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臨,北京的夜色靜悄悄地涌入大街小巷,中南海一位年輕的女孩因為思戀戀人獨自在四合院中踱步,而她的戀人正是賀彪之子賀平。
與此同時,賀平正在家中商議自己的婚事,當賀彪得知自己兒子竟與鄧榕戀愛時大吃一驚,隨即嚴肅起來說道:
他的父親可是個好人啊,你日后定要好好待她!
要知道賀彪可是獲得過國家一級紅星勛章的人物,如今還擔任著解放軍后勤部的副部長。
這個女孩的父親究竟是誰居然能獲得他如此之高的評價,那賀平又是怎樣與這位出生在中南海的女子相戀的呢?
家族之女
這個女孩名為鄧榕,從小便身處于歷史的漩渦之中,而她的出生更是耀眼,因為他的父親是全國人民都熟知的鄧小平同志。
鄧小平對新中國的建設的貢獻自然是不言而喻,而鄧榕的童年與少女時期,就是在鄧小平呵護下長大的。
但鄧榕并不是一個單純依賴家庭背景的人,她從小就展現出了與眾不同的個性和獨特的見解,遠超常人的學習能力,以及忍耐能力更是讓她在同輩中脫穎而出。
少女時期的鄧榕正處于社會主義初建時期,家庭、國家、民族混在一起,目睹了這一切的鄧榕她感悟到每個人都應該有屬于自己的道路。
因此在教育上鄧榕沒有居于一處,她廣泛地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還特意學習了鋼琴等一系列新鮮玩意兒,不過她最熱愛的依舊還是文學。
但是隨著鄧小平的政治地位逐漸上升,鄧榕逐漸成為了眾人關注的焦點,每一個動作都受到了外界的關注。
她頓時覺得壓力撲涌而至,無論在哪她都覺得如坐針氈不知所措,而這個時候她遇見了自己一生的好朋友以及后來的媒人呂彤巖。
那是個清涼的夏日傍晚,鄧榕參加了一個聚餐,那是一個大型的宴會,很多政壇重要人物都受邀參加討論國事。
鄧榕對這些不感興趣便獨自躲在宴會的一角,也正是因此,她偶然遇到了同樣對政治不感興趣的呂彤巖。
此時的呂彤巖身穿淡綠色旗袍,眼眸中閃爍著聰慧的光芒,而她手中的書籍更是吸引了鄧榕的注意。
對政治均不感興趣的二人都驚奇于在這里還能找到志同道合之人,于是就此結下了深厚的友情。
兩人的情誼還展現在彼此親昵的稱呼中,一次聚會鄧榕吃得比平時稍微多了點,小小的臉蛋微微泛紅。
呂彤巖調皮地戲稱她為“胖胖姐姐”,而這個稱呼卻成為了她們之間的秘密暗號。
每當她們在人群中尋找對方,呂彤巖就會輕聲喚出“胖胖姐姐”,在那段讓鄧榕倍感壓力的時期,呂彤巖便是她的救贖。
相似的家境、相似的年紀、相同的愛好,使得她們成為無話不說的好友,她們時常待在一起探討書中的哲理,分享人生的感悟。
但是日子很快再次迎來變故,因為一些特殊原因鄧榕上中學后不得不來到農村下鄉,這讓她不得不面臨著與家人分離的痛苦。
回想起在家里的日子,鄧榕一直受到哥哥姐姐的疼愛是家中的小公主,從來沒有離開過父母身邊的她更沒有經歷過如此艱苦的農村生活。
因此,剛剛來到農村的時候,鄧榕的臉上總是掛著憂愁,難以適應新環境的她每到夜晚都會因為想家想到流淚。
不過好在每年收完地后,鄧榕都能獲得批準回家探親,這讓她枯燥的生活增添了一絲色彩,也是她一年唯一的盼頭。
似乎命運也憐憫她,出乎意料的是,好友呂彤巖畢業后居然也被分配到了這附近的醫院實習,這讓鄧榕黑暗的生活終于照進一縷陽光。
從那時起,鄧榕經常利用休息時間去探望呂彤巖,兩人一起回憶小時候的趣事,也互相傾訴著彼此最近遇到的困難。
在閑聊中,呂彤巖不禁對鄧榕的遭遇感到心疼,突然間她想到了一個與她有著共同遭遇的朋友——賀平。
“我可以介紹一個朋友給你,你們一定能聊得來?!?/strong>
呂彤巖突然說道,希望能給鄧榕帶來一些安慰和喜悅。
鄧榕小臉一紅,這呂彤巖明擺著是要給他介紹男朋友啊,但是與此同時她也感到好奇于是問道:
“賀平是誰???你為什么那么肯定我們一定聊得來呢?”
