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瑪綁定的不是某項運動,而是碩大的肌肉和強壯的身材。
2009年,俄勒岡大學在一場橄欖球比賽中,主場迎戰猶他大學。在場邊,耐克的創始人,美國體育界傳奇大佬菲爾·奈特第一次見到了那個傳說中的愣頭青。
這個愣頭青對菲爾·奈特有一種病態的執著,十幾年來,每年圣誕,奈特都會收到他寄出的圣誕賀卡,而上面必定會有一句頗具威脅意味的話:
有一天你會聽說我們的(You will hear about us one day.)
署名:凱文·普朗克。
這是他們第一次見面。當奈特對這位比他小了30多歲的年輕人打招呼時,普朗克沒繃住,又一次展現出自己的愣頭青本色:咱倆要不賭一把,看看這場誰贏?
奈特轉身走開,笑著指了指場上的球員說:我們不是已經下過注了嗎?
此時,雙方球員正在場上沖撞抱摔,你死我活。俄勒岡大學球員的球衣上,印著耐克的鉤子logo,猶他大學的裝備則是來自安德瑪Under Armour。
而安德瑪的創始人,正是這個熱衷挑釁大佬的愣頭青:凱文·普朗克。
01
1972年,凱文·普朗克出生在美國馬里蘭州一個叫肯辛頓的小鎮。
父親威廉是一名房地產開發商,業務覆蓋半個美國東海岸。
母親杰妮平平無奇,只是做過8年本地市長,而且這個title水分很大,肯辛頓滿打滿算只有2000多人口,面積只有1.3平方公里,這個市長管得到的范圍還不如居委會主任。
但是這地兒地段很好,就挨著華盛頓特區,到白宮和總統串個門,開車不到半小時。可以說是美國燕郊,特區廊坊,鎮上的居民里也少不了美國政府人士。卸任市長后,杰妮直接進了美國國務院,給里根和老布什都打過工。
按理來說,出身在這樣的家庭,小凱文必然從小接受良好的教育,彬彬有禮,舉止優雅,未來上個哈佛耶魯,以后從政當議員做總統,都不是沒可能的。
只不過,他攤上了一款佛系爹媽。
威廉和杰妮的育兒原則是:雞孩子不如雞自己,對孩子基本采取放任主義。
凱文也不負所望,很早就展現出熊孩子特質,有事下河摸魚,無事上房揭瓦。他還特別熱衷于超級英雄模仿秀,五六歲時就會穿著超人的紅斗篷,爬上家門口種的蘋果樹,然后模仿星爺從天而降的掌法,最后手臂骨折送進醫院。
更可怕的是,小凱文并不是獨生子,他有四個接受同款放養教育的哥哥。
于是在普朗克家族里呈現出一派叢林法則,弱肉強食,生機勃勃的景象。
每天晚餐,五個熊孩子都會因為爭奪想吃的食物大打出手,有時候爹媽工作太忙,照顧小弟弟凱文的任務必須交到幾個哥哥身上,哥哥們也總是兄友弟恭,盡職盡責,拿小老弟搞點惡作劇,來點阿魯巴之類的小活動都是家常便飯。
身處這種實力至上主義的家庭,小凱文很早就理解了力量的本質在于物理,強者可以莽出一片天。
那有什么方式提升物理戰力呢?
