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中專女生姜萍在阿里巴巴全球數學競賽中一舉奪得第十二名,可能很多人都沒聽說過“漣水”這個地方。
其實,就連漣水所屬的地級市淮安,也很低調,遠不如江蘇其他兄弟城市名氣大。
說起來,淮安的地理位置可謂相當優越,不僅地處中國南北分界線,更是蘇北地區的重要中心城市之一。
而且,淮安還是周總理的故鄉,以及“淮陰侯”韓信與《西游記》作者吳承恩的故鄉。
來源:文旅淮安
可即便如此,淮安還是少有人知。
淮安的“低調”也有一個客觀原因:城市名稱改動過于頻繁,連本地人都糊涂了。
比如現在的淮安市,2000年由淮陰縣撤縣建市而來。
可淮安市還保留了一個“淮陰區”,以至于很多人說起“淮安”或者“淮陰”這兩個地名,常常分不清在說什么地方。
此外,如今的“淮安市”還有一個“淮安區”,原來叫“楚州區”。當地人為了將同名的“淮安市”與“淮安區”進行區別,又習慣將“淮安區”叫做“楚州”。
更令人燒腦的是,淮安市的市中心并不在“淮安區”或者“淮陰區”,而是“清江浦區”。
“清江浦區”,是由之前的“清河區”和“清浦區”合并而來,但前身又是一個名叫“清江市”的地方……
怎么樣,你是不是已經暈了?
事實上,淮安這些令人眼花繚亂的地名變遷,恰恰體現了這座古城的不同歷史發展階段。
地處江蘇東部的淮安,坐落在淮河與京杭大運河的交匯處。
不僅如此,以秦嶺-淮河為界,中國地分南北,淮安又恰好在這分界線之上。
因此,淮安有一個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標志園,那里有一座跨河的小橋。在橋中間象征南北交匯點的大圓球內,游客可體驗“一腳跨越南北”的神奇。
歷史上,淮安這座城市大致出現于2500年前,夫差伐齊,為解決兵員糧餉運輸,從邗城引長江水出射陽湖折向西北止于淮濱,即邗溝(大運河的前身),淮安這座古城就此出現。
不過,秦漢時期的淮安還叫淮陰,只是一個不起眼的小鎮。因此,“小鎮青年”出身的韓信才能被劉邦封為“淮陰侯”。
據考證,淮安之名,最早出現于五代十國時期的南齊時期。
史料記載,南齊永明七年(489), “淮陰鎮下流雜100戶置淮安縣”。也就是以淮陰鎮所屬的100余戶人家為基本,設立淮安縣。
算起來,“淮安”這個名字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
隋唐時期,淮安城稱為“楚州”;明清時期,山陽縣與清河縣并入后設立為淮安府。
民國時期,淮安府被撤銷,將山陽縣更名為淮安縣。此時,淮陰和淮安兩個名稱同時出現。
新中國成立后,淮陰縣升格為地級市,淮安則是其下屬縣;1988年,淮安縣升級為淮安市,為縣級市,屬淮陰市管轄。
江蘇淮安淮河老街
2001年,江蘇推行“三淮一體”,淮陰市正式更名為淮安市,原縣級淮安市改為淮安市楚州區,原淮陰縣改為淮安市淮陰區。
2012年,楚州區更名為淮安區;2016年,原清河區、清浦區合并成立清江浦區,洪澤縣則更名為洪澤區。
如此糾纏不清的名稱,使得老淮安人都未必說清楚真正“淮安”是哪。有人覺得如今的清江區是真正的市中心,可也有人堅持認為,淮陰才是市中心。
正是這種地名更迭帶來的認知困難,使得淮安一度因地名混亂陷入宣傳與發展上的困境。
不管怎么說,曾經“南船北馬,九省通衢”的淮安,是因運河而興盛起來。
隋煬帝開通京杭大運河時,河道由淮安入淮,淮安自此成為漕運要津,孕育出集漕、河、鹽、榷于一體的獨特運河文化。
在大運河承載中國航運主樞紐的時代,淮安迎來了黃金年代。“公私商運充實,四遠舳艫往來”,與杭州、蘇州、揚州曾并列“天下四大市集”,是名副其實的“運河之都”。
來源:文旅淮安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筆下的“淮水東南第一州”,就描述出當時的淮安繁華程度甚至超過揚州。
經濟發達,也讓淮安政治地位得到提升,更加富庶。
