著信任與依賴。
這個“外星小貓”慢慢長大了↓
現在的苗苗真的又健康又活潑,跑得很快↓
或許苗苗這跌跌撞撞的一路,真有看不見的神在守護他,帶領他從貓星著陸地球,帶領他認識這個世界,用他的眼睛、他的身體、他的意識去愛這個星球上柔軟易碎的人……
既然一只小貓降臨在這個星球上就得經歷諸多苦難,更何況要生存近百年的人呢?
苗苗是一個有任務的小貓,
他從貓星遠道而來,幾次差點被遣返回仍然堅持往前沖,他是在找一個很重要的人——這就是他此行的任務,他會給她全世界最美好的愛與陪伴,他會告訴她所謂“永遠”就是他的一生。
他會永遠愛她。
我是第一個知道他的人,正在尋找《他的故事》里的主角:
他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苗苗·領養資料
性別:男生
年齡:2個月
免疫:1針
驅蟲:已完成
絕育:他還是個小朋友
狀態:健康可愛
性格:非常活潑可愛、非常親人
地標:上海
【注】這個年紀的寶寶貓處于口欲期,是到處咬咬到處探索的“好奇階段”,望請理解、請接納↓
領養條件:
1、 在上海有穩定住所,陽臺封紗窗
2、 科學喂養不離不棄(出行、搬家、結婚、懷孕、生子不拋棄貓咪)
3、定期驅蟲、打疫苗,適齡絕育
4、接受身份證留照及簽署領養協議
5、接受不定期的照片、視頻形式回訪
聯系人微信:bizinga(請備領養苗苗)
?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與本喵聯系
讓我們一起來守護“無名之貓”吧
祝你得貓相助·幸福
請給小貓咪標個星吧★從此不迷路
否則可能會收不到推送
操作如下,蹭你蹭你(>^ω^<)
看看往期【貓咪故事】吧:
我的故事:
我崽的故事:
死前燃一次:
同志養貓未必彎:
養一只癱瘓貓是怎么樣的體驗:
貓咪版的深夜食堂:
靈魂擺渡貓:
母貓“碰瓷”為托孤:
豆瓣閱讀代言貓:
一只丑成狗的貓:
貓紋身女孩:
兇兇臉的貓:
東京喂貓人:
貓醫生的自白:
好萊塢明星貓:
疫區貓:
看不見的貓:
超萌大臉貓貓:
治愈系的貓:
生活在沙發上的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