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修筑滇緬路的云南各族人民
抗戰初期,天津、上海、汕頭等重要港口相繼被日寇侵占,我國對外交通幾乎全部斷絕。為了將急需的各種戰略物資盡快運進中國,國民政府先后開辟了滇緬公路、“駝峰航線”、中印公路等三條重要的國際運輸通道,其中“駝峰航線”是要飛越喜馬拉雅山的空中通道,沿途冰天雪地、人跡罕至;中印公路竣工通車時已經是1945年初,抗戰已接近尾聲。而滇緬公路雖然在崇山峻嶺中穿行,但沿途也經過多座城鎮,大大促進了緬北、滇西以及中國西南地區經濟的開發。
滇緬路全景地圖
帶動了沿線城鎮的繁榮
1939年滇緬公路通車后,很快成為抗戰期間接受國際援助和華僑捐贈物資的唯一運輸通道,據統計,1940 年在滇緬公路上行駛的汽車,軍車 3166 輛,公車 2201 輛,商車 2265 輛,共 7852 輛,占抗戰后方總車輛的半數。這些往返的車流不但源源不斷從海外輸入大量軍用和民用緊俏物資,還從國內大量輸出桐油、鎢砂、豬鬃、錫礦等農產品和礦石。同時,部分司機還捎帶著搞些客運及區域間的農副土特產運輸,極大促進了對外貿易的發展,不僅傳統的集鎮如下關、保山等因此更加興盛,也刺激了畹町等多個新興城鎮的崛起。
滇緬路上各型各色的車輛
帶動了運輸配套產業的發展
運輸汽車的增多,也帶動了配套產業獲得同步發展。交通部門在滇緬公路沿線設立工務段、管理站、運輸站、保養站、材料庫以及醫療站等各種機構,形成了較為完整的公路運輸管理體系。此外,由于抗戰期間中國無力更新運輸車輛,許多運輸車都處于超負荷運行狀態,因此汽車保養、維修及零配件相關貿易逐漸興起。此外,由于戰時汽油、機油的短缺,不得已發展代用燃料,主要是木炭和酒精,于是沿線的燒炭業和制酒業也得以發展。
滇緬公路沿線
帶來了沿線金融的變態繁榮
滇緬公路的開通還帶動了金融業的新發展以及傳統工業的布局變遷。由于大量部隊在滇緬公路沿線駐扎,數十萬官兵的軍餉發放和匯兌吸引了勸業銀行等各大銀行在此設立分支機構,加速資金周轉的同時也帶動了本幣、外幣、黃金等投機資金大舉涌入,在香港、上海、仰光、昆明之間利用便捷的公路交通來賺取利差、匯差,倒買倒賣物資而一夜暴富的例子不斷出現,造成了公路沿線金融暫時的變態繁榮。
昆明是滇緬公路和“駝峰”航線的終點
為昆明帶來了繁榮與安定
作為抗戰大后方的云南昆明,滇緬公路終點的重要城市,更是因為公路的開通而備受影響,大批來自內地的政府機構、工商企業涌入,給整座城市注入了勃勃生機;數十所大專院校和無數難民的涌入更是為城市發展提供了充足的人才和勞動力。另外,越來越多的海內外民主人士經過滇緬公路來到昆明,與擔任省主席、“云南王”龍云密切接觸,對其產生了積極影響。后來,正式在龍云的極力主張下,中央軍部隊的官兵不得持槍進入昆明城,憲兵和中統、軍統等機構的特務在昆明及周邊也不得隨意捕人殺人,進一步為昆明城贏得了“民主堡壘”的美譽。
滇緬路全長1146公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