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oel Pana/TNC Photo Contest 2023
2024 年 Vol. 6
總第 28 期
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通訊
Nature-based Solutions (NbS) Round-up
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NbS),即保護、養護、恢復、可持續利用和管理天然或經改變的陸地、淡水、沿海和海洋生態系統的行動,有效和適應性地應對社會、經濟和環境挑戰, 同時提供人類福祉、生態系統服務、恢復力和生物多樣性惠益。大自然保護協會(TNC)中國項目科學部與合作伙伴匯總國內外NbS研究進展、政策與行業動態及實踐案例,編輯發布月度通訊,為關注NbS的研究者和實踐者提供信息參考。
01
研 究
《中國森林景觀恢復評估標準初探》
趙劼,世界林業研究,2024年6月20日
作為一種NbS方法,森林景觀恢復在恢復退化的森林景觀、保護生物多樣性與適應氣候變化等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但是由于缺乏統一的評估標準,阻礙了森林景觀恢復理念在我國的推廣和應用,亟需構建一套基于我國國情和林情的森林景觀恢復評估標準體系。文中介紹森林景觀恢復的基本理念及方法,概述國內外森林景觀恢復的研究進展,在指標構建原則和方法的指導下,參考國內外現有相關研究成果,初步構建了我國森林景觀恢復的評估標準體系,以期為我國森林景觀恢復實踐提供一套國家水平的評估標準框架,為各省域、區域、經營單位制定適合當地情況的具體評估標準指標提供決策支持。
相關鏈接:https://link.cnki.net/doi/10.13348/j.cnki.sjlyyj.2024.0051.y
《國外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NbS)研究進展》
徐琳琳,胡文浩,徐文輝,中國城市林業,2024年6月4日
一般認為,氣候減緩能在全球范圍內提供生物多樣性惠文章基于CiteSpace軟件和Web of Science核心數據庫,對國外NbS文獻進行梳理和分析,結果表明:1)國外NbS研究處于快速發展階段,2016年后發文量顯著提升,研究集中分布在北美、歐洲等地區,歐盟國家匯集了主要的研究機構,但尚未出現具有影響力的學者;2)NbS的知識研究基礎以評估框架研究和實踐案例研究為主;3)NbS研究5大熱點為城市再生、綠色空間管理、氣候適應與變化減緩、海岸韌性以及參與式規劃和治理,該領域早期聚焦于與之相關的概念研究,而后轉向具體方向領域的實證研究;4)NbS研究重點為藍綠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系統恢復以及海岸災害防御3大領域。在此基礎上,文章對NbS研究提出展望,即未來應重視概念辨析、加強實證研究、注重利益相關者間權衡,以及促進在發展中國家的推廣。
相關鏈接: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bd42u7TqVAG8Xpf4WyONuAzRdHcAIOGiDDs_s2ybhykuv2_Wko6VlF_gmQl64Sm-bSE--U4ja5L_x3TKd3BKSd5pa_OBl7tgfLCMo1Q18pg8myJBqVPG7-ARkvGXic8lm43zWR69fXvyI0xZlREty-fcEzK8FApR&uniplatform=NZKPT&language=CHS
Raising Ambition, Accelerating Action: Towards Enhanced 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s for Forests
《提高雄心,加快行動:努力提高國家自主貢獻》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2024年6月4日
報告揭示了當前國家自主貢獻(NDC)在森林保護、管理和恢復方面存在重大差距:熱帶森林砍伐排放量最高的20個國家在NDC中做出的承諾不足以實現到2030年停止毀林的全球目標。這其中只有8個國家制定了明確的量化目標來減少森林砍伐。報告建議加強和提升NDC和其他政策中的森林目標,敦促各國修訂、設立具體、可衡量的森林目標,并加大對森林資源豐富的國家的直接和實質性資金和技術支持。
相關鏈接:https://www.unep.org/resources/report/raising-ambition-accelerating-action-towards-enhanced-nationally-determined
