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冷研作者團隊-人渣嘯西風
字數:2105,閱讀時間:約6分鐘
- 編者按:前段時間,最熱的新聞可能就是外媒報道的菲律賓武裝部隊被使用砍刀、刀具和長矛等冷兵器的對手給繳械,7名菲律賓士兵受傷,1人手指被“切斷”,還有“8支大威力槍支被扣押”。報道一出,很多網友都驚呼21世紀虛假的海戰是兩邊艦炮導彈齊鳴,真實的海戰是開船撞擊,手持冷兵器跳幫奪船。時代又變回去了,冷兵器技術真的有用。其實就網上流傳出來的視頻中可以看到,頗有古代水軍跳幫戰的風范。其實古代水軍作戰,除了戰船上有投石機等大型武器外。水軍士兵冷兵器作戰大抵也和現在海警的方式比較類似。本文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早在戰國時代,傳說魯班就發明了“勾拒"獻給楚國專門用于水軍作戰,這種武器有點像后世的鉤鐮槍,在敵軍勢大時,可以刺擊以及頂住對方舟船防止敵軍靠近,稱之為拒。而己方勢大時又可以勾住對方舟船拖近跳幫作戰,防止對方逃跑,稱之為勾。
這種武器在戰國時代的水軍中十分流行,普遍都裝備這種武器。而因為勾拒可以勾住對方舟船拖拽過來,一人之力是無法拖拽得動敵人舟船的,往往需要多人合力一起用力拖拽。這就需要士兵們訓練合力拖拽的配合,于是形成拔河這項運動。
菲軍所稱對手攜帶的“長矛”恐怕就是類似勾拒的水上打撈桿。這種工具可以勾住水上漂浮的物品進行打撈,而在海上沖突中,自然也可以做到推離對方充氣艇,或者阻止對方跳幫登船的“拒”,也能做到勾住對方充氣艇讓對方難以逃脫的“勾”。可以說頗有兩千多年前戰國時期水戰“退則鉤之,進則拒之”的遺風了。
而在古代的水戰中,無論是中國還是歐洲,自然也少不了各式長短刀的身影。因為水戰的特殊性,水軍往往難以裝備盔甲,如果穿鐵甲作戰,一旦失去平衡落水,那就直接沉底了,反之不穿盔甲作戰落水還有可能游回船上。甚至有專門帶鑿子跳進水中鑿漏對方舟船的士兵,這都是絕無可能穿盔甲作戰的。
所以在雙方大多都無甲的情況下,刀具的殺傷力就能完美的施展開來。而且跳幫作戰時,攻入對方船艙,長兵器就無法施展,只能用刀劍類短兵器作戰。即便是火槍火炮都已經全面列裝的17世紀和18世紀,歐美的海盜以及軍艦的水兵也大多佩戴刀劍進行跳幫作戰。
在明代的《抗倭圖卷》中就是手持雙刀站在舟船上準備跳幫作戰的戰士形象。不過這種接舷戰和歐美電影里海盜接舷就是拿刀一擁而上不同。電影不過是藝術化的演繹,實際真的會死人的情況下,水軍是不會亂哄哄的一擁而上這么簡單。一樣是需要進行配合作戰的。
古代水軍接舷戰也是多兵種進行配合作戰。雖然刀劍類武器很適合接舷戰時進入船艙內清剿敵人,但是長槍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武器。
根據記載,明代著名將領俞大猷就比較喜歡更多的使用長槍手,每艘福船上,俞大猷會配置一百名長槍手。而戚繼光則更喜歡短兵器,每艘福船上只會配備占總兵力十分之一的長槍手。當然遠程武器也是必不可少,海上火藥容易受潮,而且船身顛簸,火槍不但裝填更困難,也較難射準。所以明代水軍火槍裝備相對較少,而弓箭也比較怕受潮,明代水軍弓箭裝備的也較少,更多的是裝備弩和標槍。
明代抗倭戰中,抗倭名將俞大猷和戚繼光,每艘福船上會配備一千五百枝標槍,戚繼光甚至要求所有船員都要練習投擲標槍。因為中國的福船更為高大,面對倭寇更為矮小的舟船,一般會搶占上風頭位置逼近倭寇舟船,用撩鉤來勾住對方小船,然后居高臨下近距離投擲重型標槍,根據記載“中舟必洞,中人必碎”甚至可以直接穿透倭寇舟船的船板殺傷躲在船艙的敵人。
明代還有一種輕型標槍,槍頭重4兩,桿長七尺,要求前粗后細,頭重尾輕,這樣投擲起來殺傷力才夠大。這種標槍反而不適合居高臨下投擲,一般用于兩船高度差不多的時候投擲。
而跳幫的水軍部隊也很少拿把刀就沖,雖然水軍不太方便穿盔甲,但是也不會無防護就上,大多還是會裝備一面盾牌,無論是木盾、皮盾還是藤牌,落水都能浮得起來,也都不怎么怕水。
在有盾牌的情況下跳幫作戰,配合長槍兵,面對根本沒有刀盾兵的倭寇,是非常占據優勢的。鄭成功的部隊更喜歡用長桿刀進行跳幫戰,現在傳統武術中還有水陸樸刀術流傳下來。當年中印邊境沖突時所持長桿刀,或許在將來的海上沖突中,還能再見到。
而水上作戰也有專門的步法,大船之間的戰斗。因為大船晃動的頻率會比較低,但是晃動的幅度就比小船大得多。所以大船的接舷戰,對于身法的要求就需要拉高重心,步法要足夠靈活,不能站著不動,要隨著船只的搖晃隨時調整自己的姿態,這樣才不容易摔倒或是直接跌落到水中。
一般較小的舟船作戰,小舟搖晃的頻率更高,就講究移動的時候盡量不抬腳,扎馬步蹭著地面移動,這樣可以有效避免摔倒。甚至可以故意用力晃動舟船讓對手措手不及摔倒。這種特殊的技巧,現在南方還有不少船拳流派保留著。
以前總有人嘲諷時代變了,這些東西早該被淘汰,根本沒用了。但現在這類技巧在這次中菲海上沖突的小艇上就會非常適用。我國海警真的可以學習一下這類船拳的下盤技法,如果以后還有這類跳幫戰斗,對手可能也會選擇攜帶冷兵器,到時候這類小船作戰的技巧就會大展神威。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人渣嘯西風,任何媒體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