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鼾,這一由上氣道軟組織狹窄和震動引起的普遍現象,不僅打擾個體的睡眠質量,還可能對心血管健康產生深遠影響。然而,現有的關于打鼾與心血管健康結果之間關聯的證據仍然有限。
一項發表在《NPJ digital medicine》上的研究通過對12,287名參與者進行約六個月的長期夜間打鼾監測和多次白天血壓評估,首次客觀揭示了打鼾與高血壓之間存在顯著關聯。
先說結論
1.打鼾與血壓:打鼾持續時間增加與血壓升高有關,在調整了平均呼吸暫停-低通氣指數(eAHI)、年齡、BMI和性別后也是如此。
2.打鼾與未控制高血壓:打鼾持續時間與未控制的高血壓顯著相關,尤其是在年齡≤50歲和BMI<30的人群中。
3.原發性打鼾與未控制高血壓:在排除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OSA)的參與者后,打鼾持續時間與未控制高血壓之間的關聯依然顯著。
研究內容
為了揭示打鼾與高血壓的關聯,研究人員分析了12,287名參與者的數據,這些參與者在2020年7月至2021年4月期間使用了床墊下睡眠傳感器和FDA注冊的家庭血壓監測儀。研究進一步的納入標準是參與者至少有28晚的睡眠和打鼾記錄,以及記錄期間至少進行了5次單獨的血壓測量。
研究參與者均為中年人(約50歲),普遍超重(BMI約28 kg/m2),且主要為男性 (88%)。首先,研究人員通過分析發現,打鼾持續時間增加與收縮壓和舒張壓升高相關。數據顯示頻繁打鼾者的收縮壓和舒張壓比不頻繁打鼾者分別高出約3 mmHg和4 mmHg,且與平均eAHI、年齡、BMI和性別無關。
進一步將OSA嚴重程度進行分類以及將打鼾持續時間分為四分位數后,結果顯示重度OSA但不打鼾的參與者,其收縮壓和舒張壓分別比不打鼾或無OSA的參與者高出3.6 mmHg和3.5 mmHg。
此外,無OSA但打鼾持續時間處于最高四分位數的參與者的收縮壓和舒張壓分別比無OSA或不打鼾的參與者高出3.8 mmHg和4.5 mmHg。結果表明,重度OSA但不打鼾者與血壓升高的關聯效應大小與單獨打鼾者相似。
接著,研究人員分析了打鼾與未控制高血壓之間的關聯。結果發現,打鼾持續時間與未控制的高血壓顯著相關。打鼾與性別之間無顯著交互作用,但與年齡和BMI之間存在顯著交互作用,≤50歲和BMI<30的參與者關聯更強。
打鼾增加未控制高血壓的可能性,>50歲且肥胖者患未控制高血壓的可能性增加20%,≤50歲且BMI正常者患未控制高血壓的可能性增加98%。不考慮交互作用,打鼾持續時間與未控制高血壓的可能性增加87%相關。
最后,研究人員進一步測試了原發性打鼾對未控制高血壓的潛在影響。在排除OSA參與者后,分析顯示打鼾持續時間與未控制高血壓仍顯著相關。打鼾時間較長者(第75百分位數)相比不打鼾者(第5百分位數),未控制高血壓的發生率高出89%,這一關聯與年齡、性別和BMI無關。
結論
綜上所述,這項研究探討了打鼾對高血壓的潛在影響,研究表明夜間打鼾與高血壓密切相關,獨立于睡眠呼吸暫停的存在與嚴重程度。這些發現為了解打鼾對高血壓的潛在影響提供了重要見解,并強調應該加強對打鼾在臨床管理中的重視,特別是在高血壓管理中的應用。
參考文獻:Lechat B, Naik G, Appleton S, et al. Regular snoring is associated with uncontrolled hypertension. NPJ Digit Med. 2024;7(1):38. Published 2024 Feb 17. doi:10.1038/s41746-024-01026-7
主編微信
趙編微信(加群小助手)
注:添加微信請備注昵稱+單位+研究
生命科學綜合交流QQ群:68134186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