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斯捷爾納克
帕斯捷爾納克是20世紀俄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日瓦戈醫(yī)生》。他是20世紀俄國最杰出的詩人和散文家之一,被稱之為“詩人的散文”,也是俄國歷史上具有世界影響的作家之一。
《日瓦戈醫(yī)生》
《日瓦戈醫(yī)生》是帕斯捷爾納克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完成于1956年,發(fā)表于1957年,小說一經發(fā)表轟動世界,并使帕斯捷爾納克在1958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這是一部真正的、嚴格意義上的經典,是無須添加任何定語的經典。
整個小說敘事非常宏大,幾乎涵蓋了俄國從1905年革命、一次世界大戰(zhàn)、二月革命、十月革命、新經濟政策等重大歷史事件,貫穿了俄國20世紀上半葉的所有歷史。
《日瓦戈醫(yī)生》不但憑藉平凡人的眼光來復制新舊時代嬗替的歷史風云,為重大的歷史命題涂抹了日常生活的色彩,在以日瓦戈、拉拉的生活命運和愛情故事為基本線索展開敘事活動的同時,小說還組織了許多看似蕪雜不粹的場景與人物。
如日瓦戈父親的跳車自殺,莫斯科工人的罷工風潮,跟舅舅學徒卻被騙去頂替勞役的青年瓦夏等等。正像生活本身難以昭示哪里是開始、何處是結局一樣,小說中的許多人物也常常突然間闖入日瓦戈的生活領域,又忽地消失,無跡可尋。
小說的主要人物叫 日瓦戈。他是一個知識分子,一個探索真理、善于思考、愛好創(chuàng)作和藝術的人。他終生從事的是廣施仁愛、救死扶傷的醫(yī)生職業(yè)。他耳聞目睹和親身經歷過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和沙皇殘酷統治帶來的苦難,同情人民,渴望改變舊的生活秩序,希望周圍的人們和自己都能得到幸福,他認定“只有生活與周圍的人相比不顯得特殊的時候,才是真正的生活而獨享的幸福不是真正的幸福”。
日瓦戈是個既認同革命又與革命有一種疏離感的邊緣人物。他參加了游擊隊與白軍作戰(zhàn),又因同情而放走了白軍俘虜;他與溫柔善良的冬妮婭結為夫妻,卻又喜歡上了美麗動人的拉拉。他一方面憎惡俄國沙皇時代的專制制度,贊同十月革命的歷史合理性,但是另一方面他卻懷疑革命同時所帶來的暴力和破壞。
在無休止的撕殺中,人類文明的法則被獸性所取代,革命自發(fā)力量的肆意殺戮,對于傳統文化的蔑視,視知識分子為異己的種種作為以及在虛假的革命辭藻掩飾下的狂熱與過激,這一切使他對革命產生種種疑慮與動搖。用日瓦戈醫(yī)生自己的話來說:“我是非常贊成革命的,可是我現在覺得,用暴力是什么也得不到的,應該以善為善。”
帕斯捷爾納克的《日瓦戈醫(yī)生》與其說是一篇反戰(zhàn)小說,倒不如說揭示出了一個本質特征那就是專制社會愛煽動戰(zhàn)爭。而煽動戰(zhàn)爭的前提是煽動情緒,調動民眾的排外情緒。情緒調動起了,戰(zhàn)爭就順其自然了。
為什么專制社會愛煽動戰(zhàn)爭?
專制社會煽動戰(zhàn)爭的本質在于穩(wěn)定其統治,維護專制統治。借煽動戰(zhàn)爭,煽動排外情緒,煽動民粹主義來鞏固統治。因為在一個專制社會中,社會矛盾重重,統治依靠其專制的高壓,壓制了民眾的情緒,但情緒總要發(fā)泄,所以專制社會梳理一致對外,向外引導,將民眾對社會現狀的不滿轉移到對外身上,從而化解他們身上的怨恨。
專制社會依靠的專制,強權來維護統治,權力高度壟斷,集中于君主或者帕斯捷爾納克時代的沙皇身上。沙皇一個人獨享權力,然后依靠自上而下層層任命官吏的方式來完成權力的行使和確定。
沙皇的權力不受任何的限制、制約、約束和監(jiān)督,權大于法,決定所有臣民的生死財富,全在沙皇一個人手上。而自上而下層層任命官吏的方式也決定了官吏的權力來源于上級,并且呈現出了明顯的等級性。
官吏只需要對上級負責,所以他們的統治也是蠻橫的,這就決定了官吏野蠻,粗暴的社會治理,因為民眾沒有監(jiān)督權,官吏當然可以為所欲為。總之,整個社會的治理充滿了任性、武斷,野蠻和粗暴,暴力。對待民眾根本沒有耐心,非常不耐煩,能暴力對待就暴力對待,以至于整個社會氛圍非常的荒誕和詭異。
強權的高壓、經濟的剝削、精神的奴役導致民眾身上積累了大量怨恨,所以專制統治需要一個點讓他們爆發(fā),而最理想的爆發(fā)點就是樹立對外,轉移矛盾。這就是為什么愛煽動戰(zhàn)爭的原因所在。
本文參考文獻:
帕斯捷爾納克.《日瓦戈醫(yī)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