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隊已經出來干活兒了,最近三天連續(xù)尾盤加班,但也是按下葫蘆浮起瓢,市場整體情緒很差。
按理說這波回調的主力軍還是小盤,打蛇找七寸,要止跌應該還是沒小盤股,估計是國家隊覺得還沒到恐慌的時候,對比2月份,這次幾大ETF放量程度都很小。
量化DMA剛清理過一波,兩融余額處在20年10月份以來的低位,股權質押量也不高,從杠桿的角度來看,我認為本輪下跌目前不大會引發(fā)暴力負反饋的殺流動性,短期就是圖形和趨勢帶著市場往下走。
從結構的角度看,這一輪里最堅挺的板塊是兩類,第一類是科技龍頭,比如半導體北方華創(chuàng)、華為汽車塞力斯等,第二類是高股息大塊頭長江電力、中國神華等。
過去一年多基本就是這兩個板塊作為經濟下行的對立面,輪著炒。現(xiàn)在第一類AI被英偉達的大跌給干下來了,塞力斯今天沒來由就吃了個跌停,高股息有天天新高的國債在后面頂著,紋絲不動。
關于國債,現(xiàn)在上漲的動力倒不是流動性的邊際變化,實際上現(xiàn)在中短期流動性指標是走平甚至小幅度趨緊的,我認為是債券類基金有源源不斷的新錢進來,推升了主升浪。今年5月份債基發(fā)行了1300多億,是去年同期的1倍多,股票型只有100多億。
但債這塊現(xiàn)在也不敢再大舉做多了,快到了央媽之前喊話的臨界點了。
權益這邊要么就等高股息籌碼破滅,抄底資金進來搏一波反彈,要么就等新的大的變化,目前市場有一些討論度的是七月份即將召開的三中全會。
我個人認為三中全會更多的會涉及頂層制度的設計,對于權益市場短期估計不會有太大的刺激,與其期待三中全會,不如期待7月底的政治局會議。
每次政治局會議有點新提法都能炒一波,從去年一季度的充電樁,到去年7月份的房住不炒和資本市場,再到今年一季度的低空經濟和設備更新。
從二季度的經濟形勢來看,我覺得并沒有像去年二季度那樣大幅度的低于高層的預期,大刺激難有,就看產業(yè)端有什么新提法了,無非還是科技、醫(yī)藥、高端制造幾大塊里的,看是什么細分。
說到三中全會,最近在吹風的最大的看點之一是對財稅體制的謀劃改革。從古至今任何一個王朝或者國家,財稅體制都是所有制度中最核心最關鍵的部分。
國內上一輪的財稅體制改革還是1994朱總理親自帶隊跟地方談下來的分稅制(中央拿大頭),國內高速發(fā)展三十多年,分稅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但留下的問題也很多,最大的是地方政府分到的錢少,但是承擔的事情多,比如教育醫(yī)療等公共服務支出大頭都歸地方政府,所以地方政府就開辟了土地財政,造成了房地產行業(yè)的泡沫。而且地方政府開支龐大,三十年來積累的大量的隱形債務。
而且這個模式是上行下效的,中央占省部級的便宜,省部級占市級的便宜,市級薅縣里的羊毛,但大部分的民生支出都需要縣級別來做。
這就是中國公共服務支出嚴重不足的最大的原因,居民消費占經濟的比重很低。
對中央來說,本來應該做大量的轉移支付給地方,但每年很多賬目明細都不公開,而是以項目建設的方式落實,投資決策集中在發(fā)改委和各大部委,所以各地方都在北京設有辦事處,所謂“跑部錢進”,權利都集中在中央。
我這么一聊估計大家對本次財稅改革的大方向也就有數(shù)了。
首先是地方政府的土地財政收入減少,以后怎么收稅,可能會考慮擴大地方政府的稅基,比如新增消費稅、個人所得稅、數(shù)字稅、資源稅、遺產稅等。
其次是完善轉移支付體制,降低地方政府的壓力,可能分給地方政府的稅收會多一些,中央政府未來通過發(fā)行國債等方式補充收入來源,這事兒已經做起來了。
剩下一點我覺得最重要的是政府支出端要重點擴大居民消費。我之前也從稅制的角度解釋過為什么國內不像美國那樣直接給居民發(fā)錢,因為國內大頭是生產環(huán)節(jié)的增值稅。如果這次能增加一些后端消費的稅種,政府在擴大民生支出方面也更有積極性。
我還是挺期待這次三中全會的,新時代就應該有新時達的玩法,未來十年二十年中國肯定會跟過去二十年很不一樣,有變化才會有機遇。
對我們的知識星球感興趣的,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加入,更多精彩內容等著你。留言區(qū)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