A Quantitative Review of Nature-based Solutions for Urban Sustainability (2016–2022): From Science to Implementation
《2016-2022年基于自然的城市可持續解決方案的定量評審:從科學到實施》
Xuening Fang, Jingwei Li, Qun Ma, et al.,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24年6月1日
本研究聚焦于NbS在可持續城市方面的作用,搜集了2016-2022年間在SCI期刊上發表的標題、摘要或關鍵詞同時包含城市及NbS相關詞語的英文論文,對從中提取出的142個案例研究進行了系統性回顧。研究發現,NbS主要被用以應對城市洪澇(43%)與熱應激(21%),而在應對這些挑戰的NbS中,綠色屋頂(24%)和城市森林(16%)的研究與應用最為廣泛。大多數研究都涉及到至少一種NbS實施過程(83%),但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選擇和評估NbS及相關行動(66%),有關設計、實施以及轉移和擴大NbS的研究較少。研究建議建立一個清單,以幫助識別在不同背景下有效應對特定城市可持續性挑戰的NbS類型。將NbS的科學和實踐結合起來對于推動該領域的發展也至關重要。
相關鏈接:https://doi.org/10.1016/j.scitotenv.2024.172219
Article 6 Explainer – Updated with COP 28 Decisions
《第6條說明—COP28決議更新版》
The Nature Conservancy, 2024年6月
《巴黎協定》開辟了碳交易新時代的道路。根據其第6條協議,各國可以通過交易碳信用來合作實現各自的NDCs。然而,國家內監管的缺失阻礙了大多數國家進行交易。到目前為止,只有瑞士和泰國之間進行了一次轉讓。本文說明了為什么碳交易沒有大規模進行、自然與REDD+是否被包括在第6條中、第6條將如何影響自愿碳市場(VCM)、是否所有碳抵消都需要相應調整、第6條將如何影響NDC的實現等一系列問題,并提供了關于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大會(UNFCCC COPs)決議的直接指導,深入探討第6條對NDCs、自然和VCM的復雜影響。其中,文章指出,包括REDD+在內的NbS都被納入了第6條。雖然與所有行業一樣,土地部門在第6條文本中沒有明確提到,但只要符合第6條的指導原則,屬于碳減排或者碳去除的范疇,NbS項目就有資格根據第6條參與交易。
https://www.nature.org/content/dam/tnc/nature/en/documents/TNC_Article_6_Explainer.pdf
Monitoring Solutions for Remote Locations: A Data Gathering Approach for Remote Nature-based Solution Sites
《偏遠地區的監測解決方案:偏遠的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實施地點的數據收集方法》
Bartholomew Hill, Huili Chen, Qinhua Liang, et al., Nature-based Solutions, 2024年6月
本文提出了一種收集偏遠NbS地點高程數據的方法框架,結合使用GPS、無人機攝影測量和手持光激光雷達(LiDAR)設備。該方法框架包括在植被稀疏的地區和更寬闊的洪泛區中嘗試低成本無人機攝影測量調查,并在植被密集區和河道中進行詳細的手持LiDAR調查,而這些調查結合起來可以增強這些地區現有的數據庫。這種方法全面覆蓋各種偏遠的NbS環境,能夠在NbS實施前促進NbS落地的機會和環境風險識別,并能夠在NbS實施后,協助地理空間特征定位、改進洪水建模的現有DEM數據以及監測時間變化。
相關鏈接:https://doi.org/10.1016/j.nbsj.2024.100120
Red List of Mangrove Ecosystems
《紅樹林生態系統紅色名錄》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2024年5月22日
該報告是首個利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生態系統紅色名錄》對全球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功能群進行的全球評估,突顯了對全球紅樹林生態系統潛在的崩潰風險。報告顯示,超過50%的紅樹林生態系統面臨崩潰的危險。如果不采取額外的保護措施,到2050年,將有約7065平方公里的紅樹林將消失,約23672平方公里的紅樹林將因海平面上升被淹沒。這將導致約18億噸碳儲存損失、約210萬人受沿海洪水影響和360億美元的財產失去保護。報告分析了全球紅樹林退化和喪失的主要威脅,并指出諸如保護現有的紅樹林與保持沉積物流動等保持生態系統完整性的措施將有助于紅樹林抵御氣候變化的影響。
