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我和一個朋友聊天,我們的年紀差不多,都是20年前開始出國旅行,我們回憶起當年在發達國家的經歷,很多感受不謀而合,應該有很多人的心路歷程,也和我們差不多。
對比當時我們眼里發達國家的樣子,如今的中國,到底算不算發達國家?
就讓我以寧波為例子,聊一聊這個話題。
首先,什么樣的國家才是發達國家?從數據上看,可以分為兩種。
第一種,經濟指標。最重要的就是人均GDP。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將人均GDP達2萬美元作為發達國家的門檻。按照這個標準,中國還不算發達國家,但我們很多地區,已經邁入發達經濟體的行列。
第二種,社會指標。包括人類發展指數(HDI)、預期壽命、受教育年限、社會保障水平等。
但這些指標非常抽象,都是一些空洞的數據。作為一個俗人,什么時候肉眼可見的發達國家標準呢?
我們總結出,發達國家的3個細節,供大家參考。
第一,草坪。
十幾年前,我第一次去美國的時候,看到他們的高速休息處里,總有一片片平整柔軟的草坪,就特別羨慕,我甚至躺在美國的草皮上,讓朋友給我拍照留念?,F在想起來,當時的我,就像劉姥姥進了大觀園。
當時,中國的草坪有幾個問題。
首先,數量少。
中國的城市里,草坪很少見,最多就在重點區域,點綴幾小塊,跟豆腐干似的,還保護得特別嚴格,不許游人踩踏。
草坪附近的英文標語,還經常鬧出笑話。
「INTO THE THINK,GRASS IS LONG」,這啥意思???
仔細一琢磨,原來是,「踏入想一想,小草也在長」。
「Cao Er cute, we love」,這又是啥意思呢?
原來是「草兒可愛,大家愛?!?/p>
其次,質量差。
老球迷應該還有印象,早年中國的甲A場地,天氣一冷,草地就變成屎黃色,畫面很難看。而且坑坑洼洼,如同菜地,球落地之后,都不能預判球路,只能靠猜,這樣的場地,不僅影響球迷觀賞,還容易造成球員受傷。
現在還能查到很多當年的新聞報道,比如,在2002年,《天府早報》有一篇文章:從甲A到英超,從菜地到御花園。
里面有一句話,看了讓人心酸,「吳柳健從成都體育中心到威爾士加迪夫的千年球場,感覺就像從施肥后臭氣熏天的菜地,來到了滿園飄香的御花園?!?/p>
大家千萬不要小看草皮,這也能體現一個國家科技能力、工業化程度、和社會管理水平。
1. 草種選育
而現代草皮種植則注重草種的選育,通過雜交、育種等手段培育出具有優良性狀的草種,例如耐踐踏、抗病蟲害、耐寒耐旱、適應性強等。這需要雄厚的科研實力。
2. 種植管理
草皮種植的管理也是一個技術活。需要根據草坪的類型、用途、氣候條件等因素,制定科學的種植管理方案,包括播種、施肥、澆水、修剪、病蟲害防治等。
3. 機械水平
隨著科技的進步,草皮種植行業也越來越機械化。例如,出現了自動播種機、自動收割機、自動噴灌系統等,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勞動強度。
毫不夸張地說,草坪就是發達國家最明顯的象征。只有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一個國家才會出現大面積的草坪,而且不擔心游人踩踏。
▲ 寧波鄞州 院士公園
▲ 寧波鄞州院士公園
前段時間,我去了一趟鄞州的院士公園,草坪嫩綠,柔軟,游客可以隨意行走,回想起當年甲A的草坪,令人不禁感慨,如今寧波一個社區公園的草坪,質量已經超過美國。
不同的是,現在的寧波人,不像我當初那樣,躺在草坪上拍照留念。對現在的人來說,擁有這樣的草坪,仿佛已經是一種標配,其實,這樣的局面,是我們幾十年的艱苦奮斗的成果,得來不易。這樣是邁入發達國家的一個標志。
第二,自行車道。
自行車有兩個屬性。
首先,交通工具。
在很多西方人的刻板印象里,中國依然是自行車王國。我在美國旅行的時候,經常有人問我,你們還騎自行車上下班嗎?對窮國來說,自行車僅僅是交通工具。
其次,健身工具。
一個國家,有了錢,人民才有健身需求。于是,又重拾曾經被拋棄的自行車,騎車的人多了,就出現了自行車專用道。千萬不要小看自行車專用道,這可是發達國家的特權。窮國可能有造價高昂的高速公路,卻不一定有自行車專用道。
▲ 丹麥自行車道
我在丹麥旅行的時候,當地的自行車道就讓我印象深刻。丹麥的人均GDP排名世界前十,已經建成了全國規模的11條自行車專用路,總里程高達1200公里。丹麥,也被稱為歐洲的自行車王國。
雖然,我們與丹麥相比,還有差距。但這幾年,自行車專用道越來越多,越來越美。在寧波,最熱門的自行車騎行地區,就是東錢湖,那里有環湖自行車專用道,非常漂亮。前幾天,我去東錢湖散步,看到很多人騎車,這已經是一個非常繁榮的運動項目。
▲ 東錢湖 自行車道
如今,江浙滬的騎行圈子,攀比成風,不踩一輛四位數的自行車出門,都不好意思說是去騎車。據我觀察,東錢湖騎行者的主力,是一群三十出頭的社會精英,大部分都沒有結婚,身材姣好,精力旺盛,空氣里彌漫著荷爾蒙的味道。騎行過后,大汗淋漓,相視而笑,心有靈犀,找個地方,互相安撫寂寞的靈魂。
我們從刀耕火種開始,奮斗幾千年,文明不斷進化,為的不就是這一天嗎?