小凱文找到了一個很不錯的方式:橄欖球。
小凱文在橄欖球上稍微還有點天賦,11歲的時候,他就已經當上社區球隊隊長,帶隊在地區橄欖球聯賽里奪冠,順便拿下MVP了。
隨著生長發育期的到來,小凱文在場上更加兇悍,他長成了身高一米八,體重210斤,渾身肌肉的小鋼炮。
只不過,雖然身體變大了,但是頭腦依然不太靈活。
高二的一天晚上,凱文喝了點小酒,戰意大起。正好附近路過幾個壯漢,凱文一人包圍對方數人,雙方戰了個有來有回鼻青臉腫。
這事兒傳到校領導那里,可把領導氣了個半死。
不得已,凱文只能換了個學校。
只不過這番教訓沒有讓這個愣頭青學乖,反而變本加厲地沉迷橄欖球,還規劃起了職業球員的成長路徑。
畢業以后,他沒選擇讀大學,而是跑到一所名叫福克聯合軍校的橄欖球名校又蹲了一年,在凱文的同期隊友里,有13個人后來打進了NFL,凱文希望這一年能讓自己好好漲漲球,先拿下NCAA一流大學的獎學金,然后再看看有沒有去打NFL的機會。
只可惜,進了真正高水平的球隊,凱文才知道,自己還是太菜了了。在賽場上,他的橄欖球夢被同學們反復摧毀。上了大學,更是整個大一賽季一分鐘上場時間都沒有撈到。
可以說,到這個階段,成為職業橄欖球員這條路已經越走越窄了。
只不過,在球場外,凱文發現了自己的另一項天賦。
02
21歲那年,父親在一次空難中去世,家里撐經濟的頂梁柱倒了。
這讓凱文不得不分出一部分精力,在打球之外想辦法搞點錢。
這個時候,凱文發現,這幾年混橄欖球隊,雖然沒打出什么名堂,但自己好像是塊當領導的料子,總是能把全隊人整得服服帖帖的。
當他把同款領導才能放到賺錢上,就有點天選資本家內味兒了。
他很早就理解到,與其出賣體力搞錢,不如出賣別人的體力搞錢。
上大學的時候,他就帶著當時的女朋友,后來的老婆杰奎琳一起賣T恤,未來丈母娘都被他拉入局,替他在家里給T恤做印花。
后來他還和杰奎琳開發了一個情人節玫瑰花的銷售業務,送貨上門。人力成本也很低,他一聲令下,整個校隊的球員都兼職給他做快遞小哥。
靠著出賣別人的勞動力,他在大學里就賺到了一萬七千美元的積蓄,這筆錢后來成為了安德瑪的啟動資金。
安德瑪也是一個橄欖球場上誕生的品牌。
90年代初期,運動服主要還是棉質,橄欖球員會在厚重的護具下疊穿純棉的T恤。
純棉T恤有個致命缺點,容易吸汗,然后就會變得很沉重。
一開始,凱文的習慣是把T恤的下擺剪掉,改成類似比基尼的樣式,這樣能輕松點。
后來他想,干脆我做一款不吸汗的T恤吧。
他把目光放到了滌綸上。
在當時,合成面料已經開始用于運動服飾上,早在80年代,女生跳健美操就會穿合成面料做的緊身褲了。
但這股風潮還沒有刮到橄欖球場上,凱文算是個先驅。
滌綸的優勢在于,它不吸濕,汗水可以快速達到織物表面并且蒸發。而且和氨綸混紡以后,還具備了彈性,可以成為壓縮衣,為肌肉提供一定的壓力,提高血液循環,減少乳酸堆積,肌肉腫脹,促進恢復。
有了這個idea,他很快把樣衣做了出來,帶到球隊里給隊友們嘗試,經過幾次返工迭代,第一代速干壓縮T恤就誕生了。借著這款創新產品,1996年,凱文普朗克從大學畢業,創立了安德瑪。
事實上,安德瑪的壓縮衣并沒有什么真正意義上的技術創新,它只是擴大了一種面料的用途。
按理來說,這種沒有核心技術創新的企業,一旦開始做大,被阿迪耐克這些巨頭觀測到了,人家就可以用更大的規模和渠道,更低的價格,更強的品牌力砸死你。
但凱文找到了自己專屬的用戶池。
眾所周知,運動品牌營銷里,最重要的就是贊助賽事和球星。阿迪和耐克長期以來都是這么干的。但凱文知道,球星從頭到腳都被大牌包圓了,根本沒有小公司切入的空間。
但校園賽事就不一樣了。
