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調傳統精神分析治療目標,有三個方面的原因:(1)試圖為那些仍有條件做標準的、不受時程限制的精神分析治療的治療師提供取向性幫助;(2)鼓勵那些治療條件稍遜的治療師提取出那些在他們的工作中可能有用的東西;(3)宣揚那些值得深深珍惜的心理治療理念,因為出于經濟和形勢的壓力,這些價值觀正被一點點侵蝕、吞噬。
緩解癥狀
不言而明,緩解癥狀是患者求治的目的,亦是心理治療的基本目標。當患者忍無可忍而尋求專業咨詢時,他/她的“病情”或者“主訴”已經令其格外痛苦,而一旦建立安全的治療關系,病情的嚴重性通常就會緩解或消失。而精神分析取向的治療比其他理論取向的治療持續更長時間,這種傾向源于醫患雙方對總體心理健康的共同追求,而不僅僅滿足于特定癥狀的消除。
內省力
在精神分析動力學發展的早期,有一種對“內省力”的理想化認識,把“內省力”當作達到情感健康的必經之路。近年來,“內省”的意義甚至也從多少有點靜態的概念轉換為與“治療關系”相關的動態過程。
在精神分析理論演變的“現代”階段,“內省”這個術語是指:在治療中,治療師冷靜地、客觀地、敏銳地洞察患者的個人史,現實地理解其動機與環境。而到了“后現代”時期,該術語則指患者與治療師主觀上一起合作,建立良好的關系,共同創造描繪出符合患者背景和將來的藍圖——是對當前事實的描述而非對歷史的追憶。
自主感
內在的自主感也許是一個人最珍貴的心理狀態之一。多數患者是由于他們的主觀自由感被蒙蔽而前來就診的,他們被憂郁、焦慮、分裂、強迫、恐懼或妄想所控制而喪失了自我控制感。有時,他們因為感到不再能主宰自己而來就診,他們設想,假如能得到某種幫助,就可能獲得自主感。
尊重患者個體自主感及努力增強其自主感,均蘊含在許多精神分析治療的技術特征之中。努力尊重、維護、增強患者的個人自由被擺在了精神分析治療的首要位置。
認同感
人們需要在主觀體驗上感到被理解、被映照、被接納、被認可。若某人的文化背景給他提供可依賴的、按慣例確定的、相伴一生的角色,他可能多半會根據自己內在的完整性與真實性來判定“我是誰”,而這是一種依照自己的價值觀而生存,并直面自己的情感、態度和動機的能力。反之,若只有借助于外界的評價才能體驗自我認同,那就非常危險了,如遭到解雇后會以為自己工作一無是處,或離婚后會認為生活毫無意義。
發展穩固的認同感已經成為現代人心理生活中不可回避的主題,而現代患者求診時往往需要治療師幫助他們意識到自己是誰,相信什么,感受如何,以及想要什么。
自尊心
即使是十分自信的人,其自尊心也可能相當脆弱。當遭到不期而至的挫折時,本來情緒一直很好的人也會突然采取消極行為。因此,在治療過程中要想促使達到患者中等水平的自尊,其困難程度也遠遠超出治療師的預期。在心理治療的過程中,提高患者自尊的方法之一就是治療師愿意被患者看成一個有瑕疵的人。
看到一個權威承認自己的瑕缺卻仍保持著自尊,這對患者而言往往是一種全新的體驗,這使他更有可能面對自己的不完美而坦然自若。使自尊心更穩固可信的另一種治療方法,是治療師對患者暴露的許多邪惡及可恥的事報以接納的態度,這會幫助患者將其視為平常而非可怕,或者盡管可怕,但并不代表自己人格的全部。
認識并處理情緒
患者希望通過心理治療得到改善的是對情緒的敏感性,也就是說,治療師力圖使患者了解他們自己的感受,并清楚為什么自己會這樣感受,最后要使患者能自如地運用利己利人的方式處理自己的情緒。
在精神分析治療中,我們會要求患者自由地表達腦子里的任何想法,不管它似乎多么下流、多么尷尬,或者聽起來多么微不足道。用語言表達情感體驗是理解并掌握問題的必經之路,不管體驗起初被看做是輕微的身體不適感,還是迫在眉睫的畏懼感,以及行為強迫。
自我力量與自我協調性
身處逆境卻仍能從容應付的非凡的能力,用精神分析的術語來說就是自我力量。這個術語源于弗洛伊德著名的對心理世界的三維模型的描繪,他指出:自我具有一系列功能,部分在意識層面操作,如通常的問題解決;部分屬于無意識,如人們不由自主地運用防御機制。而比拉克和斯摩爾描述了自我力量三個相互關聯的方面:現實適應、現實檢驗及現實感受。
成功的心理治療可以帶來一個重要的、非針對癥狀的結果:自我力量及自我協調性增強。治療師希望患者能直面艱難的挑戰,而不沉溺于崩潰或毀滅的內心體驗。還希望治療后,患者可以忍受成長過程中出現的暫時的退行和不穩定狀態,愛普斯坦將之形象地比喻為“支離卻不破碎”。
愛、工作及成熟的依賴
弗洛伊德曾說過,心理治療的最終目標是使患者具有愛與工作的能力。一旦心理治療進展順利,患者會發現自己不僅能更加包容復雜的內心世界和內心真正的自我,而且能包容復雜的外部世界和他人的缺點。
如果人們能原諒自己做了那些當時自己沒有理解并不能控制的事情,人們就能原諒他人做那些他們至今仍不理解也無力控制的事情。同樣,如果向治療師袒露自己最隱晦的秘密而對方并未大驚小怪時,他們就不再畏懼與對方發展親密關系,也不擔心被對方看透。敵意及攻擊的一面一旦被挖掘出來,他們就不再害怕自己會以某種方式傷害那些自己所關心的人。
領會了治療師對自己的同情,他們會擴展對他人的同情。一個成功的心理治療還可使患者最終回歸工作環境,發揮自己的創造性,并以解決問題的方式取代無助的哀慟。另一個成功的動力學治療的結果,是將嬰兒依戀轉變為成熟的成人依戀。嬰兒依戀與成人依戀的最大區別在于:兒童不能像成人那樣選擇依賴的對象,也沒有能力離開并不稱職的監護者,而且沒有足夠的力量去影響依賴對象改變行為。理想的結果是,幫他們認識到原來并非自己的需要有問題,而是尋求需要的方式有問題。
預約咨詢:+V drmxinli
電話:4008202621
愉悅及平和
這個目標或許是最令人困惑、最難表達清楚的。在一個崇尚個人主義的、充滿競爭的社會,我們耳濡目染:每個人只有擁有了想要的東西才會快樂。然而,在許多非西方社會,流行的卻是另一番透著大智大慧的思想,即人要學會知足常樂。通常在心理治療的后期,患者會說,他以前只知道什么叫“銷魂”或“心情愉快”,而自己在治療中不知不覺出現的心平氣和是以前想也不敢想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