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有一段時間沒有見面了。
今年更新得比較少,因為近半年在以龜速籌備一家新店,預計會在八月和大家見面。
什么店要籌備這么久?其實沒什么新奇,開出來的時候大家也不會太驚訝。
只是現在的我,如果要用一個新的關鍵詞形容,那便是克制。
要用三天完成的事情,絕不趕在一天。
設下寬松的deadline,在這之間游刃有余,玩得開心,是我現在喜歡的工作方式。
這樣的蛻變,我花了兩年多的時間完成。
三年前,我經營著一個女裝品牌,那是我的第一份事業。我幸運地吃到了互聯網紅利,卻也得到一個教訓:一味追求高效,容易將人逼入險境。
一路高歌,直到絕崖斷壁才會停下。最后不得不原路返回,去探尋沿途錯過的風景里,是否藏有一線生機。
當年的我,沒有選擇通過退一步來尋求出路,而是直接回到了原點。我關停了店鋪,重新思考事業對我的意義。曾經的熱愛,已經無法驅動我前進,我不知道問題出在了哪里。
說到底,那是我踏入社會以來,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失敗”。
我開始漫長地反思。我意識到過去顧著全速前進,遺漏了很多關于自身的問題,沒來得及搞明白。混沌與迷茫的我,覺得自己沒有能力,也不應該再輕易投身于任何事情當中。
就這樣,我開始了工作以來的第一次休息。一休就休了兩年多。
期間遇到了一些不錯的機會,但遠沒有心力去投入。于是我克制地參與著,不設目標,不帶預期,不求回報。
隨著時間推進,那些困擾我的人生問題,有些解開了,有些解不開。不過四季輪轉,天氣時好時壞,飯還是得吃,生活仍在繼續。
輕盈參與的事情,也適時地發芽了。
我開始意識到,人慢下來,甚至停下來,并不一定意味著失去。
那段時間里的一天,我到公園里看書。當我感到一切都是那么剛好,全然放松時,突起一陣狂風,將我的帽子掀翻。在狼狽中抬頭,卻發現樹很安定。
我想,這是樹想教會我的道理。
她的生長是那么地克制,不會因為一場大雨帶來的充沛水分,或是接連幾天的烈日供給,突然變得狂妄,拔地數尺。她只汲取剛好的養分,順著時間將根系延伸出去,照料花草,穩固大地。
在風雨中巋然不動地生長,才能抵擋得住風雨。
我悟到,萬物皆是因為遵循著自然的生息,生命的律動,才迸發出宇宙至高的生命力。
當然,道理很簡單,然而想在洪流中穩住自己的律動,保持清醒,卻不是一件易事。
我很清楚過去的自己敗在了哪里。在日復一日中,麻木地犯下很多錯誤。與其說當年主動選擇了gap,不如說是被迫停下自療。
遺憾的是,經過兩年多的休養,進行了大量的soul searching,也在流動的生活中,感受過無數神性的一刻——像大樹給我的啟發一般。我仍無法保證自己不再犯錯,不犯新的錯。
但我看見,允許,也接納與信任會犯錯誤的自己。我感到自己的靈魂被修補好了,我又重新有了信念感,心底被照亮。
下半年要做的事情最近八字有了一撇,我也終于有底氣說,我準備好了。
我非常想將一切的來龍去脈,每一個瞬間的念頭,最宏大的與最細微的,都與大家分享。但真的開始動筆,才發現想要梳理出一條線性的邏輯,真的很難。
因為今天我試圖講述的「振作」,是一次真實的人生實驗,一場漫長浩大的精神馬拉松。
我可以將她掰碎,總結出碎片化的道理,諸如“我做對了以下幾件事情”。但這個人生經歷太真實,太寶貴,太復雜,我想要盡可能完整地呈現。
就在思路卡住的時候,我沒有強求,而是停止寫作。短暫地離開了幾天,和朋友們出發,去完成自由潛三星的考試。
回來之后的幾天,我才反應過來。兩年前入坑自由潛,是剛停下的時候。兩年后考完三星,又即將有一個新的開始。在自由潛中的出發與抵達,貫穿了這兩年,我在當中的領悟,記錄著我的蛻變。
我意識到,從始至終,我們經歷的所有事情,無論大小,都是一場關于自身的修行。
自由潛,指的是不帶氣瓶,憑一口氣下潛的潛水方式。人越放松,身體耗氧量越低,一口氣能實現的深度就越深。
乍聽很簡單,但她的有趣之處在于,人要在保持放松的同時保持警惕。我們得對自己的生理及心理狀態非常了解,才能安全地追求極限深度。
下得越深,水壓越大,面臨的風險越多,越需要把握好“度”。超出極限輕則BO(Black Out),或受到擠壓傷,重則喪命。
當然,我還很菜,遠夠不著極限。但這當中充滿沖突的哲學,讓我沉迷。
剛在創業路上被自己絆了一腳,明白要強的人,才會追求卓越。但人太要強,就得栽跟頭。一個無法在自身各項沖突中找到平衡的人,沒辦法創造一個又一個的高峰。
