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寫過好幾篇釘釘的觀察,釘釘在擁抱 AI 的路上比較積極,也比較有動力,這次釘釘新版本更新了 AI 搜索,就著這個事兒,再聊兩句。
1 AI 搜索是什么
AI 搜索指的并不是在搜索算法里加入 AI 的成分。其實傳統的搜索里,算法的含量已然很高了,也有 AI 的影子。
而這里的 AI 搜索,特指能夠借由大模型的理解、推理和生成能力,實現自然語言交互基礎上的信息查詢。在查詢之后,結果清晰明了,還有配套的腦圖和大綱。
這里提到的可查詢的信息,也很全面,幾乎釘釘里涉及到的各類信息,都是可查詢的對象:私聊、群聊、文檔、日程、待辦、會議等等,還有知識庫、日志。這些信息,也并不是散亂組織的,而是有結構的,相關的人員、聊天、文檔等也都有關聯性。這樣互相之間的邏輯就更清楚了。
2 具體的應用場景
具體的應用方面,第一個就是提問,就發生了變化。對于工作場景下的很多問題,可以用自然語言去提問了。官方給出的案例,能夠看得出來,是可以幫我大大減輕搜集這些信息的工作量的:
第二個,就是回答問題,是圍繞具體釘釘內信息的結構化輸出,直接得到答案,并不是把相關的聊天記錄和文檔信息給羅列在下面,還得自己翻找。
像這個,針對某個討論的課題,能夠直接搜集兩份資料,得到結論。
第三點,在結果之后,還有腦圖和提綱作為參考。同時,還有推薦的追問問題。比如就剛剛的結果,我們想了解團隊的成員有哪些,可以看到這種效果:
在我看到的案例中,比較驚艷的是這種,通過各種信息判斷當下任務狀態的,比如,提問一個任務的處理情況,能夠看到任務的進展,以及相關的負責人:
這樣的信息整理,會大大提升了解任務情況時的效率。也防止自己漏掉一些待處理的任務。
由于這些信息都有出處,也可以追溯到原始信息里去做更進一步的了解。
3 AI 搜索之于釘釘
話說回來,想聊聊 AI 搜索對于釘釘來說意味著什么。
在大模型領域,開放性是原生的,誰的應用層都可以調用,在獨有的數據和信息上做訓練,以及做調試。所以應用層的獨特性和價值,都會沉淀在場景和數據上。
釘釘在這兩方面有自己的獨特性。場景是垂直的辦公場景,覆蓋的企業數和用戶量很多,能深入很多企業的具體業務流程中,這是獨特性之一。
另外,前文提到的釘釘的各種信息和數據,從聊天記錄,到會議記錄,到日程和組織關系,都讓這些信息更加結構化。這是一批特別的數據,在別的應用層訓練時還苦惱的如何平衡數據的關系與權重時,釘釘天然就能拿到工作流中的這些結構和關聯。
AI 搜索會是釘釘圍繞自己獨特性出現的差異化功能。
我之前也介紹過通用型的 AI 搜索,它們解決的問題是信息的獲取,需求相對分散和長尾。而 AI 搜索解決的,實際上是信息的聚合與再整理,需求比較集中和剛需。
很多企業并沒有很好地組建起結構化的知識庫,而 AI 搜索能幫助完成很重要的一步:識別工作意圖。高頻的 AI 搜索之后,理論上可以建立起一套圍繞用戶工作場景的結構化信息庫,理想情況下,這就是企業自己的知識庫。這是 AI 能起到作用的很重要的場景,要人去做,往往吃力不討好。
另外比較有意思的是,這次釘釘 7.6 版本升級后,AI 助理除了默認接入通義大模型,也支持自選 6 家大模型,包括:MiniMax、月之暗面、智譜AI、獵戶星空、零一萬物、百川智能。其中多家我之前都做過介紹。
這種開放性,將應用層完全跟大模型剝離開來,不只是做做噱頭。大模型可能會呈現不同的優勢點,有的適合做總結,有的適合做推理。對比過之后,用戶可以自由選擇最有利于自己的底層模型。釘釘也不用再受制于單個模型的瓶頸。這點很有意思,也會讓 AI 搜索有更多可能性。
4 解決實際問題的才是AI 產品
我自己不厭其煩地聊這個觀點,就是解決實際問題才是產品。AI 的算法再驚嘆,技術再驚人,如果解決不了用戶需求,就不是 AI 產品。
坦白說,現在 AI 在應用場景上的進展,跟 2023 年初相比,大家都要悲觀許多。就像我在聊蘋果 AI 的時候提到的,場景+AI,比 AI+場景要更落地,更有效。
我們缺的不是 AI的技術,而是 AI 能讓人直觀感受到體驗差的場景。
像AI 的確是能夠進行內容創作的,但今天我日常看到的內容里,幾乎沒有 AI 的影子。播客、小紅書和視頻的文案,是很難直接產出的。對于內容創作者來說,更多還是輔助工具,協助做轉錄語音、整理信息的工作。
最多使用 AI 做文本創作的,反而是 SEO 這樣的領域,用大量低成本不講究品質(也不需要講究品質)的網頁來蠱惑搜索引擎,提升排序。
在許多行業,也都是如此,原本寄予很高期待的游戲行業,AI 的滲透率也并不理想。
我的感受是,這幾年,也許依然是大模型在各個行業內,垂直落地的階段。像在硅谷,AI 創業者們做的往往都是 toB 的項目,反而不是 toC。跟用戶場景也有關系。
說到釘釘的 AI 搜索,我當然不是在說一定就是非常出色的、了不起的 AI 產品,但釘釘天然有這種使用場景的土壤,作為一家大組織,能轉身這么快地提出一些解決方案,已然很值得點贊了。這是我持續看到 AI 在釘釘落地的原因。
AI 搜索的這些案例,確實有點想好好體驗一把,可惜我不上班了,這些功能就先讓各位還在上班的朋友去體驗吧,期待反饋 ^_^
目前他們已經開啟邀請測試,有興趣的深度用戶,可點擊釘釘 APP/PC 端頂部的搜索框進行申請。
參考:
題圖由 Midjourney 繪制。prompt:God of the manga, looking at the bubble, Takehiko Inoue style --ar 4:3 --v 6.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