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雷軍掀起新能源汽車老總的直播潮后,中國汽車的主流銷售模式也在發生變化。
上個月,傳統車企長城高調宣布,首批33家直營店將在17個城市同步開業。
另一方面,向來以保值著稱的豐田,竟然在618期間做起了“骨折價”活動,卡羅拉限時售價7.98萬元起,直接對標性價比之王比亞迪。
其實,自打特斯拉在2013年首次在中國落戶直營店開始,中國的汽車營銷模式就在發生改變。
比如造車新勢力的“蔚小理”,就是全面“直營”,說誓要革汽車經銷的“命”。
在直銷模式面前,傳統燃油車的4S店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被壓縮了利潤和形式。
所以從去年開始,市場上就掀起了4S店閉店潮。
而到了今年,隨著比亞迪等車企開啟了越發兇猛的價格戰,4S已經不僅僅是閉店,更是會跑路了。
上個月,河南鶴壁的一家4S店就突然關門,眾多車主表示,他們繳納的保證金無法退還,其項目金額涉及1000名車主。
過去我們聽說過健身房跑路、理發店跑路,很多顧客虧了卡上的幾百幾千塊錢,心想自認倒霉,也就算了。
但4S店的保證金可不是一筆小數目。
而在今年年初,廣東永奧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旗下80余家4S店則是直接被查封,包括問界、埃安、路特斯、領克4S店所有展車,一夜之間被銀行全部拉走。
不少已經付款的車主,頭一次碰到了“爛尾車”的情況。
除此之外,不少4S店的員工也被曝出拖欠工資多月。
汽車直營店,還打起了價格戰,在此情況下,眾多4S的經銷商進退兩難,“跑路”已經成了一種避免擴大虧損的方式。
因為4S店的建店費用不菲,一般大型合資車企的4S店光建店投入就要達到3000萬左右。
門店如果正常閉店清退,損失可能高達上千萬元。
此外,4S店也是勞動密集型行業,一家店有幾十上百名員工,如果按人均年薪10萬計算,每人的賠償款就是幾十萬元,加起來更是巨額數字,經銷商根本承受不起。
所以干脆選擇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的調查報告,2023年,全國完成年度銷量目標的經銷商僅占27.3%,經銷商虧損比例高達43.5%。
以龍頭的中升集團為例,2023年獲利下降24.70%;美東汽車、永達汽車、百得利控股,降幅更是超過60%!
所以在6月25日,全國工商聯汽車經銷商商會長劉英姿就表示,今年以來,廣大汽車經銷商在汽車價格倒掛、品牌銷量下滑等多種因素影響下,企業經營面臨巨大的壓力,焦慮情緒持續蔓延。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數據顯示,今年5月,中國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為58.2%,上升2.8個百分點,位于警戒線以上,經銷商庫存壓力較大。
隨著“價格戰”的加劇,4S店的利潤空間被大大壓縮,資金和運營壓力也隨之增大,部分經銷商的庫存深度甚至高達3個月。
由于資金周轉困難,不少4S店甚至選擇虧錢賣車。
而且,就連豪華市場的保時捷、奔馳、奧迪也不例外。
作為傳統A的性價比之王——奧迪A4L,目前的4S店最高優惠幅度甚至可以達到12萬,最低起售價格僅為21萬!
BB
“現在市場太難了,豪華品牌也挺不住了,甚至都開始5折促銷,我們的日子更難上加難。”
一名成都的汽車經銷商吐槽,“現在店里賣車根本不賺錢,甚至浮虧,但若退網損失更大,現在是虧也虧不起、退也退不掉,痛苦啊。”
此外,奔馳的純電動車EQ系列,也讓經銷商陷入嚴重虧損。
比如EQ這款47.8萬元起步價的純電動車,實際售價已降到20萬出頭,這在奔馳全系列車型中,也是前所未見。
比奔馳還高一個檔次的保時捷,進入中國20多年來,一直是富裕階層的象征,也向來都是高溢價、不愁賣。
但今年,保時捷的經銷商已經和總部吵起來了,他們以停止進車為要挾,要求保時捷總部給到新車促銷的補貼,同時更換相關高管。
頭部尚且如此,小店又何以堪?
那么,未來4S店又將何去何從呢?
從新能源的銷售模式變革看,隨著中間消費環節的縮短,4S店的消亡,幾乎是大勢所趨。
但對于廠商來說,4S店依然是一個不能忽視的利益鏈條。
這就要牽涉到4S店為什么會興起的問題。
過去,汽車廠商的主要投入都放在了研發、制造汽車上,銷售上很難拿出錢去投資直營,招聘銷售。
而且一旦終端銷售出現問題,就是對品牌形象的整體打擊。
比如比亞迪4S店失火,就可以歸咎于4S店的操作不當,裝修不行。
但總部直營店起火,對于企業的商譽來說,則是巨大的災難。
所以汽車廠商依賴4S店,很大程度上也是想把風險轉移給經銷商。
一方面,個別經銷商出現問題了,也不影響全盤。
另一方面,由于經銷商的存在,廠商的物流成本可以節省很大一筆費用——把車送到統一地點,比挨家挨戶送要省很多錢。
這就是大多數汽車廠商都不直銷的原因。
但在價格戰之下,經銷商的利益怎么保護,也是問題。
特別是以銷售傳統燃油車為主的經銷商,在近年來,普遍承受銷售點分布過密、廠家脫離實際的銷售政策、不合理的壓庫和搭售要求,盈利能力大幅降低。
像保時捷這樣的“逼宮”現象,也越來越多。
在無相君看來,未來的4S店想要活著,可能就要向“綜合大賣場”的形式轉型。
把各家的車都放在一起賣,像超市購物那樣,以市場為導向,分攤風險,增加營收。
但在此之前,經銷商跑路,4S店閉店的現象,肯定還會持續漫長的時間。
作為消費者,要格外小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