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曾當過土匪的趙玉昆,打著抗日的名頭,拉起了一支上千人的隊伍。由于他拉來的人,大多是一些三教九流之徒,使得部隊經常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為了更好地管理部隊,趙玉昆便三顧茅廬地把同鄉的宋學飛請來當參謀長。宋學飛真才實學,在他的帶領下,部隊很快便發展到3000多人,12個團的規模。
那段日子,趙玉昆的這支部隊引起了日寇的注意。為了自保,趙玉昆打算與晉察冀軍區第一軍分區的司令員楊成武合作。趙玉昆答應入編,但他不愿意吃虧,便派出宋學飛前去談判。
按著趙玉昆的意思,宋學飛提出了三個條件:一、允許他們任命連以上干部二、由八路軍發響;三、給予他們自由行動。出于聯合抗戰的目的,盡管條件很苛刻,楊成武還是答應了下來。同時,楊成武對和他談判的“地主”宋學飛很是不滿。
宋學飛,1904年出生,河北易縣人。宋學飛的家里很有錢,很小就被送去讀書。家里人想著讓他學點兒知識,回家繼承家產就好。誰知道,宋學飛有顆愛國的心,于1926年考上了中國四大軍校之一的東北講武堂。畢業后,宋學飛自然去了東北軍。
憑著高學歷,宋學飛很快擔任了張學良的騎兵營營長。“九·一八”事變后,宋學飛對張學良不抵抗政策失望至極,于是,他毅然返回老家易縣。本來他今后不打算再從軍了,然而,同鄉的趙玉昆改變了他的命運。
趙玉昆出生貧農家庭,他也在東北軍當過兵。由于怕打仗上前線,他索性瞎編了個理由跑回了老家。此后,不學無術的他,放棄了殺豬轉而當了土匪,靠著打家劫舍過活。
后來,在他的多番游說下,宋學飛以為趙要抗日,所以答應加入其中。接著,兩人合作將抗戰隊伍發展壯大。部隊改編后,楊成武派王道邦過去擔任支隊政委,負責對部隊改造。
隨著時間的推移,趙玉昆越發地不滿八路軍了。一次作戰中,楊成武為打擊日寇阿部規秀的部隊,抽調了支隊的兩個團。戰爭結束后,兩個團被調去阜平整訓,沒有歸隊。另外,因八路軍的部隊,經常被國民黨軍拖欠軍餉,隨著戰爭形勢愈發變得緊張,楊成武從牙縫中擠出的經費也不夠支隊使用了。
趙玉昆感覺楊成武要架空他,而楊成武也對趙玉昆很厭惡。此人有太多不良習慣,吃喝嫖賭,楊成武認為,若不盡早對其加以改造,遲早是個禍端。可還沒等楊成武騰出手教育他,趙玉昆就投敵了。
1940年3月,趙玉昆率隊進入保定城,準備投靠日寇。宋學飛趕緊騎馬飛奔軍分區,向楊成武報告,楊成武立即派兵追趕,途中遇到了趁亂跑出來的政委王道邦。
趙玉昆成了日寇的狗·腿子后,于1941年配合日軍“掃蕩”軍分區。楊成武率隊抵擋,與之作斗爭。基于宋學飛及時報信,以及他的軍事才能,楊成武對他的態度,從不滿逐步轉變為欣賞。之后,宋學飛擔任了25團團長、一分區參謀長、68軍參謀長(副軍級)。
1950年,趙玉昆在北平被逮捕,審訊時,他誣陷宋學飛和他是一伙的,還說當年日寇“掃蕩”時,宋學飛一家曾受過到日寇的恩惠,使他們一家躲過一劫。此時,楊成武站了出來,他表示當年確有日寇“保護”宋家一說,那是宋家在易縣很出名,日寇為了穩定易縣才會如此。
1955年,宋學飛被授予了大校軍銜。1961年,楊成武推薦宋學飛擔任北京衛戍區副司令員,也是這一年,宋學飛晉升為少將軍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