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覺醒來,看到昨天晚上群里聊天記錄,發現幾位知名人士吵得很激烈,原因是昨晚今晨網易抖音兩大平臺分別發出“處理煽動中日對立、挑動極端民族主義情緒相關違規內容的公告”,最終爭論的焦點是:這些充斥在互聯網上的烏七八糟內容,到底是算法這個放大器導致的,還是受眾喜歡導致流量大,最終導致了算法的傾斜。
這有點類似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討論了,會一直無限循環討論下去。(慶幸自己昨晚沒看群聊,不然,那個時間點,很容易沉浸其中并參與討論,然后,甚至因此與某個群友開撕,最終影響睡眠……)
回看聊天記錄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感覺抖音的定位理論應用很成功。
定位理論,就是在潛在顧客的心智中實現差異化,之后的重新定位理論,又提出調整認知。通俗解釋,如果說到高端智能手機,就讓人自然聯想到蘋果,而反過來,說到蘋果,也能讓人自然聯想到高端智能手機,這就是定位理論應用的成功案例。
定位理論成功應用,能讓潛在顧客下意識地直接替換,然后在多品牌競爭中自然勝出,而且是不戰而屈人之兵。
當然,現實中,很多品牌的定位做得并不精準,比如,在這一波兒電動汽車大戰中,定位最精準的是特斯拉,特斯拉=電動汽車,電動汽車=特斯拉,其他的都是創始人影響力+母公司品牌影響力+營銷造勢,在帶動產品銷售(不寫具體名字了,怕投訴)。
之前,還有快遞行業品牌混戰,當時的區分是順豐和其他快遞公司。
再看正在進行的“百模大戰”,那么多人工智能大模型,很多都是“系出名門”吧,潛在用戶能記住哪個品牌?名門望族的孩子都知道,能力之外的資本等于零,可這些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大模型們,有哪個有區別于同行的特殊能力嗎?起碼目前看不出。
之所以說看聊天記錄發現抖音定位理論應用成功,是因為抖音真的被群友自動替換成短視頻+直播帶貨了。
當然,這種定位成功,也有反噬作用。
比如討論“民間除奸隊”內容充斥平臺,很多群友聲明自己早已卸載抖音,也不看抖音,但他們就會篤定地認定,這些內容的短視頻,都出自抖音,其實,其他幾個短視頻平臺,也是同樣充斥著這些內容,很多人可能真的不知道,這些作者的邏輯,基本是什么有流量,就做什么內容,當然,還要加上平臺鼓勵什么,算法也會推薦什么這個前提,@紫竹商業評論 預測,下一步,反對極端狹隘民族主義、曝光“民間鋤奸”鬧劇,將成為各大視頻自媒體平臺流量焦點,應該很快會把這種案例常態化的極端內容,就像當年一出現“鼓勵地攤經濟”一詞,就馬上出現擺地攤月入5萬、月入9萬的內容一樣。
那么,抖音這種成功定位后,如何能確保不被“偷家”?在@紫竹商業評論 看來,就是要承擔起“行業老大”的職責,能力越大責任越重——定規則,以及為維持秩序而增加更多的投入,尤其是科技算法上的投入,這其實可以算作行業自律和公益性投入。沒辦法,想讓一個行業繼續健康發展,這些投入就是行業老大必不可少的成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