呂彤巖微笑著回答:
“賀平是一個非常聰明善良的人,他如今也在下鄉。但是他很樂觀,哪怕是現在這么艱難困苦的環境,他也一直保持著樂觀向上的態度,他一定會給你帶來積極的力量。我相信你們肯定能聊得來,互相支持和鼓勵。”
鄧榕聽后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對賀平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她確實很渴望在這時候有一個有著相同經歷的人,能與他分享彼此的故事,傾訴心聲排解苦悶。
呂彤巖雖說與自己也是親密無間但畢竟現在有著不同的經歷不能真正地感同身受,于是她答應了呂彤巖的介紹,鄧榕與賀平的故事便開始了。
喜結良緣
賀平和鄧榕的遭遇非常相似,與家人分離來到農村生活,也許正是由于有著相似的經歷,鄧榕和賀平在書信往來中產生了一種共鳴,仿佛彼此都是孤獨淪落的旅人。
在接下來的兩個月里,賀平和鄧榕憑借寫信來保持聯系,即使鄧榕回到南昌也沒有中斷過溝通。
隨著一封又一封信件的寄出,這些信件成為了他們思念的紐帶,拉近了他們之間的距離。
每每夜幕降臨時,賀平和鄧榕便開始在寄給彼此的信封中分享最近的喜怒哀樂,二人的感情也是日益升溫。
在一封信中,賀平表白了自己的心意:
“鄧小姐,您就像是我人生的指南針,您給了我方向,也給了我希望。我希望有朝一日,我們可以并肩前行?!?/strong>
鄧榕的回信中充滿了感慨:
“賀先生,您的每一封信都如春風,給我帶來了溫暖和無限的希望,我同樣期待那個美好的未來?!?/strong>
而這份特殊的情愫也沒有止步于紙面上,由于一些原因兩人一直都是書信交往,并沒有見過面,盡管如此兩人已經認定了對方,開始計劃著第一次見面。
不久后,賀平給鄧榕寄來了一封信,提到他要去江西永修看望勞動的父母,順道經過南昌想要來拜訪一下。
他已經迫不及待想要見到鄧榕以及她的家人,一方面是親口對自己這個愛慕已久的女孩表達愛意,另一方面也想向鄧榕的家人們表達自己的誠意。
與此同時,賀平也已經提前寫信告知了父母自己戀愛的消息,而賀平的父親得知自己的臭小子居然在和鄧小平之女戀愛時,不禁感到震驚,但是很快他又安心下來。
鄧小平的為人以及品性都是人盡皆知的,他的女兒在這樣的家庭中長大肯定也是知書達理。
隨后賀彪說道:
“我知道她,她的父親可是個好人,你一定要好好對人家小姑娘!”賀平鄭重地點了點頭。
而鄧榕知道賀平要過來后,直接把這事告訴了家里的父母和奶奶:
“賀平要到江西來。”
聽著女兒口中陌生的名字,鄧小平和卓琳不明白女兒說這是什么意思,便開口問道:
“賀平是誰???”
