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這個名字婦孺皆知,國人都知道,岳飛是精忠報國的好將軍,只可惜最后被奸臣所害,導致冤死。
岳飛軍事才能十分出眾,其帶領的“岳家軍”赫赫有名。
就是因為岳飛治軍嚴明,讓敵人對岳家軍聞風喪膽,因此才有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岳飛自二十歲起,便先后四次從軍,參與并指揮了大小戰斗數百次。
他重視人民抗金力量,締造了“連結河朔”之謀,主張黃河以北的抗金義軍和宋軍互相配合,夾擊金軍,以收復失地。
這種戰略眼光和軍事才能,使得他在南宋的抗金戰爭中屢建奇功,成為南宋最杰出的統帥。
岳家軍以牛皋、董先各部義軍為主干,后陸續收編楊么等農民軍部眾,吸收山東兩河忠義社梁興、李寶等,匯成大軍。
岳家軍有背嵬軍:作為岳家軍的主力部隊,背嵬軍以其嚴格的選拔和訓練、強大的戰斗力而著稱。
據記載,背嵬軍中有8000人的精銳騎兵部隊,是南宋歷史上第一支真正意義上的馬軍。
當然,還包括踏白軍、游奕軍、水軍等多個兵種,形成了多兵種協同作戰的強大戰斗力。
岳家軍紀律嚴明,訓練有素,“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高尚的軍紀贏得了百姓的廣泛支持。
同時,岳家軍戰斗力強悍,尤其是背嵬軍這一精銳部隊,更是屢破金軍,成為南宋抗金戰爭中的中堅力量。
岳家軍在岳飛的領導下,取得了多次戰役的勝利,如收復建康、襄陽決戰、郾城大捷等,為南宋朝廷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和空間。
無論品格還是能力都堪稱完美
岳飛不僅是一位杰出的軍事統帥,更是一位具有高尚品格和深厚愛國情懷的民族英雄。
他從來不會過奢侈的生活,有一次妻子穿了一件綢衣,他批評了一番妻子。
自此李氏終生不著綾羅。
可以說,岳飛無論是品格還是能力,都堪稱完美,在歷史上幾乎很難找到這樣的人才,要是趙構不聽信讒言,重視岳飛的戰略思想,宋朝的壽命至少能夠延長百年。
但歷史終究是歷史,寫下了一筆,就不可能擦掉重新寫。
岳飛之死
岳飛主張北伐抗金,以收復失地為目標。
然而,他的北伐主張與當時的南宋朝廷,特別是宋高宗趙構和宰相秦檜的“求和政策”相沖突。
秦檜是議和派的代表人物,其與金國沆瀣一氣,并接受金國的賄賂,立場與岳飛的主戰立場相悖。
因此對岳飛動了殺心。
秦檜、張俊等人誣告岳飛謀反,指控缺乏實際證據,被后人稱為“莫須有”的罪名。
岳飛因此遭受牢獄之災,并在獄中遭到了嚴刑拷打。
紹興十一年(1142年)除夕夜,即公元1142年1月27日,在臨安(今浙江杭州)大理寺,岳飛被賜死,年僅三十九歲。同時,他的長子岳云和部將張憲也一同遇害。
岳飛遇害后,獄卒隗順冒著生命危險將岳飛的遺體背出杭州城,埋在錢塘門外九曲叢祠旁。隗順臨終前將此事告知其子。
直到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宋孝宗趙昚即位后,岳飛的冤獄才得以平反。他的遺體被改葬于西湖畔棲霞嶺,并追謚武穆、忠武,封鄂王。
岳飛死后
岳飛死后,岳家軍也自此落幕。
南宋朝廷為了安撫金國,下令解散岳家軍。導致曾經英勇善戰的岳家軍消失在歷史長河中,戰士們流離失所。
其中,一些精銳的部隊如“背崽”“踏白”“游奕”等軍,以及其他精兵被編入重建的國度正規軍,部分甚至被編入了御林軍。
盡管岳家軍被解散,但在岳飛死后的南宋時期,仍有一些岳家軍的余部繼續抗爭。
在后世的歷史中,許多英勇的抗敵將領和軍隊,都受到了岳家軍的影響,繼承了他們的勇敢和忠誠。
其他將領如牛皋、王貴、張憲等人在岳飛死后也各自面臨不同的命運。牛皋被毒死,王貴離開岳家軍后去世,張憲與岳飛一同遇害。
幕僚和士兵們則大多被解散,有的投靠其他將領,有的歸隱山林。
岳飛子孫后人
岳飛的兒子岳云和孫子岳霆,在岳飛死后繼續為南宋朝廷效力,參加了多次戰爭,如太原之戰。
后來,岳霆又生下三個兒子,其中二兒子叫做岳玙,岳玙有一個兒子叫岳浮海,在元朝時,跟著李柏南將軍到處征戰,其孫子岳雅遠還被封為征西大將軍,在青海駐兵。
岳雅遠是女真金牌千戶,他后來生了個兒子,跟隨母姓,叫做佟豆蘭,被封為“青海伯”,之后帶兵前往高麗。
等到元朝滅亡,朱元璋建立大明,岳豆蘭卻留在高麗,過著不一樣的生活。高麗都統制李成桂得知岳豆蘭的身份,向他伸出橄欖枝,岳豆蘭隨后改名“李之蘭”。
1392年,李成桂建立朝鮮。
其實這背后,就有一幫人的支持,其中包括李之蘭,當時剛剛建國的朝鮮時局動蕩,內憂外患之下,李成桂決定先把內憂解決了。
而要想穩住局面,最重要的就是擁有一幫忠于自己的人。李之蘭就是其一。
在韓國的分支
為了籠絡李之蘭,李成桂還將其奉為開國元勛,在其去世之后,得到了謚號“襄烈”。
李之蘭的幾個子孫,也得到重用。
直到幾百年之后,李之蘭的后裔,已經在朝鮮占據各界極其重要的地位,還有在韓國生活的,朝鮮南北戰爭打響之后,有一些則是一直留在韓國。
雖然他們世世代代都留在朝鮮、韓國,但他們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是中國名將岳飛的后人,在族譜上也有清楚的記載。
比如韓國釜山太宗寺的住持“道成宗長”,就是李之蘭的后代。同時,也是岳飛第25代孫。
其實這么多年,岳飛的后人從來沒有放棄回到中國認祖歸宗。
直到2013年,岳飛誕辰910周年,杭州岳王廟舉行“首屆岳飛文化節暨紀念岳飛誕辰910周年祭祀活動”,當時現場的一百多號人,都是全國各地的岳飛后人,其中幾十位還是來自中國臺灣和韓國的岳飛后裔。
他們對著岳飛像鞠躬、上香,那一刻,血脈傳承好像又將他們連接到了一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