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觀帝都從高中到小學的考試,你會發現里面有各種擰巴的地方。
本來以為應該很難的高考,據說今年數學出題比較簡單。結果出現了117個過700的高分考生,語文竟然有人考出了145的高分,要知道以往能上120就很高了。
最要命的是,600分以上的考生有一萬名,總考生數才五萬多。而600分在200x年的時候可是不折不扣的高分,甚至曾經可入清北線,而現在的600分可能北工大的門都進不去了。
今天中考結束,24屆家長終于可以歇著了。過去一年,他們從年頭抱怨到年尾。
他們這一屆確實不容易,23屆因為疫情體育全給滿分,24屆家長羨慕的不行,直到考試前還在打電話投訴,要求與23屆平權。
25屆生地史化不再執行原來二選一成績計入中考的方案,改為結業考,這也讓24屆家長感到扎心,想起那些一邊練體育一邊刷生地滿分的日子。
還有道法的開卷考,24屆也沒趕上,以及一直不明不白的校額方案。
最扎心的是中考,本來以為小四門都考了,數理學科還能像前幾年一樣考的簡單點,然而并沒有。
考完試的整體反饋是,數學變難,物理更難,據說英語也很難,有的孩子被考哭了,閱讀理解根本看不懂。
以往動不動就卷滿分的中考,把這種魔力轉給了高考。今年有人高考得了743分,只有語文扣5分,數學扣2分,其他全滿。
目前還不知道高考這么多高分到底是因為題出的太簡單還是孩子們太厲害,畢竟今年與去年相比,考生數量增長不大,不是人多帶動起來的高分多的緣故。
一屆考生比上一屆厲害,這么卷下來,可還有個頭?
更要命的是,不管怎么卷,將來出了校門,工作崗位就那么多,畢業即失業也讓人心碎。只是現在,大家還顧不了那么多,先卷再說。
同樣擰巴的還有,小學期末考很難,老母親們看題都慌了神,明明奔著滿分去的,現在卻要夸張地擔心及不了格。
這幾年雙減搞的,校內學習馬馬虎虎,只上課不做題不考試,結果期末一考又考那么難,這不就是在考家長嗎?家里不學,孩子淘汰,家里要學,人力物力財力成本飆升。
經濟下行,家長們要為工作拼命,要被失業困擾,家里還有一兩個需要貼身陪伴的小學生,真是折磨呀。
考題變難本來是趨勢,畢竟中考在變難,但是學的蜻蜓點水,考的滿漢全席,這事兒吧,它就真的很擰巴。
姜萍事件現在很迷,她到底有沒有參加阿里數學競賽決賽,現在人去了哪里,完全不知道,網上造謠生事者眾,沸反盈天。
我覺得不管姜萍決賽情況怎樣,這件事里最顛覆大眾的,是對規范化教育體系的認識,以及對各種培訓機構的懷疑。
更愿意相信姜萍和愛因斯坦華羅庚一樣,天才可能在流水線般的教育體系里被漏掉,最好的培訓也不是機構里上課,而是興趣目標的激發和引領。
今年高考的出題簡單可能只是一個意外,高考中考小學考試,還是得協調起來,不要變成拼滿游戲。
學校教學也要回歸正軌,而不是一邊雙減不教,一邊又要考考考,家庭成為升學考試主力陣地,家長做著老師和年級主任的活,老師做著打雜的工作。
以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