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警3號令生效后,菲律賓再次出手挑釁,出動多艘船只強闖中國的仁愛礁,中國海警依法對其進行攔截、登船檢查,由菲律賓一手挑起、炒作出來的南海仁愛礁“沖突”再次成為國際熱點。
對于此次中菲仁愛礁“沖突”,尤其是在被中方修理后,菲律賓國內的“明白人”似乎多了起來,吃了這么大的“虧”的菲律賓,并沒有繼續進一步在國際上“賣慘”,反而接連兩個“不搭界”的表態,讓人匪夷所思!
01菲方官員稱“可能是誤會”
據路透社、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消息,菲律賓官員貝爾薩明21日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菲律賓與中國在南海仁愛礁附近發生“沖突”后,菲律賓沒有考慮因此觸發《美菲共同防御條約》。
貝爾薩明解釋稱,菲律賓認為這場中菲南海對峙“可能是誤會或意外”,尚不準備將此歸類為武裝襲擊。
當然,6月17日的中菲仁愛礁“沖突”,本質上是中國海警的正常執法維權行動,不屬于武裝襲擊,而且中方已經聲明“沖突”過程中,并沒有動菲律賓的人,菲律賓人員受傷與中國海警無關。
這就產生了個令人不得不思考的問題,吃了大虧的菲律賓人真的沒考慮過啟動《美菲共同防御條約》嗎?
從此次中菲仁愛礁“沖突”的前后來看,有幾個細節值得關注:
首先,菲律賓在此次挑釁前,美國的“羅斯福”號航母戰斗群已經從南海撤出,北上至日本南部海域,非常巧妙而又不失時機地避開了南海這個敏感地區;
其次,菲律賓發起新一輪挑釁的時間,恰好在中國海警3號令生效不到72小時,菲律賓是有意試探中國海警3號令的權威和中國對新的法律的執行性是否可靠;
第三,中國海軍055型驅逐艦抵達菲律賓大后方,并駛過菲律賓沿岸。
在美國航母撤離“撒手不管”、南海到處都是中國船只、仁愛礁破船又朝不保夕的情況下,急欲對破船運送必要物資的菲律賓總統馬科斯,雖然在口頭上對中國強硬了這么久,但也只能認慫。
那么,馬科斯自持能夠“對付”得了中國的《美菲共同防御條約》,究竟是個什么東西?什么時候才能出發《美菲共同防御條約》呢?
所謂的《美菲共同防御條約》,指的是如果其中一方遭到他國挑戰,締約的另一方將為遭受挑戰的一方提供軍事援助,此前,菲律賓總統馬科斯更是揚言稱,如果菲律賓軍人傷亡,將啟用共同防御條約,要求美國提供幫助。
但有相關人士表示,從“烏克蘭想加入北約,只能打贏俄羅斯”的這個例子來看,按照美西方國家的邏輯思維,“只有在菲律賓打敗中國”的情況下,所謂的《美菲共同防御條約》方能觸發啟動。
然而,大家也看到了,此次仁愛礁“沖突”發生后,美國一如既往地除了口頭譴責,毫無一點實際行動。那么,菲律賓為何突然“認慫”呢?首先,菲律賓認識到自身與中國的實力差距,一旦在南海與中國發生大規模沖突,實力更弱的菲律賓完全沒有任何勝算。
從媒體披露的信息上看,當時菲律賓海軍特戰隊出動6艘快艇,被中國海警攔截,中國海警依法對其登臨檢查,發現菲方人員藏在船艙內的8桿自動步槍,在這一過程中,菲方人員抗拒中方正常執法,最終導致菲方8人受傷,私藏槍支被繳械沒收。
一支全副武裝的菲律賓海軍特戰隊,被中國海警繳了械,菲律賓的顏面何在?注意了,這是中國海警的“戰果”,而實力更為彪悍的中國海軍并未出動,只是在不遠處觀望,如果中菲發生不測的話,菲律賓必將無力抵抗,簡單說,實力上的巨大懸殊,讓菲律賓不敢造次。
而美國作為菲律賓最大的強援,卻也只是作壁上觀,沒有對菲律賓給予任何增援。雖然美國一再聲稱菲律賓與其有著緊密的軍事關系,并且在菲律賓境內有多個軍事基地,甚至還部署了“提豐”中程導彈系統,給了菲律賓很大的底氣。
但從實際效果上來看,這些只是給了菲律賓繼續挑釁中國的底氣,卻絲毫沒有改變中菲兩國的實力對比。
事實上,盡管美國一再強調美菲之間的軍事協議使用于“中菲戰爭”,但從實際行動上看,關鍵時刻,美國根本不會為了維護小弟的國家利益,而陷入與另一軍事強國的大規模軍事沖突。
02菲方稱“歡迎中國投資”
在南海如此緊張的情況下,菲律賓高級官員的喊話,屬實讓人有點懵。
據日媒《日經亞洲》報道,當地時間6月20日,菲律賓國家經濟與發展局局長阿塞尼奧·巴利薩坎在東京表示,菲方對來自“包括中國在內的任何國家”的投資和貿易持開放態度,不會對包括中國在內的任何國家設置不必要的貿易和投資壁壘。
為了經濟增長,菲律賓“需要獲得投資和出口”,他希望“將經濟和政治分開”, 巴利薩坎說。
巴利薩坎的弦外之音很明顯,就是希望中國能投資,想跟中國搞“政冷經熱”那一套。但這只是菲方一廂情愿罷了,中方又豈能容許菲律賓一方面想吃中國的飯,另一方面又想搶中國的鍋?
03中菲仁愛礁沖突,是美國拱火的結果
仁愛礁爭端以及此次的仁愛礁“沖突”,實際上是菲律賓在美國鼓動下挑起的,菲律賓打著為坐灘破船運送補給的旗號,試圖將加固破船的建筑材料、武器彈藥運上去,這當然是中方所不能容忍的。
然而,中方及時有力的粉碎了菲律賓企圖強闖仁愛礁、為破船運送加固材料的企圖,讓菲律賓切實感受到了,在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上,中國不是那么好惹的。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在此次“沖突”中,美國沒有直接增援菲律賓,但美國一直在南海附近部署這著相當的軍事存在。比如,美國海軍陸戰隊司令史密斯就稱,將在關島部署小規模且具備快速反應能力的美國“海軍陸戰隊瀕海作戰團”,增強共同防衛日本、韓國和菲律賓的戰略威懾力。
在美方看來,在關島部署“海軍陸戰隊瀕海作戰團”,關鍵時刻可以迅速向菲律賓方向展開。但問題是,關島距離菲律賓較遠,一旦南海發生沖突,這支部署在關島的MLR部隊根本不可能及時到位。事實上,從某種意義上講,美國作出這樣的部署,更像是為了撤離第一島鏈,退守第二島鏈。
眾所周知,為了圍堵中國,美國在西太平洋地區部署了3個“島鏈”,其中日本、臺灣、菲律賓為連接點構建的第一島鏈、以關島為核心的第二島鏈,所以中菲南海沖突爆發后,部署在第二島鏈的關島美軍難以起到及時增援菲律賓的作用。
而從全球范圍來看,美國正在進行積極的戰略回防,包括原本在中東地區的“艾森豪威爾”號航母,也將返回美國本土基地,而對于旨在維護全球霸權地位的美國而言,如此積極的戰略回防,顯然是美國力不從心的結果!
另一方面,美國在中東被胡塞武裝小挫一下,就準備跑路返回本土基地,試想一下,如果中菲真的在南海發生了不測,美國還敢出兵協防菲律賓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