要知道,除了職業體育,美國人更熱衷的其實是校園體育。很多人可以不看NBA,不看NFL,不看MLB,但母校的比賽總是少不了看一眼。全美那么多學校,大大小小的校際聯名,供應了無窮無盡的體育比賽,廣闊天地,可以大有作為。
對于從高中到大學,在橄欖球圈子里混了10年的老炮兒,校園體育就是他的主場,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脈,只要打兩個電話,他就能和全美每個橄欖球強校的球隊裝備經理(負責管球衣球鞋運動裝備的人)聊上天,讓這些球隊至少愿意試用一下他的產品。
唯一的難點是,校園體育的盤子太過分散,球隊太多。這也是耐克和阿迪這些巨頭在當時沒能滲透進去的原因。
人脈強如凱文,也得一所一所學校跑過來。
于是,就在耐克阿迪往NFL球星的的家里瘋狂搬運美刀的時候,凱文開著一臺福特烈馬穿梭在東海岸各個大學之間,把每個球隊經理堵在更衣室里瘋狂套瓷,說服對方嘗試訂購一批安德瑪的T恤。
創業第一年,凱文總是睡在車里,后備箱裝滿了衣服。一覺醒來就繼續趕路,到不同的學校和橄欖球訓練營里展示產品。
短短三年,他的座駕就累積了四十萬公里的里程。
而在拿到大訂單之前,凱文的創業幾乎就是自己貼錢,公司最早的辦公室,是他93歲奶奶家的地下室。賣玫瑰攢下的一萬七千美元,很快就花得七七八八了。
最困難的時候,他發現自己全部資產只剩下1500刀現金,公司賬上債務還有5000刀。
為了湊錢,他帶著100塊跑去新澤西賭城想要翻本,結果輸了個底朝天,差點連開車回家的過路費都交不起。
所幸,就在凱文快要破產之際,佐治亞理工學院率先給他下了人生第一筆大訂單,預付款4200美元,解決了安德瑪的燃眉之急。
此后,安德瑪陸陸續續拿下了不少學校的裝備訂單,并且逐漸滲透到NFL賽場,許多大牌球員開始自掏腰包,把球衣和護具底下的T恤換成安德瑪。
到1998年,安德瑪實現了盈利,創立兩年,這家公司跨越了生死線,正式成為體育用品市場的新手玩家之一。
03
如果要用一個詞來概括安德瑪這個品牌,我覺得「硬漢」二字是最合適的。
提到安德瑪,許多人一定會想到緊身衣包裹下健碩的胸肌,寬肩窄腰倒三角的體態,以及幾乎要把袖子撐爆的,鋼鐵一般的手臂肌肉。
但就像肌肉需要年復一年日積月累,才能練就爆炸般的維度,「硬漢品牌」也從來不是一天養成的。
一開始,安德瑪走的是樸實無華的實用主義路線。
不像耐克阿迪贊助球星,主要是為了打廣告,把鞋賣給運動愛好者。
凱文找到大學橄欖球隊,是真的把這些球員當成了自己的核心用戶。
所以早期,安德瑪壓根不像一家服裝品牌,反而更像一家功能性運動裝備公司,凱文·普朗克希望把安德瑪的壓縮T恤打造成和肩甲、頭盔、牙套一樣的功能性產品。「Under Armour」這個品牌名也來源于此,意思是「穿在里面的裝甲」。穿安德瑪的球員,是真的要上場和對手肉搏的。
球員接受它,是因為它速干緊身,穿著舒服,也方便在場上做動作。
球隊經理喜歡它,是因為它不吸水,洗完以后烘干特別快,能提高他們的工作效率。
可以說,創立之初的安德瑪,是純粹的實用品。
那它是如何走向「硬漢」路線的呢?
還得感謝橄欖球運動員。
事實上,橄欖球員很長時間里都和「引領潮流」之類的說法毫無關系。畢竟誰會沒事在日常生活里穿著厚重的肩甲,踩著帶釘子的球鞋出門溜達呢?
一項運動越專業,門檻越高,與時尚與日常的距離就會越遠。
況且橄欖球員總是帶著頭盔,面目模糊,也不利于展示球員的個性魅力。
但球員也是人,也會想要出風頭,想要引領風潮,想要展示個性。
安德瑪壓縮衣的出現,讓這群橄欖球員發現,這東西除了穿著打球舒服一點,還挺帥的,套上安德瑪的T恤,繃得緊緊的,顯得肌肉更大,身材更好了。
況且,在所有團隊球類運動中,橄欖球員無疑是身材最夸張的,肌肉量最多的。
既然戴著頭盔不方便展示面孔,那為什么不用肌肉來為自己代言呢?
