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不是身處南方,但是中部城市也會遇到梅雨季,地下室和一些相對樓層不高的場景下,也是濕漉漉的,除了人體不適外,很多設備是無法在高濕度下保存的,比如一些電子設備。
最近剛搬了新工作室,層高5層,屬于商住兩用性質,單面朝西,濕度高的有些離譜,日常幾天密閉環境下,最高都飆升到了80%了,就算是朝西的區域,濕度也在70%以上,正常一般地下室和2層以下才會出現這種場景,可能是樓設計上有些問題,總之這個問題只能依靠除濕機去解決,相機可以放在防潮箱里,雖然空調也可以除濕,但是局限太多,依托除濕機才是最佳之選。
像我還有3D打印業務,3D打印機耗材是最怕高濕度的,這是我搬進來之前完全沒想到的。
這次選擇的除濕機來自德業,型號是DYD-D50A3,因為整個工作室幾乎為一體聯通,可用面積大約在70平左右,所以需要一個能覆蓋較大面積的除濕機,這個型號主打的就是全屋,水箱容量也是最大的,8L可以支撐2-3天的除濕水量。
外觀&設計
德業DYD-D50A3依舊是偏家居設計,整體風格簡潔明了,黑白撞色設計頗有點意思,整機體積460 x 460 x700mm,重量21.5kg,所以自己帶了四個滾輪方便移動。
右側為進氣格柵,下方為整個水箱,可以看到水位指示槽,機器本身在水位滿的狀態下也會自動停止運行。
頂部為45度斜角的觸控面板,功能齊全,屬于一眼就會,不需要看說明書那種。45度斜角的設計也方便站立狀態下操作。
水箱容量8L,自帶了一個隱藏提手,方便倒水。
側面一覽,除了滾輪也可以看到還提供了把手,方便移動的時候受力搬運,比如階梯和門檻。
側面還設計了一個水泵供電口,方便無地漏場景需要長期排水,設計考慮還是很周到的。
背面一覽,可以看到大面積鏤空的出風口,下半部分則是設計了一個繞線柱,方便靠墻使用的時候減少裸露在外的線材防止絆腳。
搭配的排水軟管長度尚可。
如果屬于濕度非常高且日常很少停機的場景下使用,那么外接排水管就是最佳選擇,我這種就是,日常兩天半水箱就能滿,出遠門前需要接好排水管。
濾網從底部拆卸,維護上還是比較方便。
使用&除濕體驗
除濕機被我放在了整個工作室偏東邊的區域,也就是濕度最高的區域。
東邊區域濕度相當離譜,日常基本最高能達到80%左右,西邊因為西曬,會稍微低一些,但是最高也能達到75%左右的濕度。
除濕之前先看看觸控面板,在功能上德業DYD-D50A3比較齊全,支持APP、可以開啟睡眠模式、干衣、風速、定時、濕度設計,包括童鎖功能都具備,這些功能也可以在APP中隨意設定,使用起來還是比較輕松的。
除濕前先看看工作室戶型,算上小廚房和衛生間,整體幾乎就是一個大通鋪,可用面積大約在70平左右,德業這臺除濕機就是為100平左右空間設計的,所以也是最能發揮出來它實力的場景。
全開功率,除濕前東邊區域濕度達到了81.2%的高數值,這種濕度下電子數碼類產品時間一長確實很容易損壞,這里檢測濕度的是aqara的溫濕度傳感器,離除濕機有一段距離。
開啟后可以看到濕度完全是呈現陡降趨勢,從81.2%的濕度下降到53.7%,花費時間為3個半小時,這個效率針對70平米的房間來說已經可以了。
可以看到水箱已經占據了一半容積。
干衣功能也是除濕機最常見的附帶功能,來看看德業的具體表現。
做了簡單的一個測試,一塊大號的汽車用擦巾,打濕手擰干,帶水重量173g。
1個多小時后回來看看,在干衣功能下已經徹底全干了,重量又回歸67g。
其實如果完整的攤開烘干,半個小時就足夠了。
至于電費,上午做了一個簡單統計,我這里是設置的晚上10點停機,早上8點開機,所以一個完整的一天周期電費大約2度左右,這里我用了米家的智能插座,自帶統計功能,也是很精確的。
相對于電子產品或者家電文件潮濕損壞,一天2度電成本其實不算高了,畢竟是主打100平米大空間的除濕機。
總體來說如果你有大空間的長期除濕需求,德業DYD-D50A3確實是優選方案,百搭的家居設計風格,大容量水箱,可以外接水管甚至是水泵,預留了水泵供電接口,甚至幫你考慮到沒有直排下水口的場景。
一天兩度電,一機多用,如果你也類似的需求,不妨考慮下這臺除濕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