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79篇原創文章 -
三個月前,我看到一位書友在朋友圈里發了一條動態:「挑戰100天讀完33本書!」并附加了一張書單圖片。
當時我雖為她的計劃點贊,但還是不太看好她能完成這個任務。今天我問她進度怎樣了,她說只讀了一本,基本上宣告失敗了。
其實我早就知道她挑戰失敗,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對她而言閱讀任務量過大,二是選的書比較難讀。只是別人還沒開始做,我就不好潑冷水。
她肯定讀過二志成的《書都不會讀,你還想成功》,作者雖提倡通過短期大量閱讀,比如100天讀完33本書,以此來培養閱讀習慣,但我還是建議選擇好讀,且篇幅短小的書來讀,先完成任務再說。
假如你像這位書友一樣,一個月才勉強讀完一本書,現在卻突然要求自己三天讀完一本,閱讀強度大了十倍,加上她不擅長閱讀,閱讀時間也沒多少,是有一定難度的。
如果她想養成閱讀習慣的話,不妨從小習慣開始做起。比如從讀一頁書做起,只讀一頁,不要貪多。
從第二天起每天在前一天基礎上增加一頁,即第二天讀兩頁,第三天讀三頁,以此類推。到了第100天時,就能做到每天讀100頁。
這個方法適用于每個想培養閱讀習慣的人。你別小看一開始的每天只讀幾頁書,它已是良好的開端,你只需在后一天增加一頁,就能在不算長的時間里讀了大量的書。
你看,如此微不足道的小習慣,一旦堅持下來了,它產生的威力是非常巨大的。
當然,當你每天的閱讀任務到了一定量,比如在第200天時每天讀200頁是極限了就停下來,今后就規定每天讀200頁,風雨無阻。
到了這一步,再回過頭去完成類似100天讀33本書的計劃,就非常容易了,甚至你都覺得這樣的計劃很無聊。
這位書友在100天里讀不了33本書的第二原因,是她高估了自己的閱讀能力。她的書單里有不少社會學、倫理學的經典。
比如馬克斯·韋伯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波伏娃的《第二性》,約翰·羅爾斯的《正義論》,還有以賽亞·伯林《自由論》。
這些書很難在三天之內讀完一本,即使勉強讀完也只是快速瀏覽一遍,意義不大。再說,在三個多月里高強度,且持續地閱讀類似的經典著作,一般人很難消化。
一旦閱讀激情受挫,就有可能中途放棄,這位書友就是明顯的例子。她只是去收集別人推薦的經典著作,而不問適不適合自己。
如果她選擇相對好讀的職場技能提升讀物,比如《小強升職記》、《深度工作》等,就容易完成挑戰,也提高了閱讀興趣,至少不會因為挑戰失敗而喪失信心。
尤其在你還沒有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之前,老老實實去讀一些與當前能力相匹配的書,收獲更大。
當你發現自己讀同一類書沒有任何難度時,就選擇難一點的書來讀,如此螺旋式上升,才能讀懂更難的書。
不過做到這點的人不多,大部分人都是隨性閱讀。看到好書就讀,或者別人都說好的書就加入到自己的書單里,這并非明智之舉。
我之前寫過一篇文章《》說到了「守破離」,這個概念在日本的茶道和劍道文章中反復提及。
「守破離」是由三個字合成的,分開來說:守是基礎階段,破是融會貫通,離是自成一派,這三個階段是逐級往上進階的。
如果你還處于「守」的階段,就踏踏實實閱讀相關的基礎讀物,哪怕讀教材,其他書再經典也與你無關。
等你打好了基礎,上升到了「破」的階段,就開始閱讀各種經典著作,屆時你自然能讀懂比較難的書了,收獲一定很大。
可是那些有爭議,尚未有定論的書,你還不能去讀,因為你的判斷能力較弱,到了「離」階段,即你已經自成一家了,在百家爭鳴中才不會隨便站隊。
這也是我從一開始就不看好這位書友挑戰100天讀完33本書的原因。她的閱讀理解能力,以及書單里涉及的幾個領域,還都處于小白階段,想要讀懂各個領域的經典著作,顯然超出了她的能力范圍。
比如倫理學,她更適合讀《倫理學是什么》或《倫理學的邀請》,而不是《正義論》。
實際上,二志成的《書都不會讀,你還想成功》里說到的100天讀33本,有不少人在實踐,它確實是一個培養閱讀習慣的好方法,讓不少人通過挑戰掌握了許多有用的知識。
可是在選書時,首先得找到適合自己的書,其次才是選擇從什么時候開始,否則100天里你還是讀不了33本書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