鄧榕也不扭捏,應聲答道:
“賀彪家的老三,我男朋友?!?/strong>
聽到賀彪兒子鄧小平也頓時放下心來,正如賀彪了解鄧小平一般,鄧小平也深知賀彪的為人。
在那個打仗的年代,賀彪不知道救下了多少解放軍戰士的生命,所以還沒見面,鄧小平一家人就很歡迎賀平的到來。
常言道,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親,鄧榕的母親卓琳也沒能免俗,賀平跟著鄧榕剛進家門,卓琳就和賀平拉起了家常。
卓琳調侃道:
“賀平啊,聽榕榕說你是個很不錯的孩子,我看你也是挺可愛的。”
賀平謙虛地笑了笑,說:
“阿姨過獎了,我只是比較老實不會說話。”
卓琳看著賀平真誠的眼神,覺得這個年輕人不僅有禮貌,而且很有責任感,似乎已經暗暗下了什么決定。
隨后卓琳和鄧榕的奶奶一起準備了一大桌子的飯菜,賀平也沒有假客氣,直接就把飯菜一掃而光,最后只剩下了一摞碗和盤子。
看到賀平把飯菜吃得干凈,卓琳不禁笑了起來,她說:
“賀平,你就是個好胃口啊,真是餓得慌??!”
賀平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說:
“是啊,家里的飯菜真好吃?!?/strong>
老人們聽著賀平的話,笑得更開心了,他們覺得賀平這樣自然大方的后生很有魅力,像他這樣的年輕人真是越來越少見了。
兩天下來,賀平不僅幫著鄧榕的媽媽和奶奶種絲瓜,還陪著幾個老人聊天。
他們談論著過去的時光和現在的社會變遷,賀平雖然年輕,但對于歷史和現實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大家都被他的聰明才智所吸引,對他越發喜歡,他們都覺得賀平是個懂事、有教養的年輕人,將來一定會有出息。
有了這次經歷鄧榕與賀平之間的感情是更上一層樓,而鄧小平對于這段感情也是由衷地看好,因為他相信,有責任感的人對女兒的感情一定是真摯的。
后來,鄧蓉也跟隨賀平去見了賀平的父母,在飯后閑聊中大家得知鄧榕居然還會彈鋼琴都紛紛表示想欣賞一番,而鄧榕也大大方方地為大家演奏了一曲《夢中的婚禮》。
琴音流轉,她展現出的才華和自信,為她贏得了賀家長輩們的認可。
但更讓賀家深感溫暖的,是鄧榕對家庭的體貼入微。
鄧榕在的那幾天恰巧碰上賀家的小孩突然生病時,她毫不猶豫地放下手頭的一切,與賀家一同守在病榻旁,還說到自己是女孩子心思比較細膩可以更好地照顧孩子,這也讓賀彪等人對自己這個兒媳婦是極其滿意。
共度危機
見過彼此父母后,兩人很快步入婚姻的殿堂,兩家的關系也因此日漸深厚,而兩人則精心經營著自己的小家,成為了彼此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以為事情就會這么一直發展下去,兩家人和和滿滿幸福安康,可沒承想鄧小平再次迎來了變故,也就是三起三落中的最后一落。
1976年,中國的政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鄧小平離開了中央,鄧家受到了巨大的壓力。
這一年對鄧榕而言家庭受到的打擊,讓她逐漸變得喜怒無常,她似乎又再一次墮入了當初剛剛下鄉的黑暗。
“今年北京的雪似乎比往年來得更早,也更冷些?!?/strong>
鄧榕經常獨自走在飄雪的夜晚囔囔道。
冷風穿透她的衣裳,心中的焦慮與擔憂更為刺骨,這時突然看見一個人影從黑暗中匆匆走來,果不其然正是賀平:“你放心,爸爸那邊我會照護的。”賀平心疼地將鄧榕擁入懷中,輕輕說道。
而賀平自然也不是隨便說說而已,哪怕如今鄧小平再次被人誣陷成為眾矢之的,賀平卻是百分百相信自己這個岳父還時不時前往拜訪,對鄧榕更是有著無微不至的照顧。
“如今你岳父家遭變故,你且把精力全身心放在他家,家里不用你管?!?/strong>
其實不僅僅是賀平,整個賀家也沒有在這個關鍵時刻背信棄義。
相反賀彪更是讓賀平全身心照顧鄧小平一家,自己對鄧家也是頗為關照,并且毫不避嫌還時常前往鄧家為自己這個親家排憂解悶。
晚風輕拂,燈光映照在鄧小平和賀彪的臉上,兩位老人坐在寬敞的客廳里,專心地玩著橋牌,桌子上放著一壺新泡的茶,隨著時間的推移茶的熱氣漸漸消散,但兩人的興趣絲毫未減。
鄧小平輕輕放下一張牌,微笑著對賀彪說:
“你這次又想騙我了嗎?”
