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路神探忙于對民間數學競賽的預賽12名、17歲中專生姜萍“地毯加顯微鏡”式搜索,無暇顧及西北地區高校重鎮、985名校西安交大硬核理工專業核物理領域的爭議風波。
又見“美貌與智慧并存”的跨界天才
其實,2024年6月21日下午,西安交通大學第115屆(2024年)研究生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上,來自能動學院核工程計算物理(NECP)實驗室的碩士研究生李藝飛作為6556名畢業生的代表,發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講。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李藝飛還是揚琴特長的藝術生,形象甚佳。演講視頻在網上傳播后,李藝飛先被贊“美貌與智慧并存”。這不得不讓人感慨,我國的藝術教育真的是成就斐然,在整個教育領域都是了一股清流。
不僅吹拉彈唱百花齊放,還為學術界輸送了大量跨界人才。
李藝飛在演講中致敬了錢三強等老一輩學者,幾十年后的畢業生在畢業演講中又將致敬誰呢?會是今天這些藝術學術兼修、美貌與智慧并存的跨界天才嗎?
可是,輿論陡然反轉。
“學術妲己”不妥,但有較真的必要
很快,李藝飛就被質疑學術不端,“黑料”漫天,甚至被指為“學術妲己”。
無論真相如何,我都不贊成用“學術妲己”這種侮辱性的標簽,“辱罵和恐嚇決不是戰斗”,合理的質疑也不應該用這樣過火的方式。而且,這種性羞辱的謾罵對厘清真相并無幫助。
學術界的不正當關系事件中,輿論對“學術妲己”的口誅筆伐竭盡羞辱為能事,卻有意無意地對“學術紂王”卻被輕輕放過、不了了之。“學術妲己”這樣的性羞辱標簽,客觀上成了吸引火力的工具,為真正掌握資源和權力的學閥打掩護。
“學術妲己”的標簽不好,但質疑還是必要的。因為其中涉及學術資源、學位授予、事業編制等公共資源,不能不較真。
“學術共同體”的集體緘默
網上對李藝飛的質疑,主要集中在以下幾點:
1、李藝飛在讀期間的論文成果乏善可陳,僅有一篇論文,且不是第一作者。
2、學術成果涉及剽竊,網傳是剽竊師弟的,導致師弟罹患抑郁癥。
3、和機構“二把手”有不正當關系,人際關系緊張。
4、專業“跨界”太大,揚琴特長的藝術生入讀西安交大電氣專業本科,研究生則是“調劑”到專業門檻很高的核物理。從特招到“調劑”,程序是否合規,受到了質疑。尤其是核物理這樣的“國之重器”,“調劑”入學是否合理,已經有質疑者提出了。
5、演講中聲稱要扎根西北荒漠,實際上是西安“國字頭”機構的事業編。
當然,網絡上的“小作文”不可盡信。不過,除第5點屬于道德范疇可以不論,其他四點都相當“硬核”。因此,無論是出于對西安交大的聲譽維護,還是為了保護當事人的名譽,校方、NECP實驗室乃至主管部門都應該及時啟動調查程序,給出令人信服的說法。而且,為了增強公信力,應該有立場中立、無利益關系的第三方介入甚至主導相關的調查。
在我看來,這樣的查證并不難。論文成果是否過硬、學術成果是否真實原創、是否存在不正當關系的利益輸送,以及招生程序是否合規,或有清晰的學術評判標準,或有嚴謹的調查程序。這些都可以找到有效的客觀證據,不存在“自證清白”的邏輯陷阱。只要啟動正式的調查程序,很容易給公眾一個交代。
然而,令人感到遺憾的是,爭議沸沸揚揚好幾天。既沒有正規媒體采訪調查,也沒有知名教授學者表達看法。名校碩士李藝飛的爭議受到的重視程度,竟然不如一個業余數學愛好者的中專生。
真金白銀的學術資源分配、貨真價實的學術活動,輿論的關注度卻比不過一個由企業舉辦的民間賽事,匪夷所思。難道各路“肘子”的“學術打假”,只有面對“學術共同體”的圈外人時,才有質疑的勇氣嗎?
果真如此,那就不得不讓人感慨,“學術共同體”的護城河真是深不可測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