相關鏈接:https://www.iucn.org/resources/conservation-tool/iucn-red-list-ecosystems/red-list-mangrove-ecosystems
2024 State and Trends of Carbon Pricing
《2024年碳定價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
World Bank, 2024年5月21日
本報告提供了全球現有和新興碳定價工具的最新概述,涵蓋了國際、國家和地方等不同層面的舉措。此外,報告探討了過去一年中碳定價工具的發展和實施趨勢及其驅動因素。具體來說,本報告涵蓋了碳稅、排放交易系統(ETS)和信用機制,其主要議題包括低收入和中等收入經濟體對ETS和碳稅的采納情況,ETS和碳稅的行業覆蓋范圍,以及信用機制在政策組合中的應用。報告在第三部分指出,基于自然的碳信用包括農業、林業和其他土地使用類別中的避免碳排放和碳去除項目,這一類別在交易中價格降幅最大,2022年至2023年間平均價格下跌了近80%,低于2美元。報告認為基于自然的碳信用價格的下跌與市場對避免碳排放項目信用的完整性的質疑有關。
相關鏈接:https://openknowledge.worldbank.org/entities/publication/b0d66765-299c-4fb8-921f-61f6bb979087
Assess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Marine Nature-based Solutions with Climate Risk Assessments
《使用氣候風險評估來評估海洋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的有效性》
Juan Bueno-Pardo, Ana Ruiz-Frau, Clement Garcia, et al., Global Change Biology, 2024年5月7日
本研究使用海洋NbS風險減緩能力衡量海洋NbS的有效性,并提供了一套氣候風險與海洋NbS有效性評估的方法工具。這種方法基于環境數據與專家引導,能夠超越現有實踐,評估NbS在未來不同社會政治和氣候變化情景下減少棲息地或物種風險的有效性。研究以兩個應用NbS“具有自然包容性的收獲”方法的貝類養殖場為例,展示了如何在實踐中運用該方法工具。這套方法工具可以用于快速評估,且對數據或資源需求較低,保證了跨地點和物種的可比性,可以廣泛應用于海洋相關的適應政策。
相關鏈接:https://doi.org/10.1111/gcb.17296
China’s Nature-based Solutions in the Global South: Evidence from Asia, Africa, and Latin America
《中國在全球南方的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來自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證據》
Annah Lake Zhu, Niklas Wenis, Juliet Lu, et al.,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2024年5月
2019年以來,NbS在中國開展的南南合作中的熱度迅速上漲。本研究考察了中國主導或資助的NbS相關項目,并對這些干預措施或是明顯缺乏此類干預措施的情況進行了比較分析,探討了中國在推動全球南方NbS方面的現狀和未來。研究識別了三種NbS相關合作類型:三方合作、雙邊或多邊合作以及綠色基礎設施,并指出中國在全球南方的NbS援助在地理上并不均衡:中國的NbS項目在亞洲最為普遍,其次是非洲,拉丁美洲最少。研究發現,中國在環境外交中采納這一概念與NbS促進中國生態文明“走向全球”愿景的潛力直接相關。NbS與生態文明的一致性,加之NbS的全球影響力,為中國環境話語走向世界提供了強有力的平臺。
相關鏈接:https://doi.org/10.1016/j.gloenvcha.2024.102842
Emissions Trading Worldwide: Status Report 2024
《全球碳市場進展2024年度報告》
International Carbon Action Partnership, 2024年4月10日