很快,在運動員群體里,出現了一批壓縮T恤的粉絲。他們甚至還發明出一些更個性的穿法,比如裁掉一只袖子之類的,不僅可以吸引目光,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展現出自己壯碩的身軀。
正所謂肌肉才是男人的時尚單品。只不過光著膀子到處顯擺身材,總有點不太得體。安德瑪所做的,就是讓肌肉輪廓更明顯。
于是,不知不覺中,安德瑪=肌肉=硬漢的品牌認知開始形成。
成為「硬漢」品牌的好處很多。
首先,發展到一定階段,安德瑪需要破圈,需要擴張自己的受眾群體,與橄欖球解綁是必須的。而成為「硬漢」之后,安德瑪就不再只是橄欖球裝備,它可以和一切大眾認知為中「男人的運動」關聯起來。
可以說,安德瑪綁定的不是某項運動,而是碩大的肌肉和強壯的身材。
其次,肌肉本身就是一種營銷手段,在廣告行業里,有個專有名詞就叫「肌肉營銷(Hunkvertising)」。
所以當安德瑪通過那些專業運動員,塑造出「硬漢」、「強悍」的品牌形象時,這個品牌對競技運動愛好者的吸引力就是很強的。
事實上,安德瑪花了很大力氣,用來塑造自己的「硬漢」形象。
早在1999年,公司賬上只有25000美元的流動資金的時候,凱文·普朗克就大筆一揮,全部把它投給了體育雜志ESPN做廣告。此后他們更是做了大量具備硬漢氣質的廣告營銷。
哪怕是請到超模吉賽爾·邦辰拍攝女性產品的廣告,也突出的是強硬的精神,以及身體訓練的專注。
2011年,電影《速度與激情5》全球上映。這部電影不僅票房大獲成功,更是引入了巨石強森強勢加盟。片中巨石強森身著安德瑪緊身衣,肌肉碩大無比,logo清晰可見。
一個巧合是,《速激5》是系列里第一部被引進國內的影片,而就在同一年,安德瑪在上海開出了第一家門店,展開了正式入華的布局。
此后,安德瑪又加碼影視營銷,和許多超級英雄IP合作,推出了蝙蝠俠、超人等許多款式的超英主題緊身衣。
這一系列操作,狠狠地給這個品牌打上了「肌肉男專屬」的思想鋼印。此后很長時間里,凡是健身房的自由力量區,總是少不了穿著安德瑪的肌肉男,用盡面部代償的力量,與杠鈴親密對話。
而通過綁定「硬漢」概念,安德瑪迅速成長。從1996年品牌創立到2015年,安德瑪的增速一直維持在20%以上,并且毛利水平也長期維持在高位。
在2016年前后,它達到了品牌價值的頂峰。
只不過度過頂峰,接下來就是急轉直下。
04
2016年的NBA總決賽,安德瑪旗下最大牌的代言人史蒂芬·庫里率領的金州勇士隊,在大比分3比1領先的情況下,被克里夫蘭騎士實現驚天逆轉。
對安德瑪來說,這樣的失利顯然是品牌所不樂見的。
而且當年,安德瑪代言人好像集體魔怔了一樣。
NFL這塊,卡姆·牛頓和所在的球隊卡羅萊納黑豹在當年超級碗不敵丹佛野馬,屈居亞軍;
高爾夫代言人斯皮思遭遇冠軍荒,在這一年讓出了世界第一的寶座;
安迪穆雷則是在當年法網和澳網,兩次大滿貫決賽中都敗給了德約科維奇。
2016年,媒體甚至發明了一個名詞叫做「安德瑪詛咒」(The Under Armour Curse),來形容這一系列的失利。
而這一系列失利,對安德瑪這個品牌命運來說,也如同一種暗示。也就在這一年,安德瑪的營收增速開始下降。
如果說對一家公司來說,隨著規模擴大,增速放緩是不可避免的事情,那么毛利率的連連下降,就是真正的問題所在了。對消費品來說,毛利率與品牌價值密切相關,如果沒有超越同行的毛利率,那品牌就只是一個商標而已。
關于安德瑪為何陷入困境,有很多解釋。
最廣為接受的說法是,這個品牌長期主打男性市場,導致失去了女性用戶,導致它更大規模,更具消費力的女性市場被lululemon輕易超越。
另一個說法是,安德瑪的弱點在于品類。它是一個從服裝起家的品牌。
在運動服飾賽道,運動鞋可以說是皇冠上的明珠。運動鞋不容易受到時尚趨勢影響,更適合作為企業穩定的基本盤,而且由于技術含量更高,門檻高,因此品牌集中度更高。能不能做運動鞋,往往是一個中小型運動品牌和大牌的分野。
