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音樂產業觀察原創文章,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作者 | 九魚
在新政策和消費降級的影響下,線下演出的后勁嚴重不足,各項數據逐步跌落回起點。然而,就在正規軍的路子越走越窄的情況下,一個“地下音樂演出”的市場正在悄然崛起。
他們的一場演出的門票售價最高不僅能賣到3000元,還幾乎場場爆滿供不應求。
光看演出海報的話,可能會覺得這個價格物超所值。一張票可以看到周杰倫、周華健、謝霆鋒、李榮浩等眾多一線歌手,怎會不值?仔細一看下方小字才反應過來,原來是雍杰倫、孟華健和易峰(謝霆鋒模仿者)。
明星模仿者接商演并不新鮮,但如今的模仿者已經不滿足于商演,從直播到巡演,模仿者市場出現了規模化的趨勢。
演出規模從 Live House 一路擴張,票價更是水漲船高,這不免讓人感嘆,“平替風”終究還是吹到了音樂演出行業?
3000元的模仿秀更有性價比?
社交媒體上有一位叫黑倫的用戶因模仿周杰倫在平臺爆火,已獲百萬粉絲關注,該模仿者也被網友們戲稱為“先天周董圣體”。
最近,黑倫的一則演出票務信息更是讓他直接火出了圈。演出票價的設定完全反常識地采用了座位越后面越貴的形式。演出票務售價在300-2580元不等,先前黑倫在佛山巡演的票價最高可達3000。
有網友調侃這是“大智慧”,表示既然是模仿秀演出,那肯定是越往后越像,票價這么設定很合理。更有甚者,拿周杰倫演唱會門票售價來對比,發出了“本尊不如模仿者”的感嘆。
從去過黑倫現場的觀眾反饋來看,現場氛圍非常好,黑倫不僅唱功了得,也很積極地和現場觀眾互動。雖然有前排的觀眾表示離太近容易出戲,但一點不影響滿足周末看場Live House的需求。事后,再到社交媒體上玩一玩梗,隨手就有10w+的點贊,引得一批網友高呼“不是杰倫看不起,而是黑倫更有性價比。”
可如果如評論所說,1500的門票也得靠“搶”了,那這所謂的“性價比”又體現在哪兒呢?
從紙面上來看,最能體現性價比的當然是資金成本,雖然1500元看場Live House絕對算不上便宜,但這類演出現在還不足以支撐起大量黃牛的介入,報價即成交價;其次,就是時間和幾率成本,相對于周杰倫一場演唱會動則幾十萬、一百萬的搶票人潮,黑倫演唱會的“想看”人數根本不足一提。
而且,早前有網友對黑倫進行商業活動的版權問題提出質疑時,負責巡演售票的工作人員表示:價格是綜合評定的,不算是門票,但要求當桌消費達到這個價格。這種巡演模式在商演市場上是有細分名稱的,俗叫走穴。
再加上現在很多酒吧都好加上“Live House”這一口,所謂的反常識階梯型定價大概率是演出場子里卡座和包間的低消。換句話說,那一場演出賣1500元也好,3000元也好,是酒水消費,而不是看黑倫演出的成本。
平替經濟學,越像越賺錢
在流量時代之前,明星模仿者們早早地就在線下完成了集結,形成了早期的山寨明星江湖。當時還有一個著名的“明星幫”,“葛優”是幫主,“汪涵”是主管,而“李宗盛”、“梅艷芳”、“謝霆鋒”等40多名山寨明星均是其成員。
“明星幫”存在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資源共享,幫助成員們獲得更多的電視綜藝、公益演出、模仿秀巡演等演出機會,把明星模仿者們的線下演出跑出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