“運河三千里,醉美是淮安”。從隋唐到宋元明清,淮安,一直是郡、州、路、府的治所。明嘉靖年間,晉商與徽商云集淮安,將各方的物產、人流、文化帶到了這里。
明永樂遷都北京后,確立以內河為主的漕糧運輸制度,先后在淮安設立了漕運總兵官和總理漕運都御史(又稱總漕)管理全國的漕運,時稱文、武二院。
自此開始,至清末停漕,漕運最高管理機構在淮安駐節了500多年。
明中葉后,由于黃河奪淮入海,淮安成為“治黃保運”的關鍵地區,也是全國治河中心,經濟地位更加穩固。
到了清代,淮安的漕運與周邊的淮鹽,每年創造的稅額一度占到全國財政收入的1/4,有“天下鹽利,淮為大”之說。
曬鹽工人
既然有錢了,當地的鹽商就更挑剔吃喝,千方百計搜羅天下名廚,才使得“食不厭精”的淮揚菜揚名天下。
可惜的是,進入近代后,由于鐵路運輸逐漸替代漕運,缺乏鐵路規劃的淮安逐漸失去了南北漕運樞紐地位,逐步走向了衰落。
尤其是津浦鐵路取道安徽,徹底改變了淮安在國家經濟地理中的地位,從繁忙的交通樞紐變成了普通的蘇北城市。
正是因為歷史上的淮安,交通相對落后,以及曾經歷過多次轄區變更,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經濟實力。
2001年,淮安市的三次產業結構為28.7:41.2:30.1,而江蘇省三次產業結構為11.4:51.7:36.9,可見淮安市的工業基礎也較薄弱。
因此,很長一段時間內,淮安的經濟財政體量在江蘇省內13個地級市中多年居倒數行列。
不過,也要替淮安說句公道話,在江蘇省內,淮安市乃至整個蘇北區域,始終承擔了較多的農業生產任務。
作為長三角北部的江淮水鄉、農業大市,淮安一直是全國重要商品糧基地、優質生態農產品供應地和農副產品深加工基地。
多年來,為了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淮安始終確保糧食種植面積穩定在1020萬畝、產量98.4億斤以上,是東部地區重要的“口糧提供者”。
除了糧食,淮安還是江蘇小龍蝦、規模畜禽、螃蟹、綠色蔬菜主要供應地,淮安紅椒、漣水蘆筍、淮陰黑豬、洪澤湖螃蟹都是其特色農產品。
值得一提的是,聞名全國的“盱眙小龍蝦”,就是來自淮安下轄的盱眙縣。
身處你追我趕的“蘇大強”氛圍中,淮安也不甘心只做“菜籃子”基地,其經濟發展也頗有亮點。
淮安很清楚自己的產業短板在制造業,很早就開始立足于本地優勢產業,打造產業的鏈式發展。
2005年,淮安學習昆山引進臺資的模式,先后引進了富士康、膳魔師、旺旺食品等臺資企業,逐漸形成“南有昆山、北有淮安”的兩大臺資高地格局。
其中,依靠引進富士康等臺資企業,逐漸發展的信息技術產業如今已成為淮安的支柱產業。
經過近二十年的培育和發展,淮安逐漸打造出綠色食品、新型裝備制造業、新材料產業,以信息技術形成四大支柱型產業,占全市工業比重超75.9%。
2020年,徐宿淮鹽鐵路、連淮揚鎮鐵路先后通車,淮安也終于加入“高鐵”時代,并加速其集群式發展速度。
淮安也就此樹立“項目為王、環境是金”工作導向,除了持續招商引資,還以“做得要比說的好,服務要比需求早”為標準大力提升營商環境。
隨著中天鋼鐵、捷泰科技等公司的百億級項目紛至沓來,淮安的制造業也加速邁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
2023年,淮安也就此提出“7+3”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定位,全力打造智能裝備及新能源、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纖維新材料、化工新材料、PCB電子元器件、綠色食品、生物技術及新醫藥等7個優勢產業集群,培育人工智能、集成電路、新興數字產業3個先導產業集群。
2023年,淮安還收到了一份振奮人心的好消息——江蘇省政府正式批復其建設“長三角北部現代中心城市、全國綜合交通樞紐”的發展定位。