盡管2013年簽約史蒂芬庫里,很大程度促進了籃球鞋品類的銷量,但運動鞋在整體營收的占比依然只有25%。相比之下,耐克的運動鞋營收占比能達到60%以上。
但在我看來,這些都是現象,更加根源的原因,其實是運動服飾行業,存在這一個周期性。
以美國為例,根據美國經濟分析局的統計,運動服飾行業大概經歷過4個階段。
1960年之前,是一個以專業運動員為受眾的專業競技時代,普通大眾日常穿著運動服飾非常少。這個階段出現的代表品牌,就是阿迪達斯。
1960年到1990年,則是大眾普及時代,這一階段,許多消費者開始逐漸接觸運動品牌,運動服飾也開始進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耐克和銳步就誕生于這個階段。
1990年到2015年,行業進入專業細分時代。也就是大眾市場已經完成了入門級教育,開始對細分的項目,細分的功能產生需求。這個階段,重視功能性,技術性,強調競技性的品牌開始崛起。
安德瑪和New Balalce都在這一年代崛起。而老玩家耐克和阿迪,也分別開始在專業籃球、足球和跑鞋等領域發力。
2015年后,行業的主題來到了運動時尚融合,也就是在滿足了功能性之后,消費者開始重新追求外觀和時尚度。或者說,現在市場上主流運動品牌,在功能性,專業性上都差不多能滿足。區分強勢和弱勢品牌的,其實是時尚層面的話語權,以及與生活方式的融合。
這個時代最具代表性的兩個品牌,就是阿迪達斯和lululemon。
安德瑪的問題,說到底,它是上一個版本的品牌。它強調的品牌概念,對于當下來說過于硬核,以至于顯得有些不合時宜了。
如果把討論范圍具體到中國市場,我們會發現,美國運動服飾行業經歷過的4個周期,我們無一例外同樣都走過一遍。甚至從第三階段開始,中國和歐美的周期節奏已經實現了完全同步。
我的觀察是,過去十年里,體育行業正在一定程度上「去競技化」。
當人們談論體育這件事,不再只是討論體育賽事和超級明星,也開始討論那些日常參與的體育活動,討論運動與身體健康的關系。運動不再只是比賽,而是作為一種生活方式出現在越來越多人們的生活中。
最受歡迎的運動,也從足球、籃球、乒乓球這些強競技性的運動,逐漸轉變為跑步、徒步、釣魚這些弱對抗性,不那么講究勝負的項目。人們運動的目的,也從追求成績,追求變強,變成了純粹的「玩」,純粹的「打發時間」,純粹的「享受過程」。
這個階段,安德瑪長期以來積累下的「肌肉」、「硬漢」這些品牌形象,對當下的消費市場來講,就不是那么精準了。
體育是一個慕強的領域。而安德瑪與這種慕強心態,綁定是最深的,于是在轉型過程中,遭遇的陣痛必然是最深的。
但是,我也不贊成現在就給這個品牌判死刑。
時尚是個輪回,運動休閑也不是運動服飾發展的最終階段。從版本答案,到版本棄子,這樣的故事,在商業的江湖里,往往也只是一夕之間。
當所有品牌都在和你聊生活方式,聊詩和遠方,聊休閑輕運動的時候,安德瑪還在和你談論如何變強,還在鼓勵用戶走上運動場去競爭,去取勝,這并不是錯。
我們之所以熱愛體育,是因為取勝能帶來無限的快樂,但取勝從來不是全部。
就像賀煒的解說:人生當中成功只是一時的,失敗卻是主旋律,但是如何面對失敗,卻把人分成了不同的樣子。有的人會被失敗擊垮,有的人能夠不斷地爬起來繼續向前。
很多時候,艱苦的磨練,對極限的挑戰,只是為了跟其他人,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
只是為了那一句:有一天,你會聽說我們的。
關注IC實驗室視頻號
B站:IC實驗室
微博:IC實驗室
公眾號:IC實驗室
全網同名,歡迎來撩?
商業世界的有趣就在這里。
關注大眾消費,互聯網商業和流行文化,分享拙見與觀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