雖然自由潛屬于極限運動,但我意外發現,大部分的時間里,是很安靜的。
下潛之前,要在水面上漫長地等待——調息。
而自由潛中大部分的時間,都在調息。
每一次調息,決定了下潛的運動表現。我向來是個急性子,在自由潛中碰了大壁。急,心率就會上去,人就想要大口呼吸。
調息的時候,我們漂浮在水面。四肢垂放,軀干完全放松。頭埋入水中,被水包圍,巨大的水聲中,只剩呼吸聲穿透身體。
在這片空前的安靜中,我的身體意識到,它其實很擅長放松,過去只是忘了要怎么放松。
通過反復的調息,我很快進入到放松的循環,就像與生俱來那般自然。這種深度的領悟,無法靠任何文字和語言傳達。是只有自己親身經歷過,用身心感受到的微妙變化。
后來我在書中讀到,在一切調動身體參與的體驗當中,我們的大腦會建立新的神經回路。神經是可塑的,人的意識在潛移默化中改變。
我以前聽到一個人說,感到自己被治愈了,我會覺得她只是產生了一種虛幻的感覺。直到自己體會了,我才很確定,那是我們體內真實的化學反應。
我用一種全新的方式,感知著自身的存在,感受著從未開啟的感官。很快從心底領悟到,等待的意義,是為了更好地出發。
兩年前入門,便是被這樣的哲思擊穿了心靈。我的body mind and soul,需要進行這樣的練習。
調息之后是下潛與返回。
一次的抵達之后,是一次又一次的抵達。下了10m,會想再下12m,15m,20m,30m。
過去的我,覺得自己的問題正是出在了這里。仿佛永遠不會滿意,永無止盡地追求突破。
但我現在覺得,我不該為追求一個更好的結果,而受到自己的批評。
只是當時的我,對結果抱的是執念。這份執念使我的身心變得僵硬,行動思維受阻。僵硬反過來限制了我,我不夠柔軟,無法對流動的生活做出反應。發展到后來,小小的變化都會給我帶來“疼痛”,直到徹底僵住。
我無力打破僵局,只好逃開。
在自由潛中我也遇到過挫折,但因為對結果沒有執念,考不過也沒有關系。我說服自己不帶預期地進入。在一次又一次的練習中,擺脫僵硬。
慢慢地動作流暢了,下潛的效率變高了,一口氣能潛的深度大了。在水下15m之后,我體驗到了自由落體。沒有空氣,沒有聲音,沒有重力。
這些時刻累積起來,組成了我的信念。
丟掉了更多的我執之后,生命重新變得輕盈。
至于考試,我們姑且將其視為「結果」好了。其實只要完成足夠多次的練習,通過考試,不過是其中一次正常發揮而已,是自然而然發生的。
考試結束,潛水卻不會停止。因為我們不是為了考試,才去學習潛水的。
改變視角,所有事情都會變成一場無限游戲。在過程中全情投入,進入命運的被動,反而收獲更多。
也許看到這里,有人會產生疑問,這么簡單的道理誰不懂?何必把潛水說得如此高深莫測。
我完全理解,過去的我也以為自己已經懂了很多的道理。
然而經歷兩年多脫產的思考,我認為思考是很重要,但人無法僅僅通過思考,去真正領悟一些道理。
在這兩年間,我讀了一些心理學書籍。其中一本是 ,顛覆了我的一些認知。
書中講到我們的大腦和身體,會在經歷中替我們記住負面的感受。我們可能以為自己忘了,let go了。卻會在一些微妙的時刻,無意觸發負面的心理機制。
這一點我在潛水中的很多個微妙時刻,都體悟過。我覺得身體從未忘記,她比我們的腦袋要反應得更快。
比如一只困在籠子里,永遠無法躲避電擊的狗狗。最后即便把門打開,也不會走出來。
這像極了崩潰過很多很多次,感覺無處可逃的我們。其實門一直開著,我們只是需要走出來。
書中提到諸如正念、瑜伽、游戲等的創新療法,能重塑我們因創傷,失去功能的大腦回路,重建感知力,讓我們得以更好地自省,自愈,自控,最終走出痛苦。
我在一期播客里聊到過,我漸漸意識到腦袋的問題,無法靠腦袋解決,就是受到這本書的啟發。
現在流行著各種形式主義的靈修,身心飽受創傷的現代年輕人,穿上素袍,放下手機,跑到深山里閉關,禁言,打坐。但靈修,不僅僅是精神層面的修行,人根本無法靠想來想清楚。
答案就在真實的生活里。去經歷,去克服,去熱愛,去創造。在體驗中迭代自己,一切才會是實心(solid)的。
前不久出差,見了一位行業里的朋友,聽到今年我要重新做事,很替我感到開心,也同時感到惋惜。
她說,看停下的這幾年,你做什么成什么,有沒有想過不停下,可能已經到了新的高峰!
我對她邪魅一笑,you never know~
她不知道,這三年我上了多么重要的一課。將來生命中所有的經驗,都會是我人生的解。
今日作者
兩年沒有工作的我,現在怎么樣了?
場簡單的跨國戀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