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葉 故事來源/劉如梅
都說“遠親不如近鄰”,親戚遠了,終究不如左鄰右舍的好。那么如果自家親戚和兄弟姐妹都住得近,那這樣豈不就會親上加親了?
因此,很多在買房的人,都會想到這一點:買房還是買到有親戚的那個小區(qū)好,走親戚方便,有啥事還能有個照應,過年過節(jié)聚在一起更是熱鬧。
過去我還沒買房時,一直是這樣認為的,但如今我把房子買到兄弟姐妹同個小區(qū),并生活6年后,我就后悔死了,感覺和一幫親戚住在同一個小區(qū),就是我這一輩子做過最大的錯事。
我今年38歲,娘家一共三兄妹,而我是家里最小且唯一的女兒,上面分別是大哥和二哥。
兩個哥哥比我大四五歲,紛紛沒讀什么書,大哥初中畢業(yè)后去省城打工,二哥中專畢業(yè)后就留在縣城打工。不過,他們都比我有出息,一個個在20出頭就結婚成家,并早早在城里買了房子。
我是2011年嫁人的,如今嫁人13年了,由于我和丈夫都在娘家縣城這邊工作,結婚后,我們也就很少回婆家那邊。
剛嫁人時,丈夫沒有房子,我們是住在工廠宿舍,直到我懷孕生子才在工廠附近租了個房子。
雖然是租房子,但我們也生活得挺好的,壓力不大,一放假也可以回我娘家,跟父母一起同住,所以我這樣的生活,也算得上平淡卻很溫馨的。
而那時候,我也覺得自己生活在親人周圍,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不比那些遠嫁的女人,離娘家離兄弟姐妹很遠,平時有啥事都幫不到,真要相聚都很難見一次面。
2015年,娘家村里一個大老板,在我們縣城邊上開發(fā)了一個樓盤,房價很宜人,抱團買還有折扣,大哥和二哥原先買的都是二手房,看見有這么不錯的新房子,就一起買到了那個小區(qū)。
當時大哥和二哥都邀我一起買,說這樣住得近,以后好有個照應。我也覺得這樣很好,但我和丈夫手里的存款還差點,勉強交得起首付,卻沒錢裝修,而丈夫又是一個很要強的人,不會向公婆要錢買房,更不會跟親戚朋友借錢。
因此,那時候我們忍住了沒買,等手里的錢攢夠了再來看。
這么一忍,那個小區(qū)房價就在那蹭噌噌地往上漲,剛開盤時4000多一平的,沒過兩年就漲到5000多,裝修好的更是漲到6000多。大哥和二哥都說我要抓緊下手了,不然房價一直漲,我們攢錢速度也跟不上的。
于是,在2018年那會兒,我和丈夫剛好攢了個30萬,終于決定要買房了。不過丈夫覺得沒必要跟大哥二哥同小區(qū),說不如先買個老一點的二手房,等以后有錢了,再來考慮換。
而娘家父母卻勸我還是兄妹三買到一起好,互相有個照應,他們來城里也不用東奔西跑,我也認為父母說得有道理,而我也喜歡這種親人在身邊的生活。
所以,我就極力勸服丈夫,咬牙買到了那個小區(qū)。
大哥住在B棟9樓,二哥住在C棟12樓,我買的時候,正好二哥樓下4樓有人急售,比市場價便宜幾百元一平,我就買了那套房子。
雖然已經住過人了,但才入住不到3年,房子還很新,什么東西都有,可以拎包住,并且兩個哥哥就在附近,感覺也很不錯。
剛入住的頭半年,我們一家三口也住得很好,平時兄妹三家經常聚餐,娘家父母也經常來城里,三家人的孩子也都是熱熱鬧鬧的,玩得很好。像二哥大哥家都有小汽車的,每當下雨天或者一些不好的天氣,也都會幫忙接送我的孩子。
那段時間,我覺得這親人在身邊,就是非常幸福的。
然而,時間長了,過了一兩年后,我和丈夫卻開始后悔跟兩個哥哥住在同一個小區(qū)了,為啥會后悔呢?其實說起原因來也就這么三個:
