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因位于太行山以西而得名。
山西省下轄太原市、大同市、朔州市、忻州市、陽泉市、呂梁市、晉中市、長治市、晉城市、臨汾市、運城市11個地級市。
第一,太原市。
與此地地形有關,在古時,“原”指的是廣闊平坦的地區,而“太”與“大”通用,因此“太原”即指廣大平坦開闊的地方。
第二,大同市。
歷史上此處是中原漢民族與草原民族爭戰拉鋸之地,也是農耕文化與草原游牧文化共生共存、是數十種漢胡民族混居的地帶。
唐代曾在北部邊防設置大同軍節度使,此軍名便被后世用作地名“大同川”。取意為
“各族大同,和諧止戰”。
至契丹族建立的遼代,便將此處正式改名為“大同”,客觀上順應了各族人民世代祈求和平大融合的意愿。
第三,朔州市。
“朔州”地名出自《詩經》名句“城彼朔方”,朔方,意為北方。即此地位于王朝版圖的北方。
“州”在古代指重要的城市或節點。
第四,忻州市。
公元前200年,漢高祖劉邦北上抗擊匈奴,結果被困平城(今大同)白登山七天之久,史稱“白登之圍”。
后來用陳平秘計得以突圍,退至此處擺脫追兵,六軍欣然如歸,因“欣”與“忻(讀音xīn)”通,忻州之名由此而生。
第五,陽泉市。
昔日此處有泉五處,終年涌漾,澤潤一方,故稱漾泉,后演繹為陽泉。
第六,呂梁市。
呂梁得名于橫亙境內的呂梁山。呂梁山綿延如巨獸脊背,呂”字在《說文解字》中被解釋為“脊骨也”,“梁”表示隆起,因此得名呂梁山。
第七,晉中市。
山西簡稱“晉”,因為位于山西正中部而得名晉中。山西之所以簡稱“晉”,是因為原來這里是古晉國的所在。
“晉”字從字形上看,是箭矢射中靶心,當年受封此處的唐叔虞曾一箭射殺犀牛,“昔吾先君唐叔。射兕于徒林(地名)壹;以為大甲。以封于晉”,故得名晉國。
第八,長治市。
明嘉靖八年(1529年),嘉靖皇帝賜縣名為“長治縣”,取長治久安之意。
第九,晉城市。
“晉”字的由來,可參考前面所述的晉中市。
但之所以這里能叫晉城,根據宋太平興國年間,樂史所撰寫的《太平寰宇記》中曰:趙魏韓三家分晉,遷晉靜公到此,故曰晉城。
第十,臨汾市。
瀕臨汾水而得名。進一步追溯,汾者,大也,汾河因此而得名。
第十一,運城市。
因“鹽運之城”而得名,這里也是我國唯一一座,因鹽而建立起來的城市,史稱“鹽運專城”。這里有著名的千年鹽湖,運城下設有鹽湖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