報告指出各國政府日益傾向于采用碳排放交易作為應對氣候危機的政策措施,占全球GDP 58%的地區正在使用碳排放交易系統,全球范圍內已建立36個排放交易系統,另有22個正在籌備中。全球合規性碳排放交易市場在2023年創下了740億美元的收入新高,這些收入通常用于進一步發展減排措施或支持低收入社區減少排放,加拿大和歐盟等發達經濟體也正在嘗試建立新系統,將碳定價擴展到新的行業,以降低排放。多個國家將NbS在內的非能源行業碳信用納入碳市場交易,或者正在對其進行廣泛討論。
相關鏈接:https://icapcarbonaction.com/en/publications/emissions-trading-worldwide-2024-icap-status-report
02
國 際
歐盟通過《自然恢復法》
2024年6月17日
6月17日,歐盟27個成員國的環境部長當日在盧森堡舉行的會議上通過了《自然恢復法》。該法案旨在恢復歐盟退化的土地和生物多樣性,要求成員國到2030年恢復至少20%退化的生態系統。該法案是第一部覆蓋整個歐洲、有關自然的綜合性法律,為各個成員國陸地、海洋、淡水、森林、農業和城市生態系統的自然恢復設定了具體的、具有法律約束力的目標和義務。歐盟成員國將優先恢復Natura 2000自然保護地網絡的生態環境,具體措施包括保護傳粉者、增加草地蝴蝶和農田鳥類的數量、保護城市綠地、恢復海洋棲息地以及到2030年在歐盟范圍內種植至少30億棵樹等。
相關鏈接:https://environment.ec.europa.eu/topics/nature-and-biodiversity/nature-restoration-law_en
加拿大發布《2030年自然戰略》和《自然問責法案》
2024年6月13日
6月13日,加拿大環境與氣候變化部發布了《2030年自然戰略》,即加拿大國家生物多樣性戰略和行動計劃(NBSAP),以及《自然問責法案》。NBSAP為逆轉加拿大生物多樣性喪失趨勢提供了一份詳細指南,回應了棲息地恢復和生態系統保護的迫切需要,要求到2030年保護加拿大30%的陸地和海洋區域,提出了六大支柱和具體行動計劃,并以原住民主導的自然保護工作為計劃核心。該戰略的關鍵是全社會的參與,綜合各省、原住民以及社會各界利益相關方的意見與努力。加拿大同時還提出了《自然問責法案》,若成功通過,將創建一個透明和問責制框架,為NBSAP提供立法保障。該法案提供了到2050年的具體步驟 ,包括對《2030年自然戰略》實施進展進行評估,并在必要時提供信息修正方向,確保NBSAP報告中取得了實際、可衡量的成果。
相關鏈接:https://www.canada.ca/en/environment-climate-change/news/2024/06/2030-nature-strategy-and-nature-accountability-bill.html
美國發布首個國家海洋生物多樣性戰略
2024年6月3日
6月3日,美國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發布《美國國家海洋生物多樣性戰略》(The National Ocean Biodiversity Strategy)。《戰略》指出,美國的海洋水域面臨著來自變暖、過度捕撈、酸化和生物多樣性喪失等日益增長的威脅,強調美國需要更好地利用現有的知識和技術進步保護海洋。《戰略》將指導美國政府推動實現三大總體目標:第一,協調美國全國海洋研究和保護,具體目標包括制定實現戰略的具體實施計劃、建立管理實施協調機制、記錄生物多樣性知識的差距以及海洋生物多樣性對人類和經濟的利益;第二,強化海洋生物多樣性知識的工具和體制,建立強大的信息傳輸渠道,支持從海岸到深海的海洋生物多樣性指標和動態圖;第三,將保護、恢復和可持續利用海洋生物多樣性,擴展生物多樣性知識的收集、傳遞和使用,以指導推進海洋保護、恢復和可持續發展的行動。此外,《戰略》也強調確保海洋生物多樣性持續為人類社會提供關鍵的生態功能和服務。
相關鏈接:https://www.whitehouse.gov/wp-content/uploads/2024/06/NSTC_National-Ocean-Biodiversity-Strategy.pdf
美國拜登-哈里斯政府發布關于自愿碳市場的聯合政策聲明和原則
2024年5月24月
美國拜登-哈里斯政府發布《關于自愿碳市場的聯合政策聲明和原則》(Voluntary Carbon Markets Joint Policy Statement and Principles),將美國政府推進高誠信自愿碳市場(VCM)的方法編纂發布。《聲明和原則》代表了美國政府對推進VCM負責任發展的承諾,制定了明確的激勵和保障措施,以確保碳市場能推動雄心勃勃和可信的氣候行動并創造經濟機會。原則包括碳信用和產生碳信用的活動應符合可靠的完整性標準、產生信用的活動應避免對環境和社會造成損害、制定透明和包容各方的惠益共享方案、購買碳信用的企業買家應優先考慮其自身價值鏈中可衡量的減排量等。高誠信的VCM 可以為現有的、包括NbS在內的脫碳項目和創新的氣候技術提供可靠的額外資本和市場支持,還可以為社區帶來重要的共同利益,包括支持經濟發展、維持原住民和當地社區的生計以及保護土地和水資源以及生物多樣性。