此前一年,淮安在我國確定的現代綜合交通樞紐體系建設名單中,就被確定為全國性的交通樞紐城市。
確實,淮安在長三角的交通優勢十分顯著:徐宿淮鹽、連淮揚鎮、寧淮城際三條高鐵將在淮安交匯貫通;沂淮、沿淮、淮泰鐵路建設提上日程,使得淮安承接南京以及蘇南、上海產業的外溢十分便利,更為迅速提升經濟發展。
這也意味著,淮安一直以來的“心病”,或許有了“解藥”。
迄今為止,淮安與連云港同為江蘇僅有的、目前沒有任何縣市入圍百強縣榜單的地級市。
賽迪榜中的“百強縣”,一大半都是來自江蘇,幾乎每個江蘇地級市都至少有一個縣(區)上榜。
可淮安下轄的漣水、盱眙和金湖三縣始終未能入列百強縣榜單,是其最大的“心病”。
因此,2023年7月30日淮安市委八屆六次全會上,淮安正式提出“要實現高質量跨越發展,必須把縣域經濟這個‘跑道’做強”的口號。
縣域經濟是很多“萬億城市”的基本盤,無論經濟基礎還是發展潛力,都不容忽視。
2023年,淮安的GDP為 5015.06億元,然而在江蘇“十三太保”中排名倒數。顯然,沖刺百強縣,全面提振縣域經濟,將是淮安下一階段必須突破的重點。
淮安有沒有這個實力呢?
別的不說,就說一個數據吧。
2023年,江蘇13個主要城市的消費實力排名中,經濟總量不如省內其他城市的淮安卻奪得冠軍。
顯然,淮安這些年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在優化城市營商環境方面也取得了可觀成績,這些舉措吸引了大量資金和企業入駐,為城市消費市場的繁榮打下了堅實基礎。
那么,淮安下轄三縣中,哪個縣又最具基礎和條件沖刺百強縣呢?
綜合來看,應該是漣水縣。
沒錯,就是姜萍同學的家鄉。
2023年,漣水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35.96億元,是淮安三縣(盱眙551.11億、金湖434.48億)中,經濟最強的縣域。
如果僅從經濟指標來看,漣水縣已達到賽迪百強縣評選的底線,其綜合評價距離百強縣并不遙遠。
漣水縣戶籍人口目前約為110萬,也是淮安唯一人口超百萬的縣域。此外,淮安知名上市公司今世緣酒業也在漣水縣。
事實上,淮安也對漣水進入全國百強縣梯隊公開表達過期待。
今年5月,淮安市委書記史志軍調研時就表示,漣水要“以百萬人口大縣的責任擔當,拿出攀高比強的決心和務實舉措,在全市率先建成全國百強縣”。
漣水也很積極,給自己設置的目標是“確保2025年躋身全國百強縣”。
不過,這是從“百強縣”角度來說。
如果從經濟總量來看,淮安區才是淮安的經濟“一哥”。2023年,淮安區以751.14億元的GDP位列全市第一。
作為曾經的老縣城,淮安區依托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交通條件,無論制造業還是服務業、農業都是淮安毫無爭議的“大戶之家”。
緊隨其后的清江浦區以702.77億元的GDP位列全市第二,同時也是淮安市的次中心。
清江浦區位于長江與淮河的交匯處,交通便利,資源豐富,因此在發展海洋經濟和港航物流方面具備顯著的優勢,也是淮安市的外向型經濟增長極。
雖然另外兩個縣的經濟尚不及上述縣區,但均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旅游資源。
盱眙第一產業占比較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龍蝦養殖業,每年6月舉辦的“盱眙龍蝦節”是喜歡小龍蝦的“老饕”們最開心的節日。
金湖縣不僅自然資源獨特,還在淮安率先創成石油機械、儀器儀表兩個國家火炬特色產業基地,也是淮安制造業的一張“王牌”。
在相互追趕的背景下,淮安究竟未來發展如何,還需要時間的檢驗。
不過,擁有 “偉人故里、運河之都、美食之都、文化名城”四張城市名片的淮安,絕對值得你這個夏天親自來體驗一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