據《廣州日報》早年的一則報道顯示,雖然張強(汪涵的模仿者)沒有具體統計過2014年到底賺了多少錢,但應該是在80萬到100萬之間。當時的他已經簽下100場主持約和兩個代言。按他2013年伊始的身價來算,主持費在五位數到六位數之間浮動,即使一場只有1萬塊,光主持這一項,他都有百萬元進賬。
包括前段時間鬧上熱搜的“周口杰倫代言高仿冰紅茶”事件,都算是這一行里的常規操作了。孟華建也為一個不知名的洗護用品代言過,為此專門舉報了一個代言儀式。
有意思的是,在這個圈子里,人們比所模仿的明星要少很多利益糾葛和顧慮,從而很容易抱團。時不時地,就能組出一個明星本人都組不出來的演出。最出圈的,還要數之前孟華建和雍杰倫那場拼盤演出,門票售價為220元,演出場地也是不設卡座的Live House。
十年前,在業內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山寨明星,商演量就可以隨意秒殺不少二三線小明星,輕輕松松就能年入百萬。十年后,在互聯網的加持下,這個數值實現了翻倍。鹿晗的模仿者凌達樂在直播間就曾自爆,收入已經達到了月入500萬的水平。
隨著這種“平替經濟”的越發繁盛,也出現了不少越界者。2019年的時候,林俊杰的經紀人便在采訪中透露,當初靠模仿林俊杰起家的模仿秀藝人范一賢,最近幾年居然直接照搬林俊杰的簡歷開酒吧、做商演,甚至開演唱會,一步步將自己打造成為了當代版的“小林俊杰”。
但不管是層出不窮的風險代言事件、告不完的版權問題,還是行業大環境的變更,都沒能讓這一經濟體有半點衰落的跡象,反而有越戰越勇之勢。
網紅邏輯打底,買單人群擴大
就受眾群體這一點來看,無論是明星幫時代,還是黑倫時代,都從未真正地發生過變化;但實際為此經濟體買單的人群擴大了。
哪怕是明星幫的元老級成員們,他們早期主要覆蓋的也是二、三線城市以及更下游的商演市場;其中大部分都是主辦方或者邀請方出資,不以售票為目的的商業活動。到黑倫、孟華建和雍杰倫之后推出的售票類演出,算是將平替演出經濟提升到了另一個維度。
只不過,無論“平替經濟”再怎么繁盛,模仿者永遠替不了歌手本人的演出市場。說到底,這一經濟體發展到此,依附的還是網紅邏輯。好比黑倫,從萬千周杰倫作品的翻唱者,到直播間起量,再到偶然催化出“科莫多巨倫”的網絡熱梗后才成功出圈。
由此出圈后,在黑倫抖音賬號的評論區里,無論視頻的內容是什么,玩梗的每回都會占去一大半。剩下的一部分在秀看周杰倫演唱會,還有一部分就是類似于“你真的做到了!”“你什么時候來 xxx”的粉絲言論;包括黑倫的這次巡演,評論區也都稱之為“粉絲見面會”。
不僅如此,隨著黑倫的名氣暴漲,模仿周杰倫的他也有了模仿者,逐漸套娃化。到這一步,黑倫元宇宙已然成型。除了黑倫以外,已在社交平臺上嶄露頭角的還有粥餅倫、周口杰倫、雍杰倫等十幾位模仿者。
周杰倫本人還曾在社交媒體上對此做出過回應,表示“每一個地方、每一個區的多重宇宙倫都是真的,都是認真生活的倫。”明星幫里和明星本人一起拍過戲的也大有人在。
雖然有部分明星本人不反對,和明星的幾分相似又讓模仿者比常人多了一塊流量敲門磚,但如果僅憑長得像,沒有一技之長的話,在那個圈子里也是待不長久的。
作品和名氣都首屈一指的周杰倫了成為模仿界“重點關照對象”,但這也是他怎么都不可能被“替”的關鍵。更為關鍵的是,在大多數模仿者現有的演出形式中,歌曲版權問題一直沒有得到正視,現在最多算是個懸而未告的狀態。
-全文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