相關鏈接:https://www.whitehouse.gov/wp-content/uploads/2024/05/VCM-Joint-Policy-Statement-and-Principles.pdf
國 內
《候鳥遷飛通道保護修復中國行動計劃(2024—2030年)》
2024年6月24日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財政部、國家林草局編制了《候鳥遷飛通道保護修復中國行動計劃(2024—2030年)》,提出到2030年將90%的候鳥遷飛通道關鍵棲息地納入有效保護范圍、80%以上的候鳥種類得到有效監測等目標。行動計劃明確,綜合考慮受威脅候鳥物種數量、候鳥種群數量占全球(遷飛路線)比例和候鳥數量等指標,篩選了821處候鳥遷飛通道關鍵棲息地。通過全面強化保護管理和生態修復,實現對我國4條候鳥遷飛通道的整體協同保護。行動計劃提出遷飛通道保護網絡建設、關鍵棲息地修復、調查監測能力提升、人鳥友好等4方面主要行動,布局健全保護網絡、棲息地污染治理、外來入侵物種防治、健全數據收集體系、建設人鳥友好社區等多方面措施。
相關鏈接:https://www.ndrc.gov.cn/xxgk/zcfb/tz//202406/P020240624568949062260.pdf
廣東省自然資源廳、省林業局印發《廣東紅樹林保護修復管理試點方案》
2024年6月13日
6月13日,廣東省自然資源廳、省林業局印發《廣東紅樹林保護修復管理試點方案》,在打造紅樹林種植—生態養殖耦合模式、完善紅樹林保護修復激勵機制、建立珠三角—粵東粵西紅樹林異地修復合作機制、創新紅樹林管理利用模式、推進紅樹林市場化保護修復、推進國際紅樹林中心建設六大方面提出目標和要求,創新紅樹林保護修復管理模式,積極破解紅樹林保護修復面臨的空間落地難、資金落實難等問題,助推廣東將紅樹林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相關鏈接:https://www.mnr.gov.cn/zt/hd/hyr/2024nhyxcr/xlhd/202406/t20240613_2847982.html
《2023年中國海洋生態預警監測公報》發布
2024年6月8日
6月8日,自然資源部發布《2023年中國海洋生態預警監測公報》,展示了近年來我國海洋生態狀況總體穩定的情況,分析了當前面臨的海洋生態災害和問題。為進一步守住海洋生態安全邊界和底線,自然資源系統將通過優化海洋國土空間布局、強化海洋開發利用管理、完善海洋生態預警監測體系、加強海洋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四方面提升海洋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其中,加強海洋生態系統保護修復方面將強化自然岸線、無居民海島、重要濱海濕地、重要海洋生態廊道,以及紅樹林、珊瑚礁等典型海洋生態系統的保護和修復,加強互花米草、滸苔綠潮等聯防聯治,強化生態修復關鍵技術研究,完善生態修復多元化投入機制。
相關鏈接:https://www.gov.cn/lianbo/bumen/202406/content_6957013.htm
自然資源部辦公廳關于加強珊瑚礁生態系統保護修復的通知
2024年6月9日
6月9日,《自然資源部辦公廳關于加強珊瑚礁保護修復的通知》印發。《通知》圍繞建立健全調查評估和預警監測體系、加強珊瑚礁生態系統保護和管理、科學實施珊瑚礁生態系統保護修復、探索推進珊瑚礁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提升科技支撐能力5個方面提出10條要求,包括開展珊瑚礁生態系統調查評估、加強珊瑚礁生態系統預警監測、強化珊瑚礁生態系統整體保護等要求,進一步加強珊瑚礁生態系統保護修復,推動提升珊瑚礁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
相關鏈接:https://www.mnr.gov.cn/dt/ywbb/202406/t20240609_2847775.html
生態環境部印發實施《美麗海灣建設提升行動方案》
2024年6月7日
6月7日,生態環境部印發了《美麗海灣建設提升行動方案》,重點推進110余個海灣建設美麗海灣,探索推進廈門市等7個城市全域建設美麗海灣,推動美麗海灣建設擴面、提質、增效。《方案》明確了到2025年和2027年兩個時間節點的目標要求,細化了美麗海灣建設提質增效、典型海洋生態系統保護修復、重點入海排污口整治等3項具體行動。其中,典型海洋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將聚焦紅樹林、珊瑚礁、海草床、濱海鹽沼等典型海洋生態系統,結合美麗海灣建設、海灣精細化調查等工作,高質量推進“十四五”海灣生態保護修復任務措施,依法加強海洋生態保護與修復監管,推動關鍵區域典型海洋生態系統健康狀況提升。
