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拼低價,小紅書只能從差異化上找出口
圖|東方IC
文|胡苗
編輯|余樂
電商業務作為小紅書長久以來難以扶起的“阿斗”,在最近的一年多時間中,似乎慢慢站起來了。
自2023年初董潔、章小蕙在小紅書上直播帶貨成功出圈,小紅書逐漸找到了適合其平臺調性的直播電商方向,逐步發力買手直播、品牌店播。
根據小紅書公布的“6·18”收官戰報,截至6月18日,其直播訂單數達去年同期的5.4倍,直播間購買用戶數達去年同期的5.2倍。
小紅書電商之所以增長如此之快,主要還是因為其原來電商規模的基數較小,與淘寶、京東、拼多多等相比,還有著巨大的差距。
這幾家主流電商平臺2023年未公布GMV (成交總額) 。2022年時,淘寶、京東、拼多多的GMV分別達到了8.32萬億、3.47萬億和3萬億元。小紅書也沒有公布年GMV,但多位行業人士認為其目前還處于千億元上下的規模。
當前,“低價”成為了幾大頭部電商平臺競爭的核心策略。在價格空間被壓縮的情況下,小紅書電商的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響。在拼低價方面,無論是資金實力,還是對大品牌的議價能力,小紅書都難以和大平臺抗衡。小紅書也多次強調稱,低價不是其電商的核心價值。但是,在行業整體都在打價格戰的大環境下,缺乏價格優勢便意味著很難影響用戶的消費意愿。
小紅書更多地從差異化上找出口。
作為定位為“分享美好生活”的內容社區,小紅書在很長一段時間被認為是都市白領、精致女性的聚集地。在新消費火起來的幾年中,許多新消費品牌將小紅書當作了廣告宣傳的陣地,在小紅書上“種草”也成為了近年來品牌繞不開的話題。
這樣的平臺屬性,使得小紅書的電商天然與一眾設計師品牌、新銳品牌契合。在過去一年中,這類品牌商家逐漸成為了小紅書電商的主體。
對小紅書而言,與小眾設計師品牌的結合,一定程度上讓其電商實現了差異化,繞開了大平臺的價格競爭;并且,相比于成熟的大品牌,面對中小品牌小紅書也更有議價權。
另一方面,“布局精致好物”在當前還不足以支撐小紅書的電商成長為一個大的電商平臺。 百聯咨詢創始人莊帥認為: “小紅書電商可能明年就要面臨增長壓力了。 ”
從迷茫到堅定
2022年的一天,王皓 (化名) 去到了小紅書上海總部,與相關業務部門洽談,看看有沒有合作的空間。
他是一家頭部快遞公司的員工,其公司與所有頭部電商平臺都有合作。
那時的小紅書已經完成了從小眾內容社區向“泛社區平臺”的演變。官方數據顯示,2022年小紅書MAU (月活用戶) 突破2億,人均使用時長55分鐘,月活躍創作者和日均發布筆記數分別突破2000萬和300萬。雖與抖音、快手等平臺相比仍有差距,但其MAU和內容創作數量已經十分可觀。
用戶數量是考量平臺能否做電商業務的一個基礎。王皓去小紅書總部洽談,就是想要看看小紅書是否有進一步發展電商業務的打算。
但是,結果是讓他失望的。那時的小紅書對自己的主要定位是“推廣生活方式的平臺”,業務重點還在于 “種草”,做了一系列輔助品牌商在平臺做廣告的系統。小紅書用這種方式去實現商業化。他們擔心過度發展電商會影響用戶體驗。
事實上,小紅書并非沒有布局過電商,但屢屢碰壁。其創立初期的主營業務就是跨境電商,還接入過第三方平臺的商品鏈接,但這種形式對小紅書自身而言收益并不大,已經被舍棄。此后,小紅書又嘗試過自營電商,但也并不成功。2023年,小紅書關閉了自營電商項目“小綠洲”和自營跨境電商平臺“福利社”。
同一時期,電商賽道上先有拼多多精準找到“五環外”市場、以工廠貨發起低價的猛烈沖擊;后又有抖音、快手等以內容為基礎快速發展起來的興趣電商;直播帶貨也在快速成長。
小紅書的摸索,總是落后時代數拍。
電商的不溫不火,也讓小紅書的商業閉環出現了一個巨大缺口——品牌在小紅書上投放,博主在小紅書上產出內容,用戶在小紅書上被“種草”,但最終的交易環節,卻是在第三方平臺完成。這也使得小紅書的商業價值大打折扣。
要完成這個閉環,小紅書發力電商勢在必行,但還缺少一個契機。