賀彪笑著搖頭,反駁:
“老鄧,你每次都這么說,但最后贏的總是我!”
兩人的交流中充滿了玩味和戲謔,仿佛回到了他們年輕時的嬉戲時光。
雖然他們都已經從政多年,但在這個橋牌桌前,他們只想當兩個普通的老朋友,享受著彼此的陪伴,回味著過去的時光。
“老賀,往后你別來了,我怕……”
突然間鄧小平收起了笑容嚴肅地說道。
只見賀彪好似沒有聽到一樣依舊自顧自地下著棋,還時不時催促道:
“干嘛呢,出牌?。 ?/strong>
鄧小平無奈地笑笑,這個老頑童依舊如年輕時那般倔強,在賀家的陪伴與照護下,無論是鄧小平還是鄧榕都感到輕松不少,終究是熬過了那段煎熬的時光。
時光如白駒過隙,轉眼到了1996年末,鄧小平因為勞累過度舊病復發,經過長時間的治療仍然沒有明顯的好轉跡象,這個消息傳來,讓賀彪和賀平倍感焦灼和擔憂。
賀彪親自前往鄧小平的病房探望,看著鄧小平躺在病床上面色蒼白,頓時老淚縱橫,他輕輕走到賀平身邊,低聲對他說:
“女兒不方便,你要負責照顧好岳父?!?/strong>
“父親,您不必多說,這是自然?!?/strong>
賀彪看著躺在床上的岳父,再看看哭得泣不成聲的妻子,堅毅的眼神下定了決心。
于是賀平開始像親生兒子般傾注心血照顧岳父。無論是給鄧小平沐浴換藥,還是照顧他的日常生活,賀平總是細致入微地照料著每一個細節,不計較辛勞和疲倦。
面對鄧小平生命的最后階段,賀平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個真正的兒子是如何對待慈父的。
他默默地在岳父身邊守護,毫不畏懼地背負起所有的責任和累活,他的陪伴讓鄧小平感受到了無盡的溫暖和關懷,在最后的日子里感到安慰與慰藉。
結語
鄧榕與賀平之間的不凡愛情,不僅僅是兩個年輕人的心靈交融,它更是在中國近現代歷史背景下,兩個家族間深厚友情與支持的象征。
面對家族的榮譽與責任,鄧榕展現出了不凡的堅韌與智慧,而賀平則成為了她人生旅程中的穩定力量。
他們的愛情,像那時代的青春,充滿了挑戰與不確定,但也充滿了希望與夢想,他們共同經歷的風風雨雨,成為了他們愛情故事中最珍貴的回憶。
而兩個家族的深厚情誼,更是讓這段愛情故事增添了更多的分量,在那個特殊的時代背景下,家族的支持與理解,無疑為鄧榕與賀平提供了堅實的后盾。
這個故事也告訴我們,無論面對多大的困境,只要有愛、有信念,總會有一線生機,它鼓勵我們在生活中,無論面對何種挑戰,都要保持對愛的堅持與對家族的責任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