相關鏈接:http://sthj.gxgg.gov.cn/zwxx/zwdt/t18537584.shtml
關于印發《關于財政支持“三北”工程建設的意見》的通知
2024年5月14日
5月14日,財政部和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發布了《關于財政支持“三北”工程建設的意見》。《意見》將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正確處理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重點攻堅和協同治理、自然恢復和人工修復、外部約束和內生動力、“雙碳”承諾和自主行動的關系,因地因時制宜、分區分類施策。以防沙治沙為主攻方向,以全力打好三大標志性戰役為重點,強化財政政策保障,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促進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構建穩定持續、保障到位、渠道多元的資金支持和政策支撐體系。
相關鏈接: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406/content_6955374.htm
03
行 業 動 態
世界資源研究所推出《恢復啟動平臺》
世界資源研究所(WRI)推出《恢復啟動平臺》(Restoration Launchpad),提出了用于規劃和實施景觀恢復項目的分步流程。該指南識別了項目的五個基本階段:范圍確定、設計、融資、實施和監測。每個階段都提供了關鍵步驟與核對清單,以幫助規劃人員跟蹤項目進展并確保所有內容都被考慮在內。這些清單可以根據草原、牧場、農田、沿海地區、濕地和泥炭地等不同的生態系統進行調整和實施。
相關鏈接:https://www.wri.org/research/restoration-launchpad-step-step-guide-restoration-planners-and-practitioners
加拿大推出《第一民族碳工具包》
Ecotrust Canada和不列顛哥倫比亞第一民族議會(BCAFN)合作共同開發了《第一民族碳工具包》(First Nations Carbon Toolkit)。該工具包包含五個模塊:氣候變化與基于自然的氣候解決方案、碳市場與碳抵消、落實和維護第一民族碳權等權利、機會、障礙與案例研究以及獨立規劃碳項目,將為第一民族提供有關森林碳抵消項目、碳抵消項目對民族權利的意義、碳抵消項目如何保護和修復森林等真實、全面的信息,幫助第一民族合理地評估潛在的碳項目。
相關鏈接:https://www.carbontoolkit.org/
加拿大向非洲城市適應氣候變化的NbS項目提供超過2800萬加元的資金支持
加拿大全球事務部撥款2870萬加元(約合2100萬美元)用于資助撒哈拉以南非洲城市自然解決方案擴展項目(SUNCASA),支持其通過性別響應的NbS推進其氣候變化適應、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民生優先事項。該項目旨在通過NbS推進非洲城市的氣候適應,將在埃塞俄比亞的德雷達瓦、盧旺達的基加利和南非的約翰內斯堡實施流域進行修復、城市植樹和保護行動。這些行動將減少氣候引發的洪水風險,增加綠色空間的可及性,改善性別平等,并支持超過200萬人口的生物多樣性。
相關鏈接:https://www.wri.org/news/release-canada-awards-over-cad28-million-scale-nature-based-solutions-climate-adaptation - :~:text=to find something%3F-,RELEASE%3A Canada Awards Over CAD%2428 Million to Scale Nature,Climate Adaptation in African Cities&text=This award will directly benefit,million residents in African cities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和全球環境基金會啟動藍色和綠色島嶼綜合計劃
5月28日,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和全球環境基金會在第四屆小島嶼發展中國家國際會議上啟動了一項包含1.35億美元資金的藍色和綠色島嶼綜合計劃(Blue and Green Islands Integrated Programme)。該計劃針對15個小島嶼發展中國家,旨在促進自然積極的變化。該計劃強調自然的關鍵作用,并將擴大食品業、旅游業和城市部門的NbS實施規模,幫助關鍵行業扭轉其對自然的不利影響,改善小島嶼人民的日常生活,并幫助自然世界的恢復和保護。