1、三兄妹住得近,來往方便了,麻煩事也挺多
我們三兄妹同住一小區(qū),最大的好處是互相有個照應,但時間久了,這個照應,其實也是個麻煩。
比如我曾經很為之感到幸福的事,那就是三兄妹可以一起蹭飯吃,一家人做飯,三家人吃,既能團聚,又能省很多事。還有誰家方便,可以幫忙接送下孩子,有事要忙,也可以托閑著的那家人,幫忙照看孩子。
可是,這些事情,一兩次還好,一旦頻繁了,就會讓人感到麻煩又憋屈。
就說吃飯吧,每次聚餐基本會選擇在我家,原因就是剛買房時我為了多掙點,請母親來幫忙帶了半年,而我自己就去上班。
自從母親在我家后,大哥二哥兩家人就頻繁來我家蹭飯,起初是母親吆喝他們來吃,后面是他們很自覺地就來吃了。
雖然他們時常也會帶些菜過來,但來的次數多了,真的讓我和丈夫感到厭煩。伙食開銷大不說,家里也是弄得亂哄哄的,臟兮兮的。
還有每次吃完飯,他們兩家人都拍拍屁股走人,啥也不干的。剩下的刷鍋洗碗,都要我去處理。
誰忙了一天了,都想回家好好休息,結果卻還要各種奔忙,實在是讓人心累和厭煩。
2、三兄妹住得近,常見面,感情反而越來越不好
過去我和大哥二哥時常才能見到一次,那感情都很好,互相也會熱情又客氣。可自從住得近,見面多了,這感情就慢慢變得不好了。
這點我在大哥和二哥兩家人的身上,就看出了很大變化,過去他們哥倆早早買在同小區(qū)時,都是很要好的,我以前來串門,他們哥倆都會聚在一起喝幾杯酒。
以前也經常在家族群里,看見他們互相吆喝,一會他家有什么好東西,要誰過了拿點去,一會誰家做了好菜,會叫另外一家過去吃。
可過了一年多吧,我就沒在群里看見過這些互動了。
我還記得大嫂私底下抱怨過二哥家的一些事,說看見過二哥二嫂買了好東西,比如榴蓮、西瓜、龍眼等等,可以分著吃的東西,而二哥家卻沒有叫他們。
然后就說二哥家比較自私,以后她家有啥東西,也不叫他們了。
雖然我搬過來時,也極力去經營三兄妹的感情,但我發(fā)現,時間久了也一樣,一有點沒做好的,就會影響大家的感情。甚至小孩遇到了他們這些長輩,沒有叫人,都會被他們拿來說事。
3、和娘家人住得近,丈夫抱怨如同入贅
以前我們租房子住,雖然和娘家人都在同一個城市,但因為還有距離,平時很多時間也是我們一家三口住,我的丈夫就沒有覺得有啥不好。
可自從和大哥二哥同住一個小區(qū)后,丈夫就覺得他是入贅的女婿一樣,身邊所見之人不是娘家人,就是和我們家熟悉的親戚朋友。
大哥二哥有事沒事都來我們家吃喝,丈夫為了協助我招呼他們,都要一個個笑臉相迎,這就讓他覺得很沒地位一樣。
尤其是3年前,二哥家要了個二胎,把父母從老家接到城里幫忙帶娃后,我整個娘家都住在同一小區(qū),而且父母也住在我們樓上,每天抬頭不見低頭見的。
二哥不在家,父母老是什么都麻煩我丈夫,這就讓他很不滋味。
雖然說這8年時間里,家里沒有鬧出什么很嚴重的矛盾,但三家人的關系不如從前,各自心里都裝著對其他兄弟姐妹的不滿。
父母在城里生活了這兩年,也表示三兄妹在同一小區(qū),看似互相有照應,但中間也有很多不便之處,為了維系好我們三兄妹的關系,他們做什么都是要畏手畏腳,注意很多細節(jié),真怕一不小心就被計較了。
最后通過我家的經歷,奉勸準備買房的朋友,不要跟親戚買到同一個小區(qū),就算隔一條街,都比同一個小區(qū)好。
所謂“遠香近臭”,人與人之間走得太近,終究會是一場災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