這個契機出現在2023年初。董潔、章小蕙兩個現象級的直播帶貨案例,給了小紅書做電商的正向反饋。在那一年的3月,小紅書正式將直播業務提升為獨立部門。8月,直播業務部門、電商業務部門整合成為全新的交易部,成為與社區部、商業部平行的一級部門。
小紅書也開始著重推廣“買手電商”的概念,簡單理解就是讓符合小紅書平臺調性的達人、博主,以自己的品位來分享生活好物,以一種“慢直播”的風格參與到直播帶貨之中。相比于一些平臺吆喝式的“買買買”,買手直播有一定的差異性,但更為關鍵的地方在于,這也契合了小紅書用戶追求精致生活的消費傾向。
不少買手單場帶貨能夠達到百萬元、千萬元。一位叫做“合合噠”的買手在2023年開始直播時,擁有10萬左右的粉絲。她的第一場直播就取得了200萬元的銷售額。今年的“6.18”期間,她的單場銷售額已經達到了1300萬元。
小紅書電商運營負責人銀時透露,今年“6·18”,在小紅書單場銷售額破百萬元的買手數量,是去年同期的三倍。
同時,許多品牌、商家以及越來越多的設計師品牌涌入了小紅書。從2023年“雙11”開始,小紅書又強調店播,即商家自己來直播。
這也被小紅書總結為小紅書電商經營“三部曲”:一、商家入駐小紅書,邀請買手參與到初期的直播帶貨中,積累到第一批流量;二、商家開始店播;三、店播的同時又可以建立粉絲群,做“私域”流量,進一步提高銷售轉化率。
官方數據顯示,2024年4月其電商開播的商家數,較去年同期增長五倍。
不同于2023年之前的盲目探路,在這一年多的時間中,小紅書似乎慢慢找到適合自己的電商形式了。
拼不了低價,只能拼成差異化
在去年8月的小紅書“link電商伙伴周”上,小紅書表示,將投入500億流量來支持商家更好地在小紅書經營。
這實際上是小紅書在以流量為“杠桿”,希望吸引到更多品牌、商家的入駐。
直到2023年的“雙11”之前,小紅書對于平臺上商家、品牌的調性還沒有具體的定義。其中既包含小眾設計師品牌、新銳品牌,也包括了成熟的大品牌。
到了今年“6·18”媒體交流會上,小紅書著重分享的案例,是兩個小眾設計師品牌通過小紅書電商成長起來的故事。
莊帥認為:“要是小紅書現在說自己要走全品類、大品牌 (路線) ,我覺得它就死定了。”
誠然,在過去一年中,小紅書的電商成長很快,但其原本基數并不大。與頭部電商平臺相比,小紅書的年GMV并不夠看。
對成熟的大品牌而言,它們對電商平臺的要求是流量和銷量,并愿意為之讓渡商品價格。
小紅書電商的規模,使得它并沒有太多議價權。莊帥認為,相比之下,中小型的設計師品牌更容易拿捏。
并且,如果小紅書要走全品類、大品牌路線,一定會卷入主流電商平臺的低價之爭中。
在過去幾年中,低價策略已經成為了主流電商平臺競爭的核心,各大平臺紛紛推出“百億補貼”,將降價列入了平臺策略之中。在本屆歐洲杯賽場邊,淘寶還打出了廣告:“不用拼,真便宜。”
能夠拼低價,本身也是電商平臺硬實力的體現:規模銷量足夠大,有足夠的資金補貼消費者,對許多品牌有定價能力。
從布局買手電商、店播開始,小紅書就在回避“低價”競爭。
在回答這個問題時,銀時表示:“最終用戶要按照價格去買單的,價格重要,但是低價不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
不拼低價,小紅書電商就需要從差異化上去做努力。
當前,小紅書電商對中小設計師品牌有一定的吸引力。這類商家的訴求主要有兩個,一是以較低的推廣成本獲得不錯的銷量,二是找一個平臺來講品牌故事、品牌理念。
設計師家具品牌“支吾”,在2023年3月選擇了到小紅書開店。其創始人聶萍認為,小紅書對品牌的價值是不同的——傳統的貨架電商像固定的鋪面,而小紅書更像是移動的展位。后者通過內容的輸出,可以找到最對味的人群,更適合做品牌。
莊帥認為,小紅書實際上抓住了設計師品牌尋求新渠道的機會。在當下,淘寶、京東的貨架電商難以滿足其打造品牌故事的需求,貨架電商的“人找貨”,也讓他們很難在低成本營銷里走入更多消費者的視野;拼多多與其調性不符;抖音的獲客成本也讓他們難以負擔。
事實上,每個直播平臺都在探索適合其用戶、商家的風格。近年來,無論是東方甄選的文化人帶貨,還是小楊哥的搞笑玩梗類的帶貨,都獲得了其受眾群體的青睞。
天花板在哪里?