相關鏈接:https://www.undp.org/nature/our-flagship-initiatives/bgi-ip
UNDP啟動了第四批海洋創新者計劃
5月28日,UNDP在第四屆小島嶼發展中國家國際會議上啟動了第四批13位海洋創新者計劃。這些創新者將為海洋保護和經濟發展提供新思路與新方法,有助于打造更健康、更具彈性的海洋,并將惠及脆弱的小島嶼發展中國家和沿海最不發達國家。新一批創新者由UNDP的海洋創新挑戰(OIC)項目以及瑞典和挪威的資金支持,將獲得最多4萬美元的資助,并接受長達六個月的指導。其創新項目涵蓋處理廢物、海藻種植、促進社區生態旅游、賦能沿海社區等多個維度,旨在保護重要的海洋生態系統的同時促進社會經濟增長。
相關鏈接:https://www.undp.org/press-releases/undp-boost-blue-economy-sids-and-coastal-ldcs
世界可持續發展工商理事會正式推出兩項NbS工具
6月5日,世界可持續發展工商理事會(WBCSD)正式推出NbS藍圖(Nature-based Solutions Blueprint)和NbS路徑圖(Nature-based Solutions Map)兩項工具。這兩項實用工具由WBCSD與50多家全球公司和組織在過去一年聯合開發,用于支持企業識別并構建NbS商業案例。這些解決方案在解決核心商業挑戰的同時,也推動了氣候、自然和公平行動的開展。NbS藍圖為企業提供了一個分為六個階段的過程指引,用于構建跨行業和生物群落的NbS商業案例。NbS藍圖使用戶能夠參照標準化的解決方案,并在充分了解最佳實踐的情況下做出決策,選擇對公司價值最大化的方案。NbS路徑圖展示了每種NbS類型如何以及在何處能夠通過惠益氣候、自然和公平為公司和社會提供價值,幫助公司識別能夠幫助其應對挑戰、把握機遇的最佳NbS類型。
https://archive.wbcsd.org/Imperatives/Nature-Action/Nature-based-Solutions/NbS-Business-Cases/Resources/Nature-based-Solutions-Blueprint
https://archive.wbcsd.org/Imperatives/Nature-Action/Nature-based-Solutions/NbS-Business-Cases/Resources/Nature-based-Solutions-Map
04
實 踐 案 例
? Brian Sumner
Salt marshes for flood defense in the Dutch Wadden Sea in the Netherlands
荷蘭瓦登海鹽沼防洪項目
荷蘭約25%的國土位于平均海平面以下地勢低洼,長期面臨著嚴重的洪澇災害風險,而且對全球變暖導致的海平面上升也尤其敏感。鑒于這一嚴峻現實,荷蘭政府開展了荷蘭三角洲工程。作為整體工程的一部分,荷蘭實行了瓦登海鹽沼防洪項目,通過保護與修復鹽沼減輕瓦登海地區沿海洪水的影響。項目的一項成本效益分析研究了荷蘭一處25公里長的沿堤壩修建的鹽沼,發現在堤壩潰決造成較小或中等經濟損失時,在鹽沼內建設土制防波堤比單純提高堤壩高度更具成本效益。此外,另一項研究發現,鹽沼澤植被的前灘顯著降低了堤壩因波浪溢頂和對防護墻的沖擊而發生故障的概率。而作為半自然棲息地的人工鹽沼在荷蘭沿海和障壁島上面積達9000公頃,因此,鹽沼防洪將是應對沿海洪水影響和氣候變化的首選策略。
由于地處三國邊界,項目由荷蘭、德國和丹麥通過三邊瓦登海計劃共同管理,在地方層面,土地所有者與地方政府部門和自然保護組織合作,制定可持續的放牧政策。該項目主要由荷蘭政府出資,用于鹽沼保護與修復以及監測和報告鹽沼恢復實施的科學數據等。對鹽沼的研究則由荷蘭科學研究組織資助。該項目將為生態價值高的耐鹽植物等物種提供關鍵棲息地,并幫助減少該地區面臨的洪澇災害風險,帶來巨大的生態與社會經濟效益。
相關鏈接:https://casestudies.naturebasedsolutionsinitiative.org/casestudy/salt-marshes-for-flood-defense-in-the-dutch-wadden-sea/
7月重要日期概覽
7月12日
全國低碳日
7月14日
世界黑猩猩日
7月14日
鯊魚保護宣傳日
7月15日
金絲猴日
7月16日
世界蛇日
7月26日
國際紅樹林生態系統日
7月29日
全球老虎日
本期編輯:彭昀月、崔毅豪/大自然保護協會科學部;徐嘉憶、姜雪原/北京綠研公益發展中心自然項目;楊方義/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中國代表處
獲取本篇NbS近期資訊PDF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