如今還誕生出一個細分賽道,那就是「騎行媛」,很多人在網上挖苦她們。
我每次去東錢湖散步,都會遇到很多裝備不錯,騎車不多,不停拍照的女生,她們可能就是傳說中的騎行媛吧。
我覺得她們挺好,至少我看著爽,那句話咋說來著,一不圖我財,二不圖我感情,還愿意免費給我看。這是造福社會的大好事兒啊。
絲襪和吊帶確實風阻不大,跟正經騎行服效果相當,反倒她們那點運動強度根本用不上騎行服的排汗功能,騎行褲更是不必了,騎車10分鐘,拍照兩小時,根本不會磨皮。
換個角度看,她們簡直就是女菩薩,人家花那么多錢,買自行車,又花那么多錢,去打扮自己,毫不夸張地說,每一張照片,每一個視頻,都是她們嘔心瀝血的作品。
換個角度想,有美女加入騎行的行列,對行業來說,也是好事,美女們的騎行水平不一定高,但能吸引眼球,從而吸引更多的人加入這個運動,人多了,才能形成良性循環。足夠大的用戶體量,還會吸引更多從業者加入。卷出越來越便宜的騎行臺、功率計 、碼表、騎行軟件,這些最終會惠及每一個騎行用戶。從更高的角度看,這種細分領域的經濟增長點多了,就能帶動經濟的整體發展。
總而言之,自行車專用道和自行車運動的蓬勃發展,也是發達國家的標志。
第三,空氣質量。
十幾年前,我們去歐美自駕游,經常開玩笑說,這是出國洗肺,因為,當時國內的空氣質量的確糟糕。
尤其是北方,我一個朋友來自唐山,當時有一個著名的段子:世界鋼鐵產量第一名中國,第二名河北省,第三名唐山,雖然有開玩笑的成分,也足以說明當時北方重工業的規模有多么大。
那時候,環保意識不強,GDP才是頭等大事,霧霾成了很多人吐槽的對象,也成了很多人移民的理由。北方地區的空氣污染不僅帶動了空氣凈化器的銷售,也讓更多人關注空氣質量的信息。
2015年12月北京發布首個空氣重污染紅色預警期間,一款便攜空氣質量檢測儀迅速走紅。它只有一個橙子那么大,卻可以精確地測出周圍的空氣質量。
鮮為人知的是,這款儀器的發明者是個瑞士小伙。他叫李牧,一個中國通,也是中國最早的一批「洋網紅」,2014年,李牧的新婚妻子剛來到中國,哮喘就復發了,原因就是空氣質量太差。
▲ 李牧
李牧表示,自己很多朋友都因為空氣的原因搬到深圳去了,但他沒考慮過搬家,因為他對北京的空氣治理有信心,盡管這可能需要很長時間。
后來,他發明了空氣檢測儀,由于創業公司太忙,李牧放棄了自己原來電視臺節目主持人的工作,打算大干一場。
讓人始料未及的是,短短幾年后,李牧和他的產品一樣,悄無聲息地淡出了人們的視野。生意黃了,對他來說,創業失敗是一件壞事,但對我們來說,卻是好事,說明我們的空氣質量改善了。
總的來說,過去十年,我們的空氣質量,肉眼可見改善很多,以至于我們已經習慣了這種變化,當年,藍天白云都算一個大新聞,2014年APEC會議期間,網絡熱議北京空氣質量,將這樣的藍天稱為“APEC藍”。
▲ 寧波 球場
如今,見怪不怪。我每次打球,都會觀察天色,但凡晴天,幾乎都是藍天白云,非常養眼。,隨手一拍,就是大片??諝赓|量越來越好,曾經流行的空氣凈化器,不知不覺,已經被閑置在角落里。
當然,我們的空氣質量還存在區域不平衡。南方好,北方差,沿海邊疆好,內陸地區差。西藏、海南、這些地方空氣絕對好,而華北、東北、西北地區,就相對較差。
總的來說,我國的空氣質量與西方還有很大的差距,主要體現在通透性上,西方國家因為制造業外移,地廣人稀,污染源少,能見度高,通透性好。
但我們已經找到改善空氣質量的路徑,隨著我國綠色能源的發展,和電動汽車的普及,總有一天,我們的空氣質量,不比發達國家差。
寫在最后
我們這群俗人,人到中年,回想起當年在發達國家旅行的經歷,當時,我們印象最深刻的3個細節就是:草坪、自行車道、空氣質量。令人欣慰的是,短短十幾年后,在這三個領域,我們已經逐步追上發達國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