從小眾到大眾,也將是小紅書電商即將面臨的壓力。
莊帥認為,做電商需要兩大基礎,一個是用戶規模,一個是商家規模。用戶規模夠大,需求轉化成購物行為的就會更多。商家規模則是去滿足用戶的購物需求。兩者相匹配,才能夠達到一個良性的循環。
電商行業中,一個正面的案例是拼多多。在淘寶、京東兩大巨頭遙遙領先的時期,拼多多還只是一個微信小程序,以邀請好友“砍一刀”的形式風靡朋友圈。
如今來看,拼多多的成功,在于它瞄準的“五環外”市場足夠大。同時,中國市場上有大量的白牌工廠,它們希望找到更通達的渠道,以售出更多的產品。在兩個基礎都十分堅實的條件之下,拼多多的崛起快速而迅猛。
同樣來看小紅書,作為定位為“分享美好生活”的內容社區,小紅書在很長一段時間被認為是都市白領、精致女性的聚集地。在過去幾年中,從小紅書上流行起來的新生活方式并不少,如露營、city walk等都一度成為城市居民喜愛的娛樂活動。也因為有諸多用戶分享生活指南,小紅書的“搜索”功能一定程度上也在取代百度、知乎等。2023年1月,小紅書的用戶已經超過3.5億,規模并不小。
但在商家規模上,小紅書尚有所欠缺。其訂單規模雖然增長迅速,但還不足以讓其在供應鏈上有更多議價能力。
以物流為例,許多用戶反饋在小紅書上購物后,物流的速度不如其他平臺。
王皓對此進行了解釋。
他表示,當前電商的激烈競爭主要由幾個主流電商平臺發起。為了提高服務,各大電商平臺都有一套針對商家的評分體系,倒逼著商家在各個流程上提升效率。這個評分體系也會給各個快遞公司排名,誰的服務好、物流快,誰就能獲得更多的訂單量。
但是,小紅書還處在大力吸引商家入駐的階段,還未做嚴格的物流規定。“如果它單量不大,或者對這方面沒有要求,我們可能把它的優先級往后排了。”王皓說。
小眾設計師品牌之所以大多處在小眾狀態,成長為大眾消費品的并不多,便是因為它們很難去迎合大眾市場的銷售方式。許多品牌以設計師的主觀創造力,或是一個團隊的審美來推產品,它的產品失敗率是很高的。
小紅書需要“賭”的就是這種設計師的品類,在未來消費需求個性化分層、多元化的情況下,能否做到一定的規模,支撐它成為一個細分品類的大電商平臺。
這在當前還很難判斷。一位做木制工藝品的工廠廠長表示,當前國內做類似產品的工廠大多將產品售往海外,海外許多家庭喜歡用這類產品裝飾房子,但國內這方面的需求較少。他們曾多次嘗試布局國內的電商平臺,但效果均不好。
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國內的大眾消費者,還未將對“美”的需求列為主要消費目標。
不過,莊帥認為:“從歐美日韓的變化來看,消費變得更理性,產業升級,大家更注重個性化,好像是有機會的。”
小紅書能否成長為一個更大的電商平臺,還要取決于小紅書自身對電商的野心。
作為一家互聯網公司,小紅書缺少了如拼多多、字節跳動那般“狼性”的目標導向。這讓小紅書在業務布局上,總是小心翼翼。
例如在廣告業務上,需求大量出現后,小紅書才跟上工具的開發,逐步上線了薯條、蒲公英、聚光、靈犀等實現商業化的平臺和工具。
電商業務亦是如此。在董潔、章小蕙成功出圈之前,小紅書一度將社區與電商進行合并,在組織結構上對電商業務進行了降級 (在那之前,電商和社區是并行的兩大部門) 。
在當前,對于要將電商做到哪種程度,小紅書對此也并沒有明確的目標。
好在小紅書的地基是內容社區,在內容的支撐下,用戶有著不錯的黏性,這也讓小紅書的電商可以不用跑得著急,能夠摸著用戶的習慣,一點一點推進。
而在推進的過程中,小紅書需要注意的是內容社區、廣告與電商內容的平衡。
從營收上看,小紅書的主要營收還是在于廣告收入。目前,許多用戶已經對小紅書社區中大量的廣告內容感到反感,而直播電商本身也是廣告的一種。
當用戶打開小紅書,首頁的前10條內容中,不僅有廣告,有偽裝成好物指南的“種草”,還有電商直播的鏈接時,用戶體驗將進一步受損。事實上,當前的小紅書已經有向這方面靠攏的傾向。
一旦超過用戶接受廣告的“閾值”,距離用戶舍棄小紅書就不遠了。
胡苗
■好奇心過剩的文字搬磚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